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学术前沿 > 专题研究 > 正文

互联网语境背后

信息革命时代的互联网,正以层出不穷的交互方式和海量湍急的信息流,改变着世界的言说方式,构造着虚拟社会的秩序和语境。在这个场域中,传统社会关系和社会阶层的壁垒被打破,现实世界中的规则、责任、义务似乎不再适用,身份、内容、渠道等束缚似乎也不复存在,隐去面孔的普罗大众,更似乎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话语权和存在感。

然而,现实社会的话语规则同样主导着虚拟空间。资本和精英对互联网无所不在的渗透与控制,使得普通公众虽有发声机会,但势单力薄,无法形成规模性的集聚力量,最后,精英还是实现了对互联网话语权的“霸道”独揽。言说者的地位没有发生根本改变,现实中各种力量的强弱对比在这里依旧延续,弱势群体在网络中依旧缺少话语权。实证研究显示,学者、商人、律师、媒体人等各类社会精英越来越成为微博等社交网络中的主导力量,并以毋庸置疑的语气代理着“主流民意”。

作为公共治理的重要领域,互联网生态环境的整治梳理是提升执政科学化水平,实现官方与民间良性互动的重要支点。尤其是在当今各种阶层主体意识高度复苏,对国家走向、政策措施的认识理解又难以统一的背景下,塑造充满正气朝气的网络环境,便显得异常急切而必要。将互联网的发展完全寄托于市场显然不可取,原有的舆论监管和引导模式也亟待更新。同时,也要理顺网络背后的各种利益关系,强化政府主导机制,以更细致的规范制度体系,使互联网的运作、经营和管理都有章程可依,都有法规可守。另外,互联网的发展进步,也离不开全体网民素质的整体提升。利益分配、公众心态、教育程度无疑是互联网语境的重要因素。政府和社会也应在公众的教育培训上加大气力,更上层楼,努力从主体素质和技术手段上实现互联网语境质的飞跃。

中国的互联网语境,寄托着社会公众太多的美好期待。如何避免新的“数字鸿沟”和网络社会权力关系异化不断加深,以致网络社会的现实状况在资本与精英话语的裹挟中与公众的期待渐行渐远,让普通民众更广泛、更真实地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实现人与人之间的理性沟通、良性互动?这是政界、学界和相关产业界亟待攻关的重大理论课题。本期策划,我们集结了相关理论和实证研究成果,期望读者对互联网的生态格局和“主流民意”的真实内涵有进一步的理性认识,对互联网的利弊作用有更为全面的理解把握,进而在凝聚共识基础上整合各方力量,将新兴技术与既有传统深度融合,共同营造健康向上的网络生态和舆论氛围。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编辑部

标签: 语境   背后   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