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学习 > 正文

学习时报:读懂习近平的人才思想

核心提示: 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治国之要,首在用人。“当前我国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习总本人,对人才和人才工作极为重视。什么是人才?如何看待人才?人才工作该怎么做?对此,他曾多次论述。 今天,推荐一篇梳理和归纳习总人才思想的体会性文章,供大家参考。

为实现中国梦造就宏大人才队伍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人才思想体会

治国之要,首在用人。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人才和人才工作。

就如何识才、爱才、育才、用才、敬才,以及人才体制机制改革等话题,他提出了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这些内容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人才思想,形成了治国理政思想的“人才篇”。

深入学习总书记人才思想,将为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培养宏大的人才队伍,汇聚强大的人才智慧和力量。

一、习近平人才思想的特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我国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

总书记站在新的历史方位阐述的人才思想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透出强烈的中国自信、中国气度、中国精神。

1.强烈的人才意识。

人才很关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改革进入攻坚期、深水区,啃硬骨头、涉险滩,要改革就需要人才、呼唤人才、造就人才”,“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各项任务,关键在党,关键在人”。

求贤要若渴。习近平指出,“要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寻觅人才求贤若渴,发现人才如获至宝,举荐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各尽其能”,强调了人才是最宝贵的资源,要“求贤若渴”,要“如获至宝”,要让人才“各尽所能”。

人才要用好。指出“要把我们的事业发展好,就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要干一番大事业,就要有这种眼界、这种魄力、这种气度”,“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强调了重视人才就是 “有眼界”、“有魄力”、“有气度”的表现。

这些论述,彰显了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对人才的高度重视与关怀。

2.鲜明的用才导向

用人导向最重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用人导向最重要、最根本、也最管用”,“尚贤者,政之本也”,“用一贤人则众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

用人一定要得当。“用人得当,就是要用当其时、用其所长”, “不能搞论资排辈、平衡照顾,而是要看谁更优秀、更合适”,“一定要从工作实际出发,以事择人,不能简单把职位作为奖励干部的手段”,防止出现“劣币驱逐良币”。

这些论述,鲜明地阐述了用人导向的重要性,为人才工作指明了方向。

3.重视培育的作用。

教育是人才培育的基础性条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类社会需要通过教育不断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需要通过教育来传授已知、更新旧知、开掘新知、探索未知,从而使人们能够更好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更好创造人类的美好未来。

当今世界的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人才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更加突显。他还指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归根到底靠人才、靠教育。他强调,要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方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形成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育人环境。

这些论述,阐述了教育是人才塑造培养的重要途径,对教育育人目标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4.开放的人才政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的中国需要更多海外人才,开放的中国欢迎来自世界各地的英才”,强调“一个国家对外开放,必须首先推进人的对外开放,特别是人才的对外开放。如果人思想禁锢、心胸封闭,那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对外开放”。

站在世界之巅选人才。他指出,“以前,我们在选拔人才、特别是创新人才方面,视野不够宽、站位不够高,今后必须改变这一现状”,“中国将实行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不唯地域吸引人才”。他要求站在世界之巅开发创新人才,完善创新人才的引进机制,提出要增强人才政策开放度,敞开大门招四方之才。

二、习近平人才思想的导向

“得人则安,失人则危。”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人才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没有一支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难以顺利实现”。

从我国正在进行的伟大而深刻的革命实践出发,总书记阐述的人才思想,具有鲜明的导向。

1.有理想。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没有理想的人不可能成为人才,没有理想的人也不可能发挥好人才的本领。“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总书记对“好干部”提出的第一要求,就是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坚定,是好干部第一位的标准,是不是好干部首先看这一条”。学习总书记人才思想,就要把树立理想信念作为对各类人才的基本要求。

2.要爱国。

爱国,是对各类人才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要“更好为祖国和人民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不论留学人员身在何处,都要始终把祖国和人民放在心里”。他指出,“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怀,是对我国科技人员第一位的要求”。

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鲜明主题”。当前,我国正处在国际国内战略机遇期,重要的调整期,学习总书记的人才思想,就要激励各类人才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尽心竭力、建功立业。

3.能创新。

创新是人才的一个重要特征。习近平总书记极为重视创新。总书记指出,“创新的事业呼唤创新的人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人才越多越好,本事越大越好。我国要在科技创新方面走在世界前列,必须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必须大力培养造就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型科技人才”。

学习总书记人才思想,就是要十分重视人才在创新方面无可替代的作用,就要为创新性人才脱颖而出、有所作为鼓劲加油给力。

4.敢担当。

总书记十分强调担当意识、担当精神。他多次指出,“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能有多大成就。”认为担当大小体现胸怀、勇气、格调。

当下,中国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太需要各方面人才发挥敢想、敢做、敢当的担当精神,太需要人才勇做时代的“劲草”、“真金”。总书记要求,“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

学习总书记人才思想,不仅要鼓励人才为开创一个新时代尽情地发扬担当精神,也要为人才成长出彩尽力担当作为。

三、全面辩证科学把握判断人才的方法

识人是用人的前提,用人首先要知人。

习近平总书记在论述干部考察时指出,“对干部的认识不能停留在感觉和印象上,必须健全考察机制和办法,多渠道、多层次、多侧面深入了解”。

学习总书记人才思想,就要全面、辩证、科学地把握识人知人的方法,把握人才工作的内在规律。

1.重品德。

品德是检验一个人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准。我国宋代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认为,“取才之道,当以德行为先”,“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总书记指出,必须“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既要在大事上看德,也要在小节上看德”。假如一个人德行有问题,小则影响单位,大则祸国殃民。德行作为人才判断的一个重要标准,不可不察。

上一页 1 2下一页
[责任编辑:孙易恒]
标签: 人才工作   习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