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转型浪潮中,人工智能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基层治理生态。近日,福建首名基于DeepSeek开发的AI公务员在漳州正式上岗,可覆盖公文处理、民生服务、应急管理、招商引资等多元场景。DeepSeek的出现正在悄然改变着基层工作的方式方法,它不仅是一个技术工具,更是一把开启智慧治理之门的金钥匙。站在历史交汇点,广大基层干部要用好这把金钥匙,既要拥抱新技术来提高工作效率,又要保持人文温度,探索人机协同的治理新模范,推动基层治理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台阶。
以“赶考者”的格局主动破冰,实现从“技术焦虑”到“人机共生”。传统服务模式下,信息分散、响应滞后等问题犹如瓶颈,限制了服务质量的提升。如今,DeepSeek将AI技术与基层治理场景融合,在预判民生诉求、动态调配治理资源等基层治理难题中发挥出色。然而,新事物的到来总伴随着焦虑。基层干部们对AI的焦虑可能并非来自对失业的担忧,更可能是因为缺乏必要的AI技能。应对这种焦虑的方法,就是去主动学习和使用新技术,而不是躲避。同时,除了要做好准备提升AI技能、适应新技术外,更要培养难以替代的干部特质,如创造力、同理心和批判思维。这启示基层干部需以“主导者”姿态驾驭技术,积极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顺应趋势,明白AI不是对手,而是延伸治理能力的“外脑”。
以“冲锋者”的勇气拥抱技术,实现从“工具应用”到“治理重构”。DeepSeek如同一面镜子,既照见基层干部的创新锐气,也折射出治理现代化的深层需求。DeepSeek带来的更深层的变革在于推动了治理模式的升级,使基层干部能够有更多时间推动公共服务从“大水漫灌”转向“精准滴灌”。当系统深度嵌入政务服务网、民生窗口等场景时,数据壁垒的打通让趋势量化分析成为可能,民情热点的智能解析精准锁定矛盾症结,24小时在线的咨询通道更将群众办事时长压缩在指尖滑动之间,有效推动治理模式由传统“事后灭火”向“事前预警”的防控转变,并将治理维度从“解决单个问题”向“根治一类问题”深化。因此,基层干部要主动拥抱技术,用好这把金钥匙,把干事创业的手脚从“案牍劳形”和“疲于应付”的束缚中解脱出来,把更多精力投入到个性化、增值化服务中,为基层治理注入新的活力与智慧。
以“深耕者”的姿态淬炼实践,实现从“机械操作”到“精益求精”。基层是服务群众的最前沿,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基层干部工作繁杂琐碎,接纳和学习DeepSeek,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需要注意的是,基层干部在享受DeepSeek带来便利的同时,不能陷入“技术万能论”的陷阱,要警惕“技术依赖症”。民生的温度需要基层干部俯下身去感知,政策的厚度需要基层干部沉下心去体会。大数据建模在某些方面仍具有“理想型”,基层真实情况往往比较复杂,需要基层干部既善用DeepSeek的“算力”,又保持自身“脑力”的独立性,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既是基层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基层干部区别于“AI公务员”的“核心竞争力”。如此,基层干部方能在共同富裕的新征程上,交出令人民群众满意的“数智答卷”。
(浙江绍兴市越城区城南街道办事处 袁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