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是密切党群关系的生命线。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力以赴大抓党的建设,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开局,从制定和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破题。站在新的历史方位,必须深刻把握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蕴含的政治逻辑和实践要求,以组织工作之力校准作风坐标、夯实制度根基、激发担当动能,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注入清风正气。
筑牢党性修养根基。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作风问题本质是党性问题。中央八项规定从精简会议活动、改进调查研究等具体环节切入,实质是对党员干部宗旨意识和群众观念的深刻淬炼。组织工作需以思想教育为先手棋,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融入理论学习中心组、“三会一课”等日常教育体系,推动党员干部从“要我改”向“我要改”转变。通过常态化开展主题教育、专题研讨,引导干部在学思践悟中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让“轻车简从”、“厉行节约”从外在约束升华为内在自觉,真正将作风建设的要求镌刻于心、外化于行。
织密制度执行网络。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作风建设的持久性依托于严密的制度保障。中央八项规定以“小切口”撬动“大变革”,彰显了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的治理智慧。组织部门需立足职能定位,将中央八项规定要求嵌入干部考核评价、选拔任用、监督管理全链条。通过完善日常监督“显微镜”、用好专项检查“探照灯”、架设群众监督“广角镜”,建立作风建设负面清单,将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情况作为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述职评议的重要内容,让制度“长牙”、纪律“带电”。唯有以刚性约束破除沉疴积弊,方能推动作风建设从“治标”向“治本”跨越。
涵养干事创业生态。作风建设的最终落脚点在于服务大局、推动发展。中央八项规定绝非束缚干部手脚的“紧箍咒”,而是祛除形式主义、为实干松绑的“助推器”。组织工作要树立“严管厚爱”的鲜明导向,既以中央八项规定为标尺整治“躺平式”“敷衍式”作风,更需建立容错纠错、澄清正名等机制,为敢于担当者撑腰鼓劲。通过优化考核激励机制,将干部精力从文山会海、迎检报表中解放出来,引导其聚焦乡村全面振兴、基层治理等一线战场;以作风建设成效检验主题教育成果,让“事不避难、义不逃责”蔚然成风,真正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和发展胜势。
面向新征程,组织部门当以“永远在路上”的执着扛牢政治责任,既做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坚定守护者,更当作风建设的创新推动者,让靶向标始终校准为民务实清廉的坐标方位,以作风建设新成效护航中国式现代化巨轮破浪前行。(作者: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选调生 侯正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