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首页 > 杂志 > 人民论坛 > 第10月下期 总第 573 期 2017年10月17日电子版上线
往期回顾: 查看
论坛特稿

中央生态环保决策部署如何落地生根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打好生态环境保护攻坚战,必须提高政治站位、牢固树立和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努力做自觉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战略思想的表率,在讲政治上旗帜鲜明,在守规矩上知行合一,在重品行上止于至善,在勇担当上“严、真、细、实、快”,确保中央生态环保决策部署落地生根。

四川营造政治绿水青山

自然生态要山清水秀,政治生态也要山清水秀。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川省委坚决贯彻中央全面从严治党决策部署,直面矛盾问题,清醒分析形势,作出“三个不可低估”的形势判断,集中打了一场惩贪治腐、正风肃纪、刷新吏治的攻坚战、持久战,推动全省上下风清气正、崇廉尚实、干事创业、遵纪守法的良好政治生态总体形成。

书道法自然

中国书法载荷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其生发、演化与中国文化同步,浸透了中国以感悟为本的智慧。中国书法至博至深,而自然是书法家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书法于自足之体系之中,代有高手,各臻其妙,顺应天地之大美。中国书法的至大之境,必以观之于天、悟之于心、应之于手为根本。

“7·26”重要讲话学习

习近平全球治理思想

当前,全球经济政治格局出现了全新变化,西方各国民粹主义思潮甚嚣尘上,逆全球化趋势愈演愈烈,资本和产业链条分配的不公正、不平等越来越明显,全球治理“失序”和“碎片化”倾向日益凸显,国际格局逐步演变。在这种情况下,加强全球治理、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已是大势所趋。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审时度势,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提出一系列全球治理的新理念、新主张,为全...

公众对近五年来中国参与全球治理评价的调查报告

●超九成公众认为,十八大以来中国在全球治理中所取得的成就超出或达到预期,尤其认可中国在全球安全治理和全球经济治理领域的表现,公众对于“一带一路”重大倡议这一全球治理具体实践印象最深刻。 ●对于十八大以来我国在全球治理中展现出来的角色,近八成公众认为,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负责任大国形象日益彰显,中国对外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中国在全球治理方面从过去的参与者、跟...

专家学者谈习近平全球治理思想

【编者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就全球治理发表重要讲话,对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时代背景、全球治理的核心要义、全球治理的关键路径等方面作出重要阐述,提出一系列全球治理的新理念、新主张。近日,人民论坛就习近平全球治理思想征集、整理了国内外相关研究领域百位专家学者的观点,现将部分专家精彩观点摘录如下,以飨广大读者。 习近平全球治理思想的内涵 兼具...

习近平全球治理思想的大智慧

习近平全球治理思想是对以先秦儒家为主要代表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返本开新,是对新中国外交优良传统的发扬光大。当代国际格局已发生新变化,世界期待由中国来引领全球治理、维护和改革国际秩序。习近平全球治理思想重点在多边外交与全球治理上开拓进取、持续发力,极大地增强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中国外交彰显大国担当

在全球治理的大框架下,中国对自身的角色进行了再定位,外交工作展现出新格局。中国不是独唱、独奏,唱独角戏,建后花园;而是合唱、合奏,群策群力,共商大计,建百花园。不干涉,不输出,不强加于人,中国是倡导者、实践者、引领者,体现大国担当和全球责任,但不追求主导者、领导者地位。

全球治理的中国思维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运筹帷幄,提出并实施了一系列外交大战略、大思想和大理念,取得了辉煌业绩,中国对世界作出重要贡献,这种贡献越来越体现在全球治理层面。全球治理任重道远,中国不能缺席。

习近平全球治理思想的历史与现实背景

从历史趋势和现实变革中,我们可以看到,习近平总书记的全球治理思想不仅是大势所趋,而且是在变革中为世界提供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我们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推动全球治理体制向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为中国发展和世界和平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马克思主义视角下的全球治理观

独立自主与开放共赢、坚持国际民主和不干涉别国内政、保卫世界和平和反对霸权主义,是国际安全关系的基本准则。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中国要与各国一道,构建公正高效的全球金融治理格局、开放透明的全球贸易和投资治理格局、绿色低碳的全球能源治理格局、包容联动的全球发展治理格局。

“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路径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和“一带一路”倡议作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着力引领塑造的公共产品,两者各有侧重,前者属于思想、理念型,后者偏于实践、机制型。新形势下,以“一带一路”为抓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大意义。

特别策划

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思想武器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从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湘西考察时首次提出“精准扶贫”,到2015年1月在云南昭通市考察时提出“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再到2015年6月在贵州考察时明确提出“六个精准”的要求,精准扶贫作为新时期的扶贫开发战略思想,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注入了强大的思想动力,极大拓展了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 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又...

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精准脱贫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把我国脱贫攻坚的成功经验精辟概括为:加强领导是根本,把握精准是要义,增加投入是保障,各方参与是合力,群众参与是基础。这些经验实质上就是一整套经过实践检验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减贫脱贫治理体系。通过综合配套改革措施,界定好政府和市场各自在脱贫工作中的功能和作用,精准施策,注重培育脱贫攻坚的内生动力,我国正在进行的这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人类减贫史上的伟大实践就一定能取得成功。

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的关键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在贵州考察期间提出了“六个精准”要求,即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六个精准”是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的关键内涵。

全球减贫治理的中国智慧

中国减贫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其中一个重要的经验,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总结出来的精准扶贫战略思想。其中,精准识别是精准扶贫的前提,精准帮扶是精准扶贫的关键,精准管理是精准扶贫的保证。中国为全球千年发展目标的实现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为全球减贫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

学习践行习近平绿色减贫思想

绿色发展理念和绿色减贫思想是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扶贫脱贫的重要遵循和方向指引。学习和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绿色发展理念和绿色减贫思想,就是要秉承绿色发展理念,走绿色减贫和精准脱贫之路,这是贫困地区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丰富发展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的必然要求。

十八大以来农村脱贫攻坚政策体系的完善与创新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扶贫工作,形成了完整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为中心,脱贫攻坚的政策体系、政策过程和政策内容得到不断完善。

社会治理

陪读现象背后的当代中国家庭

陪读现象原本只是家庭的自主决策,但当陪读造成学区房房价暴涨、家庭教育支出不堪重负时,陪读现象就已经成为了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陪读问题的解决需要从根源入手,合理配置优质教育资源,制定并完善以提升人才素质为目标而又切实可行的城乡教育政策。

教育资源博弈映射的社会心态

陪读现象的出现与流行是多种社会因素的产物,对社会阶层的分化与固化产生一定作用。陪读现象映射出教育资源不均衡状态下复杂的社会心态,表现为对功利化评价标准的社会认同、对未来预期的弥漫性焦虑、对基层教育资源质量的隐性担忧、对传统家庭教育伦理坚守下的代际矛盾。

教育为何能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在实施教育精准脱贫政策实践中,习近平总书记既强调要通过“扶教育之贫”来推动贫困地区教育事业优先与快速发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也高度重视要“依靠教育扶贫”,使教育成为为脱贫攻坚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大人才支持与智力支撑的“母机”与“基地”。

贫困地区的教育投入不能少

教育经费投入对于贫困地区教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教育经费投入不足、配置不均衡,导致贫困地区办学条件落后、师资队伍不稳定、学生辍学严重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建立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其中包括多元投入机制、差异分配机制、专项扶持机制、经费监管机制等。

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发展,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牢牢把握教育既是国计、又是民生的属性,谋划推动教育改革创新,取得了显著成就。

“互联网+”让居家养老更舒心

居家养老作为家庭养老方式和机构养老方式发展的新方向,其在提供养老服务、整合养老资源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我国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长趋势快,这对居家养老方式的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效果等方面提出了新的挑战。实现居家养老方式的转型与升级,需要借助互联网平台,促进养老事业与互联网的融合发展,进而提高居家养老的服务水平。

异地养老还需迈过几道坎

养老问题不仅是公民个人以及家庭的问题,也是国家面临的社会性问题。养老问题是否能够得到妥善解决,不仅关系到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而且影响着社会的协调发展。解决异地养老发展困境,需要转变老年人关于养老的认知观念,加强社会保障制度的区域性融合发展,提升养老机构的服务质量,开拓多元化的养老方式。

热点述评

筑牢共产党人的精神基石

“党性教育是共产党人修身养性的必修课,是共产党人的‘心学’。”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论述,旨在筑牢共产党人的精神基石,奠定全面从严治党的思想基础,对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立根固本,加强党的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习近平缘何肯定阳明心学

王阳明立足儒家本来,继承孟子心性学说,融合释道诸子,于程朱理学之外,独辟蹊径,创立阳明心学,影响海内外。阳明身处逆境险境,于“龙场悟道”,提出“心即理”的主张,主张心理不二,化知识为德性,化德性为德行,呼唤良知,谋求致良知,强调“知行合一”的践履功夫,在人生磨砺中发明本心,培育良知;将理念与规范化为个体的自觉行为、从而内化于心;又将良知外化于行,追求事...

党性教育是党员正心修身的必修课

中国共产党是世界上高度重视党性教育的政党。强调党性教育是共产党人的“心学”,是共产党人的必修课,是与党的建设所处的特殊历史环境密切相连的。 当前,党员领导干部面临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和艰巨繁重国内改革任务。我们党正处于“四大考验”的环境之中,但部分党员对此缺乏警觉性。如果我们党没有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不主动地学习外国管理经验和科学技术,...

延安时期党性教育活动的成功经验

近几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指出党性教育是共产党人修身养性的必修课,是共产党人的“心学”,强调要通过开展党性教育活动,“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始终站稳政治立场,不断增强宗旨意识,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真正经受住权力、金钱、美色的考验”。回顾延安时期,党中央也曾开展大规模的党性教育活动,成效卓著。 持之以恒...

坚定“四个自信”的深刻意蕴

坚持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定“四个自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向前推进的动力。坚定“四个自信”,实质是对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精神状态的一种政治要求和精神总动员。

让“不作为”的官员混不下去

当前,官员们在“不作为”中表现出的重视个人兴趣爱好发展而忽视本职工作、工作态度良好但“不办实事”等新现象需要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对此,需要通过积极完善群众问责制,并对官员的权责进行统一明确,进一步优化政府官员行政考核并主动加强工作作风建设等措施的落实,彻底解决官员“不作为”问题。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要从村官抓起

村官对整个村镇的发展承担协调者和引导者的作用,其自身的工作能力直接影响着村庄的建设和发展。当前,村官的精神文明缺乏使农村发展受阻的情况日益显现,未来我们需要将精神文明建设融入到村官教育中,促进村官文化素养提升,强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效果。

财经聚焦

在公平与信任中推进信用建设

社会信用环境的建设和完善是以社会中每一个个体自身信用的建立和提升为基础的,其根本就是公平与信任。社会监管不能离开这个根本,要使社会监管能够推动整个社会信用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就要坚持并维护公平与信任。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靠什么

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成绩与挑战并存,为加快信用体系建设,一方面应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公共信用体系,并积极推动市场化的信用服务体系;另一方面应普及信用知识,增强契约精神。

理性审视互联网金融的风险隐患

互联网金融为资金需求者提供融资,为投资者提供投资平台。运用马克思资本理论对互联网金融进行分析,可以更加科学理性看待互联网金融这一新事物。在鼓励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同时,对其进行规范和监控,可以使互联网金融更加合理、更加高效地服务经济发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互联网金融业态。

警惕影子银行威胁金融安全

影子银行作为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快速扩张过程中积聚了大量风险,一旦失控将成为中国经济的“灰犀牛”,影响整个金融体系的安全。我们要提高信息透明度、完善监管部门协调机制、推进宏观审慎管理,让影子银行的风险“看得见”“管得了”“控得住”,筑牢我国金融安全的防火墙。

国有金融企业怎样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

金融改革作为国家改革发展的重要内容,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当前我国国有金融企业虽然在股权结构上已经是混合所有制,但离充分市场化的现代金融企业运行机制仍有较大差距。要进一步推进国有金融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就要优化股权结构,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加强相关配套保障措施建设。

法治视点

面对雾霾,德国法律如何“发力”

德国在整个环保政策中更侧重于绿色生产和可持续发展,通过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内在协调来恢复人与环境的和谐。在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号召下,我国正在快速有序地开展生态治理工作,专家治理和环境法治正在形成。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同时,内生的环保治理理念也在发挥积极作用,但从环境治理的可持续性上来看,我国环境保护还迫切需要从防卫向预防理念转型,在治理领域上要向化学品监管、生态保护、气候适应纵深扩展。

对古城古镇古村立法保护的几点建议

当前,我国缺乏专门针对古城古镇古村及其文化保护的系统性、权威性法律,建议根据我国现状,尽快制定出一部适用于我国古城古镇古村及其文化保护的国家特别法,并由相应的监督监察机构专司此事,以形成长效机制。

深化环境司法改革 实现绿色发展

环境司法领域的推动力是来自经济系统以外的强制性力量,会对经济发展可能产生的负面环境影响给予约束和制衡,使经济发展更“绿色”。应深化环境司法改革,如成立专门的环境法院,建立健全环境法律体系,鼓励公众对环境事件处理进行监督等,以实现绿色发展。

科技成果转化需要什么样的法律环境

科技成果转化和转移,是促进创新资源高效配置的有效途径,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研究法律层面的国家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可以有效巩固科技与经济结合的成果,促进科技领域改革,丰富科技创新内涵,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保驾护航。

党建研究

以基层党建创新消除党员“隐身”盲区

党员“隐身”不是新事物,其发生机理和表现形式较为复杂多样。党员“隐身”现象的存在,极有可能造成党组织的功能受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削弱。要破解党员“隐身”现象,就必须加强党性修养,接受人民群众监督,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并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

“隐身”党员的成因及显现路径

“隐身”党员是指某地的流出党员未到流入地报到,把组织关系长期放在“口袋”中,将党员身份隐藏起来,使流出地、流入地党组织无法掌握其自然情况的党员。“隐身”党员大都患有“政治麻痹症”,平时淹没于普通群众之中,关键时候不出来,危难时刻不显现,组织生活不参加,党费让人代交或干脆不交。“隐身”党员现象不仅直接导致我党血液的流失,更是疏离了党组织和党员、群众的密切...

党的建设必须坚持人民主体性

党的建设思想始终贯穿着人民主体性的鲜明特点,人民主体性成为党的建设的核心,体现在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各个方面。这就要求全体党员干部不仅在思想上要树立人民观和坚定人民立场,而且要求在组织建设上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构建一支高素质的、为人民服务的干部队伍,作风过硬、纪律严明,在权力面前守规矩,在制度管理上达到自我约束,做“明白人”。

服务型党建模式怎么实现

推进服务型党建模式具有重要意义。在实践中,面对这种新型党建模式,部分党员干部的思想认知、工作能力及个体素质还有待提升。因此,我们要积极提升党员干部的思想认知、服务能力和意识,并进一步完善党建工作体系,以此推进服务型党建模式的实现。

以德治党是依规治党的重要补充

在党建工作中,需要正确辨析以德治党和依规治党的关系,充分发挥法律与道德两种互补式社会规范的实际作用。推进以德治党需要突出思想建设,提升党员道德水准,重视党建机制建设,突出道德的价值。

专题调研

南通“融合党建”激发基层党建新活力

【调研背景】 坚持党的领导,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个重要特征。如何处理好抓党建与抓发展的关系?如何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现代化?这是当前需要进一步解决好的重大问题。近年来,江苏省南通市深入实施党建工作创新工程,坚持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推动“党建强、发展强”,成功探索了一条“融合党建”新路径。为总结...

着力探索“融合党建”新模式

南通现有基层组织25199个、党员465134人,这是推动南通政治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进步的强大力量。近年来,南通市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积极探索以“目标融合制定、工作融合推进、载体融合创建、资源融合使用”为主要内容的“融合党建”新模式,扎实推动党的建设与经济工作同规划、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实现党的建设和...

“融合党建”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南通市以提高和改善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领导能力、提升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新成效为出发点,积极探索融合党建新路径,取得了可喜成绩,也给我们很多深刻启示。 第一,提高领导能力是具体的,不是空洞的。把全面从严治党融合到党领导的各项工作中,有力推进和保证各项工作的健康发展,这种把党建与党领导的各项事业紧密“结合”、深度“融合”的能力,就是党组织和各级干部领导能力...

为基层治理确立良好的体制保障

南通市“融合党建”的实践,可以从党的领导视角进一步完善及拓展。党的领导是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落实到人民群众中,同时也把人民群众的具体利益需求和利益表达吸纳到党和政府的政策与法律中,实现政治与社会融合的过程;党的领导也是实现政治社会系统上下之间连接的过程,促进基层社会与地方党委政府,以及中央这一更大范围共同体的融合。 用发展基层民主的方式来实现党对基层...

“融合党建”是党领导创新型社会的新模式

南通市以“目标相融、过程相融、结果相融”为基本要求,大力探索党的建设与中心工作“同规划、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同问责”的“融合党建”新路径,找准了党建与社区治理、党建与企业创富、党建与项目建设的结合点,推动了党建与发展的有机结合,将党的建设融入到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方方面面,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党员的积极性、提升了党政机关的效能、加强了党员干部的责...

统筹推进“五大建设”的关键之举

南通市“融合党建”的实践,一是突出了问题导向。在全面从严治党中,基层党组织尤其是“一把手”管党治党的责任意识不断增强,执政能力和党的建设水平也有了新提升。但一些地方和单位抓党建与抓发展融合还不够,仍存在“两张皮”“两块田”现象。南通市委通过调研深刻认识到,加强党对中心工作、业务工作的领导,必须提高党委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和水平,要把党的领导、党的意志渗透...

中国经验

智能小印章托起信用大未来

【调研背景】社会信用体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治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构建“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信用惩戒大格局,让失信者寸步难行。以技术创新推进社会信用建设,对于提升国家治理有效性,促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习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深入挖掘和总结杭州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创新探索与实践,2017年9月中旬,人民...

社会进步离不开科技创新

税收或税赋,历来是国之重器。古人云:“度量通,则财用足矣。”意即财政收入规划得当,则财用充足。一个国家要长治久安,就必须精心做好税收工作,因为这关乎量入为出、量力而行。但是, 随着我国税收体量越来越大以及整个金融交易规模日益增大,市场上或企业间也充斥着偷税漏税骗税等不端行为,偷盖盗盖公章或私刻假章难以杜绝,滥开发票或乱开假发票屡见不鲜,因流程繁杂而导致...

以技术创新预防失信

建设信用中国,强化守信为荣、失信可耻的社会文化,建立行之有效的奖惩机制,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之外,还可充分运用先进技术手段,预防失信现象发生。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杭州分院培育的税鸽飞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经过10多年的不懈努力,研制出了基于“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私有云平台玺块链+智能终端”的“放管服务器”等系统,为有效预防电子票据和税收环节失信行为的发生,进...

研发先进技术 助力诚信社会建设

一枚小小的印章,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可见,尤其是在商务往来、合同签订、项目审批、政府机关公文签发、税务申报、法院系统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说,凡是在任何需要生成法律效力的文书上面都需要以印章来证明其权威性、合规性、契约性。印章一般又称为公章,所谓“公”,也就体现着签印者的公信力和诚信度。杭州税鸽飞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大力推进电子签章的技术开发和应用...

印章技术创新将有效推进公共服务效率

电子印章技术本身固然是一项技术创新,但却不应当只在狭窄的技术层面来认识。如果放到当前经济社会的大背景下,特别是在社会诚信缺失的社会大背景下,通过技术创新,借助于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科技而产生的电子印章技术,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价值。 在个体层面,电子印章可以极大地强化印章所有人对印章的管控。电子印章技术实际上构建了一套管理严密的印章管理体系,可以实现对...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科技创新实践

杭州税鸽飞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通过对公章应用和管控的技术创新,在杭州江干区政府和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的支持以及与公安部第三研究所的战略合作下,十年磨一剑,坚持不懈致力于打造“互联网+物联网+智能终端”的大数据云平台,为企业的健康发展,助力政府商事改革以及信用社会的建设做出了成功探索。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高水平的社会信用度有利于市场经济的有序进行,而在信用...

打造经济增长新动能 谱写转型升级新篇章

义乌,地处浙江省中部,既不沿边、也不靠海,资源匮乏,也谈不上有工业基础。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地瘠人贫的内陆小县,从在马路边、棚架下交易的农村小市集,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市场——义乌中国小商品城,2016年经营户达70089个,全年成交额1105.8亿元,同比增长12.6%,成交额为全球小商品市场最大。 作为全国改革开放先行区之一,义乌是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近40年来,义乌...

文化纵横

以红色精神激励青年创新创业

红色文化能够形成强大的理想信念引领力量,帮助当代青年把握创新创业的正确方向;红色文化能够形成强大的价值观引导力量,帮助当代青年在创新创业中找准自己的定位,确立合理的价值追求;红色文化中的智慧能够启迪当代青年创新创业,帮助当代青年在创新创业中发掘新的思维方式,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方法。

红色文化传承方式也要与时俱进

红色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人民的精神食粮。当前红色文化发展面临一些挑战,主要表现在红色文化价值认同基础较为薄弱,红色文化传承方式相对陈旧,红色文化发展创新不足。提升红色文化软实力,需要强化红色文化价值认同,注重红色文化内容和形式的契合,为红色文化发展注入新活力。

让红色文化遗产汇聚奋斗的力量

红色文化遗产所代表的“红色精神”,展现了党在革命斗争中追求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的超越精神,是推动中华民族不断前进的精神支柱。为此,要深入开发利用好红色文化遗产,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汇聚奋斗的力量。

用“微言微语”提升红色文化吸引力

“微时代”来临让红色文化传播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借助“微时代”下的新型传播工具,红色文化迎来更广泛的受众群体和更便捷的传播方式。如何在“微时代”下对红色文化进行宣传,如何增强红色文化的生命力、吸引力、感染力,是实现红色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读史札记

清代书院缘何大发展

清代书院的发展出现了康熙、乾隆、光绪三个高峰时期,这是清代以前所不曾有的现象,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书院的发展与普及。省会书院的创建,为官办书院教育体系的最终确立奠定了基础,是清代对书院发展所作的创造性贡献。书院的官学化使书院获得了大发展的良机,并且最终也促成了书院的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