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行职责规定》(以下简称《规定》),为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职划出了“红线”,明确了“底线”,彰显出党中央持续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坚定决心。
农村基层干部作为政策落地的执行者和民生冷暖的感知者,他们是否廉洁履职直接影响着群众利益和党群关系。近年来,通过持续从严教育监管,农村基层干部纪律观念、廉洁意识不断增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各级党组织要以此次《规定》出台为契机,以廉洁之犁深耕基层沃土,为净化农村政治生态、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强纪律保障。
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农村基层干部要以《规定》为行动标尺,对标对表开展自纠自查,深刻剖析反面典型案例,对潜在廉政风险进行自警自省,时刻拉紧“不可为”的警戒线。一方面,要扎紧制度笼子。完善农村基层“三务”公开制度,推进农村基层权力运行透明化、规范化,让小微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持续深化农村集体“三资”专项治理,建立健全民主决策、村级小微权力责任清单等制度,防止权力滥用和腐败问题滋生。另一方面,要织密监督之网。完善农村权力监督机制,以党内监督为主导,推动党内监督与群众监督、审计监督、巡察监督等贯通协调,形成监督合力,促进基层监督从“有形有效”向“常态长效”全面转化。打造清廉乡村数字监管平台,聚焦惠农补贴监管、农村集体“三资”监管、乡村全面振兴资金使用监管等关键领域,以大数据信息化赋能提升监督质效,真正做到监督“探头”全覆盖、零死角。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廉洁意识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在长期学习熏陶和文化环境浸润中逐步养成的。各地须以《规定》为指引,经常性开展纪律教育和法治培训,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心明德,筑牢农村基层干部拒腐防变防线。针对农村基层干部文化水平差异,采用现场教学、专家解读、结对帮扶等多种形式,多元化开展教育培训,确保每个人准确把握廉洁履职的行为规范和纪律底线,使党规党纪从“书面要求”转化为“行动自觉”。注重深挖本土文化蕴含的廉洁基因,通过树立清廉人物典型、打造廉洁文化地标、策划廉洁文化作品等形式,传播当地红色事迹、清廉故事和家规家训,持续深化“行走的廉政课”,让新时代廉洁文化在潜移默化中扎根人心。(作者:付金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