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人民论坛评论 > 正文

人民论坛网评 | 让调查研究见真章求实效

幻灯片-人民论坛网评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中央八项规定第一条就强调“中央政治局全体同志要改进调查研究”,要求“到基层调研要深入了解真实情况,总结经验、研究问题、解决困难、指导工作,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多同群众座谈,多同干部谈心,多商量讨论,多解剖典型,多到困难和矛盾集中、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切忌走过场、搞形式主义”。开展好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就要让调查研究见真章出实效,着力提高科学谋划工作、抓好工作落实能力。

当前,改革步入“深水区”,各类矛盾交织叠加,新老问题错综复杂,单凭经验主义或主观臆断难以破解发展难题,必须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准确把握新形势下工作的特点和规律。《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部署的300余项重要改革举措,既包含政策的优化升级,也涉及创新性制度设计,要确保这些举措落地见效,必须从“实”出发。党员干部要做足调研前的“准备功课”,围绕本地区本行业改革发展方面的痛点、堵点确定课题和提纲,提高调研针对性。通过调研准确把握政策要求与地方实际的契合点,既高标准完成上级部署,又创造性开展特色实践,不好高骛远、不脱离实际,避免机械执行。要深入基层一线,走进群众生活,在田间地头察民情,在车间厂房听民意,掌握“第一手资料”,让问题无所遁形。

三分调查,七分研究。对收集的问题要进行系统梳理、科学分类,分清主次矛盾、普遍与特殊,选取具有典型性与代表性的“样本”。要灵活运用个别访谈、集体座谈、入户走访、问卷调查等方式,实现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统一、微观个案与宏观把握相结合、定性判断与定量分析相印证。要运用辩证思维,对海量素材进行反复比对、深度加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透过现象看本质,提炼出具有实践价值的真知灼见,形成切实可行的改革举措。要充分吸纳专家学者建言、基层群众诉求、社会各界建议,把多元智慧凝聚起来、运用起来,确保改革方案既符合客观规律又贴近群众需求。

调查研究的根本目的是解决问题。衡量调研成效,不在于报告厚度、走访广度、耗时长度,而要看能否打通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真正把“纸面文章”变成“地面行动”,让调研成为破解难题、推动发展、服务民生的“金钥匙”。要秉持调研必实、研究必用的原则,绘制施工蓝图,既明确任务清单和时间表,又压实责任链条;既统筹速度质量,又兼顾当前长远;既把握普遍规律,又突出特色创新,确保各项举措精准落地、协同发力。要把百姓的“急难愁盼”转化为改革的“任务清单”,多推出“雪中送炭”的民生工程,多办“春风化雨”的惠民实事,短期能解决的立行立改,需要长期整改的,给出时限、细化措施,以动态思维跟踪问效,建立闭环机制,确保问题解决到位、解决到底。

重视调查研究,是我们党一直以来的优良传统和重要优势。党员干部要在察实情、出实招、求实效上下功夫,让调查研究走心不走形、走实不走样,最大限度保障调研成果服务于民、助力发展。(作者:吴狄)

[责任编辑:张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