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人民论坛评论 > 正文

人民论坛网评 | 抓实干部队伍“选育管用”链式培养

幻灯片-人民论坛网评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健全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常态化工作机制。年轻干部是党执政兴国的新生力量和希望所在。各级各部门要谋划好、落实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不断完善新时代年轻干部“选育管用”全链条,致力打造干部“蓄水池”,备足发展“动力源”,激活年轻干部队伍“一池春水”。

突出精准科学“选”,构建优秀人才“蓄水池”。济济多士,乃成大业;人才蔚起,国运方兴。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归根到底在培养造就一代又一代可靠接班人。这就要求建立需求模型和识别机制,抓紧抓好源头储备,把年轻干部选拔配备工作融入日常、抓在经常,着眼事业发展和干部队伍建设近期需求和长远需要,切实把政治素养高、干事能力强、党和人民放心的“靠谱干部”选出来。要广开进贤之路,打破行业限制、领域分隔,既要注重从现有的年轻干部“存量”中筛选优秀分子,又要通过招录、选调、选拔、调任、聘任等多种方式着眼从科研院所、高校、企事业单位寻求优秀年轻干部“增量”。要不断扩大选人视野,从各条战线、各个领域、各个行业发现具有专业背景的优秀年轻干部,以年龄结构、性格特点、履职经历、专业技术特长等为基数,多维构建年轻干部队伍模型,差异化分类建立年轻干部数据库,不断完善梯次结构配备,确保“使用有梯次、选择有空间”。切实深挖广拓年轻干部“蓄水池”,并始终蓄足最优秀的“源头活水”。

注重综合培养“育”,打造本领过硬“预备队”。软肩膀挑不起硬担子,铁肩膀才能挑起新使命。要瞄准建设一支视野开阔、业务精湛、能力突出、勇于创新的高素质干部队伍目标,建立源头培养、跟踪培养、全程培养的素质培养体系,立足当前以及长期对经济类、管理类以及其他技术类人才的需求,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抓好干部储备培养,做到人才储备顺应发展需求、干部人才发展不断档,形成既有成熟的“应用型”人才,又有面向远期的“储备型”人才的后备干部队伍结构。“政治之要,以育才为先”,要将功夫下在平时,通过采取双导师帮带提升、顶岗轮岗锻炼、帮村驻企、群团结对、谈话调研等举措,通过给年轻干部设岗定责、搭好梯子、压实担子、引好路子,让干得好、有潜力的年轻干部快速成长。要推动“蹲苗育苗”常态化系统化,有计划、有重点地把“好苗子”放到基层一线、艰苦地区和重大任务中“墩苗”历练,对年轻干部进行“滴灌式”“点面式”经常性浇水,着力补足年轻干部所需“营养”,真正育强“好苗子”,把优秀年轻干部储备库打造成为干部使用永不干涸的“蓄水池”。

坚持跟踪护航“管”,激活干事创业“源动力”。对于年轻干部,既要培养选拔好,又要持续教育管理监督好,只有做到“刚柔并济,管爱结合”,才能激励干部“想为”。对于纳入优秀年轻干部后备库的干部,其思想、心态、行动都处于不断变化之中,要确保“后备库”的优秀率始终保持高水平,必须建立健全从严管理体系,对干部“蓄水池”做好动态化管理,确保“水质合格”。这就要求在日常管理中要树立“严”的基调,落实“严”的举措,分阶段深入了解年轻干部的德能勤绩廉等方面,看其是否常怀为民之心,工作作风是否求真务实,是否在急难险重面前愿干事、真干事、干成事,成绩是否突出,确保培养不松劲,成长不“断链”。要引导干部擦亮清廉底色,多形式开展警示教育,督促干部常学党章党规党纪,勤掸“思想尘”、多思“贪欲害”、常破“心中贼”,对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运用提醒、函询、诫勉等手段“咬耳扯袖”“红脸出汗”抓早抓小,达到“治病救人”的效果。唯有坚持“优进劣出、动态管理”,实行年度集中调、日常及时调,形成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机制,才能确保优秀年轻领导干部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

聚焦事业为上“用”,畅通高效用才“专用道”。“世不患无才,患无用之之道”。要把握好正确用人导向,做到选贤任能、用当其时、知人善任、人尽其才。这就要求坚持事业为上、德才配位,破除部门、领域、条块“内循环”壁垒,积极推进年轻干部“上下”双向交流、“左右”横向交流,打造年轻干部在一线实践锻炼、跟踪考察、选拔使用的成长链,最大限度激发年轻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用好人才,用尽人才。要做到按需调位,按缺补位,对领导班子结构、岗位空缺、年轻干部储备等要进行系统谋划、分析研判,搞好需求测算,及时做好调整补充。要健全常态化发现使用机制,结合干部专项调研、蹲点调研、年度考核、一线考核等工作,了解年轻干部履职情况,不拘一格提拔重用在改革发展的前沿阵地、在基层一线的实践战场、在急难险重的中心任务中经过扎实历练的优秀年轻干部,为真正敢拼敢闯敢为的人才“开绿灯”。唯有坚持选准用好、正向激励,常态化开展优秀年轻干部选拔,及时将政治过硬、能力突出、表现优秀、群众放心的年轻干部选上来、用起来,让有为者有位、能干者能上、优秀者优先,才能真正激活干部干事创业的“一池春水”。(作者:邱有昆)

[责任编辑:张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