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务院召开做强国内大循环工作推进会。会议强调,各部门各地区要奋发进取、改革创新,强化政策谋划实施,加强工作协同配合,充分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形成竞相发展的良好氛围,在做强国内大循环中开创发展新局面。党员干部是党和政府声音的传播者,是社会经济稳定的守护者,是做强国内大循环的基础保证。必须从思想上、机制上、制度上全面发力,提升党员干部的战略意识、发展意识、责任意识、担当意识,成为做强国内大循环的推动者、实践者、引领者。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深刻认识把握当前经济形势,把发展的战略立足点放在做强国内大循环上,以国内大循环的内在稳定性和长期成长性对冲国际循环的不确定性,强化战略共识,树立战略观念,是党员干部团结带领人民群众推动我国经济行稳致远、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前提。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聚魂,运用多种形式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经济思想,真正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拧紧思想总开关,找准工作发力点,确保在做强国内大循环中立场稳固、行动果敢。要坚持把做强国内大循环工作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聚焦制约经济循环的关键问题和薄弱环节,引导党员干部向书本求知、向实践求真、向群众求解,探索新的发展思路、发展举措、发展方法,争当做好国内大循环的主攻手、破局者。
在做强国内大循环中开创发展新局面,不仅需要党员干部持续不断提高基层治理水平,筑牢经济社会发展稳定防线,还需要党员干部持续不断掌握新本领、拓展新领域、强化新担当,在经济发展中以更强能力贡献更多智慧,在群众中形成更大影响,更好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要突出精准培训,综合运用“集中辅学、调研助学、测试验学”等方式,举办“学经济、提能力、促发展”大讲堂,组织党员干部学习掌握资源要素的高效配置、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产业链供应链的自主完备、供给和需求的动态平衡等方面知识,不断丰富做强国内大循环的知识体系。要树立鲜明导向,健全完善干部选拔培养机制,组织党员干部实打实到企业、到一线、到经济主战场去接“烫手的山芋”、当“热锅上的蚂蚁”,在实战中检验做强国内大循环的能力,发挥国内经济循环的最大效用。
充分释放党员干部活力动力,是打通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更好发挥政府在畅通经济循环中的作用的重要基础。要做好减负放权赋能。本着“权能匹配、权责一致”的原则,健全监督机制,保证权力规范运行,结合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整治“文山会海”等形式主义,保障党员干部更快更好化解各种矛盾问题。要注重正向激励关怀。拓宽干部选拔渠道,完善奖惩激励机制,大力选拔使用那些有谋事之策、干事之才、成事之力的优秀干部,激发做强国内大循环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要用好容错免责机制,坚持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标尺,落实“三个区分开来”,精准界定容错免责的具体情形和程序,既严格追究责任又合理容错免责,破除党员干部在创新作为中的思想顾虑,让他们放开手脚在做强国内大循环中破难题、闯新路、开新局。(作者:单晓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