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首页 > 杂志 > 学术前沿 > 第6月下期 总第 28 期 2013年6月15日电子版上线
往期回顾: 查看
二十四个重大问题研究

互联网语境背后

信息革命时代的互联网,正以层出不穷的交互方式和海量湍急的信息流,改变着世界的言说方式,构造着虚拟社会的秩序和语境。在这个场域中,传统社会关系和社会阶层的壁垒被打破,现实世界中的规则、责任、义务似乎不再适用,身份、内容、渠道等束缚似乎也不复存在,隐去面孔的普罗大众,更似乎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话语权和存在感。 然而,现实社会的话语规则同样主导着虚拟空间。资本和...

中国互联网语境的现实逻辑

摘要 网络群体行为的“群体极化”、“群体想象”、“沉默的螺旋”常态化等都使得网络舆情难逃偏执、狭隘的困境,乃至造就网络谣言大量滋生。集体焦虑和固有偏见又使得网民们在狂欢声中与理性相背而驰,且渐行渐远。网络群体行为极易引发线下社会群体性事件,对其不屑一顾,或视之若洪水猛兽,都不是科学的态度。政府要顺应网络传播的特性,及时介入,科学应对,掌握舆论引导的主动...

“公共空间”内外和“时间节点”前后

摘要:网络言论信息传播如果不妥善管理,对社会和他人都会造成伤害。这就要求管理者区分新旧场景,以减少场景混淆带给他人的伤害,并同时防止夸大网络言论的现实伤害;区分混沌前后的时间节点,在保持法律威摄的同时,保护言论自由,最大限度发挥网络的功能;区分公共空间与私人空间,严管公共空间,宽管圈子空间,保护私人空间,营造宽严有序的交流场域。这样才能让社会大众更放心、...

精英控制互联网议程的机理分析

摘要 当代民主理论将公民参与的形式和公共舆论的质量作为衡量民主健康与否的重要指标。网络技术的产生一度让人们相信,在后现代和犬儒主义时代迅速消退的公民交谈文化,可以在虚拟空间中重新复兴。但对于实际存在的网络话语的经验研究再一次表明,技术乐观主义者需要调低期待度。互联网是当代公共领域的核心组成部分,它太重要,社会绝不应该放心地把它彻底交给资本和市场。社会需...

话语权感知

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网络社会这一新的社会形态逐渐成熟。新技术打破了特定阶层或组织的知识生产和信息垄断权力,赋予网民多种形式的获知和参与权,并在话语表达中摒弃了身份、内容、渠道等束缚

走出互联网:话语权失衡的应对之策

 摘要 过去十年来,随着媒介的大发展,整个社会走向媒体化,网络舆论受到关注,田野里的群众工作被忽视。与此同时,出现了社会阶层分化、各阶层之间话语权失衡,党组织对于全体党员和整个社会的组织力、动员力和凝聚力不断被削弱。各级党委、政府要充分尊重基层人民群众实践、认识、利益、权利及价值的主体地位,勇于走出互联网,带头到群众中去、听取民众在现实生活中的呼声,打...

历史怪圈的打破为什么是在今天?

摘要:在世界现代史上,“老大”、“老二”之间的争斗涉及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意识形态等层面,争斗的性质是你死我活的,很难调和。中国崛起的历史背景与过去德国、日本、苏联崛起的历史经验相比,有着质的区别;中华民族的历史性格与其他崛起国相比,也有独特之处。在全球化时代,国家之间的利益不再是“零和”博弈。中国在崛起的过程中,与美国的关系并不一定会陷进“崛起国...

东方智慧中的世界主义

摘要:现代国际体系源于西欧,建立在民族国家基础之上,其根基是西方的历史文化。西方历史文化中特有的个人主义、普遍主义和二元思维特性,使现代国际关系具有强权政治特色和大国争霸逻辑,核武器及全球性问题的出现使基于西方强权政治逻辑的国际体系没有未来。在中国和平崛起的背景下,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是建设和谐世界的重要构成部分。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能够为新型国际关系的建...

以和合共生实现三重超越

摘要 新型大国关系理论,超越了西方理论的路径依赖,在本体论上坚持和谐世界观,在方法论上强调共同演化,在认识论上强调人类关怀与大国担当。新型大国关系理论,完全可以发展成中国的国际关系理论,与美国的国际关系理论相通。这是中国梦与美国梦并行不悖发展的理论写照。实现中国梦与美国梦的包容性发展,必须不断挖掘中国文化底蕴与美国制度韧性,抓住时代本质,创造性地夯实其...

中国战略

对外开放“升级版”:中国机会与世界红利

摘要:国际竞争的日趋激烈、中国国际地位的上升、国际格局的大调整都要求中国打造开放的升级版。为此,我们要主动降低关税水平,扩大进口贸易,建立与世界分享的“中国市场”;对最不发达和低收入国家实施零关税待遇,让它们收获“中国效益”;建立世界服务贸易强国,为世界提供“中国服务”;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在全球范围内树立“中国形象”;积极推动绿色发展,主动参与减排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