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人才是驱动创新的核心引擎,党代表作为党员中的优秀代表,在助力人才工作方面肩负着重要使命。党代表如何将组织优势转化为人才发展势能?是新时代党代表履职的重要课题,也为人才工作提供了新的实践指引。
党建领航,打造人才集聚“强磁场”。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党代表必须紧扣区域发展需求,可以创新构建“共富岗位直通车”“筑梦人才新高地”等引才品牌,通过高频次、精准化招聘活动,吸引大学生就业,让高技能人才扎根。党代表还是政策“宣传员”,主动下沉企业、高校、社区,创新构建“就业服务云平台”“人才服务联盟”等数字化手段破除信息壁垒,推动人才就业,协助企业申报人才项目。还要以开放姿态链接全球资源,促进海外顶尖专家“回流”,带动产业能级跃升,人才“虹吸效应”,正让人才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
平台筑基,激活产才融合“新动能”。产才融合,关键在平台。党代表可以联合行业协会、龙头企业,搭建“双创平台”“产学研合作中心”等载体,推动人才链与产业链深度耦合。通过打造高规格的行业论坛与招聘会,为人才提供多元成长路径;依托众创空间、产业研究院等平台,吸引科技企业入驻,带动人才实习就业。党代表还可以联合成立“智库”,联动行业精英,为区域发展提供战略支撑。从技能培训到技术攻关,从创业孵化到成果转化,赋能平台生态,锻造人才施展才华的“练兵场”与“加速器”。
服务暖心,厚植近悦远来“好生态”。 留才贵在用心,育才重在用情。党代表可以“一对一”联系高层次人才,常态化倾听诉求,解决科研、安居、教育等“关键小事”。考虑创新推出“红色工匠”等品牌;联合职业院校培育实用性技术骨干,为企业输送紧缺型人才。更要以包容姿态构建容错试错机制,鼓励人才在技术突破、产业升级中大胆探索。从“政策红利”到“情感温度”,从“硬保障”到“软环境”,党建凝聚的服务合力,让人才感受到“此心安处是吾乡”的归属感。
人才兴则事业兴。实践表明,党代表积极推动引才、聚才、留才全链条协同发力,可以释放“党建+人才”的乘数效应,在机制上破立并举、在服务上精益求精,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不竭动能,绘就人才强国建设的壮美画卷。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邱隘镇 石海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