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四川省泸州市江阳区法院高度重视青少年普法工作,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严格落实“谁执法谁普法”工作责任制,不断创新普法形式。截至目前,累计开展各类普法活动300余场次,受众达40余万人次。近期,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八五”普法规划,江阳区法院会同区关工委、区教体局在全区小学生范围内联合开展2023年“泸法麒麟·童声诵法”活动。在这次活动中,通过主办单位宣传发动,共收到江阳区各小学校报送的诵法作品200余个,主办单位官微累计发出童声诵法展播4期8条,总浏览量突破10万+,投票人数超过3万余人次,活动关注度、传播度、影响力超出预期。这次活动在江阳区掀起了一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潮流,取得了较好普法成效。
本次“童声诵法”活动以开放式、启发式、探究式的普法方法激起青少年学法兴趣,改变了传统“贴标语”“办讲座”“背条文”等生硬灌输模式,为提升青少年普法教育实效探索了一条可行之道。具体而言,可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强调参与亲历性。与传统青少年普法中青少年处于被动接受的角色不同,“童声诵法”活动强调青少年的主动参与。在诵法主题选择、诵法方式、作品构思等环节,均邀请学生主动参与。在诵法准备、构思、制作的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兴趣,主动提出见解;通过诵读法条加深印象,同时增进学生对隐藏在法条背后的法律逻辑、社会规范的深度理解,在普法效果上优于传统的单方面灌输式普法。
二是内嵌主动推广性。在组织形式上,“童声诵法”活动着力构建学生参与、学校组织、家庭支持、社会评价的规则体系,以网络投票情况作为评判的主要权重,让学生、学校和家庭自主参与到诵法视频的宣传、推广上来。诵法视频展播后,学生、家庭、学校纷纷加入转发队伍,活动影响力得到大范围传播。
三是建构规则竞争性。“童声诵法”活动设置了系列奖项,包括通过评委会评选确定“十佳作品”,通过网络投票确定“最佳人气奖作品”,综合获奖情况确定“最佳组织奖”“最佳指导老师奖”。通过奖项的设置把该活动打造为竞争式公益活动,激起学生、家长和学校的参与兴趣。倡导参赛选手精心打磨作品,鼓励斩获奖项,保证诵法作品质量。
四是保持题材开放性。“童声诵法”活动选取习近平总书记法治金句、与学生关系密切的法律法规以及泸州市地方性法规等作为诵法选题范围,相较传统普法活动仅能涵盖一个或数个题材,“童声诵法”活动的题材选取保持了较大的开放性,确保大多数活动参与人都能选取到与自身兴趣相投、关注点相合的题材,进而提升诵法作品的多样性,避免诵法作品千篇一律。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泸法麒麟·童声诵法”活动是江阳区法院为提升未成年人法治意识、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做出的有益探索,活动效果受到多方肯定。青少年法治教育关系中国法治的未来,需要多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也需要不断创新普法方式,着力以青少年普法带动青少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加强青少年普法教育,帮助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为青少年健康快乐成长贴好法治“护身符”。(泸州市江阳区法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