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准确地把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断变化的特点
认识和把握我国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首先要将其放在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大前提下。现阶段呈现出的发展特征,都是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总依据中派生出来的,都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特征的反映。认识和把握我国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不能离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总依据。但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永远停留在一个水平上,而是一个持续向前发展、步步向上攀登的过程,需要划分为若干个发展阶段,每个阶段具有不同的阶段性特征。正因为如此,习近平同志在“7·26”重要讲话中强调,更准确地把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断变化的特点。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关键时期,习近平同志强调,全党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这“两个最大”要求在制定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行动纲领时,必须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第一位的考量、最重要的基点;这“两个牢牢”要求我们在认识基本国情时,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即使我们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和进步,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依然没有改变,在许多领域仍然存在这样那样的短板和不足、困难和挑战。“两个最大”“两个牢牢”,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客观依据,是踏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决策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后,一定要牢记新的发展阶段仍然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之内的具体阶段。不能无视基本国情、不顾基本国情,不能用部分代替全局、用主观代替客观。
同时也应看到,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这就表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这就表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因此,我们要更准确地把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断变化的特点,也就是不能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当成一成不变的过程,而是要认真考察我们党带领人民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新变化、形成的新内涵、推进的新实践。只有这样,才能因势利导、与时俱进,使党的思想更符合变化了的实际、党的战略更适应新阶段的要求。在新的发展阶段,我国生产力发展和人民生活从改革开放前的较低水平、改革开放后的中等水平,到现在和今后几十年的中高水平;经济增长速度从高速转向中高速,经济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率型,发展动力从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稳步推进;等等。这些都表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已经进入质量水平提高期,进入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跃升期。只有更准确把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断变化的特点,才能保证战略决策和行动纲领的科学性,促进我国社会发展向更高的层次和水平迈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