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社会治理 > 要闻聚焦 > 正文

新余市渝水区:“四位一体”筑牢铁路沿线安全屏障

为切实保障铁路运输安全畅通,新余市渝水区聚焦洋坊支线与沪昆线并行路段的安全管理,通过“物防升级、环境整治、巡逻优化、宣传教育”四位一体的综合治理模式,全面提升铁路沿线治安水平,为沿线群众打造安全、有序、整洁的出行环境。

强化物防建设,构筑“立体式”安全屏障。渝水区护路办联合铁路部门,科学规划洋坊支线重点地段的防护网建设工程。通过专题会议明确“属地责任+协同处置”机制,针对村民生产生活需求,采取差异化防护策略:洋坊B线以半封闭防护网为主,预留3处便民通行口,兼顾安全与民生;洋坊A线实施全封闭防护网,彻底隔绝隐患。施工过程中严格落实“定人、定责、定时”要求,组织护路志愿者全程参与监督,累计完成6.6公里防护网铺设,覆盖沿线3个管理处(社区),安全事故发生率显著降低,为铁路安全筑起“硬核防线”。

深化环境整治,打造“高颜值”铁路廊道。以“拆违治乱、清脏增绿”为目标,开展为期一个月的专项整治行动。集中清理铁路沿线500米范围内垃圾死角、非法菜地及杂物60余吨,清除枯树杂草面积超2万平方米。通过张贴公告、入户动员等方式强化宣传引导,并联合城管、环保、交通等部门成立专项工作组,建立“巡查+智能监控”长效监管机制。整治后,沿线新增绿化带2.5公里,设置景观围挡8处,昔日的“脏乱差”蜕变为“净美畅”,既保障了铁路安全,又提升了区域形象。 

优化巡逻机制,织密“全天候”防护网络。组建“护路志愿者+义务巡防队”动态巡逻队伍,聚焦事故易发段、治安薄弱区,结合农时规律和群众出行特点,灵活调整巡查频次,重点加强夜间及春运、汛期等特殊时段的管控力度。在便民通行口增设3个值守点,通过劝导教育提升群众安全意识。依托“问题清单库”和信息化平台,实现隐患实时上报、快速处置;同步建立奖惩机制,对主动发现并消除隐患的个人给予表彰,对破坏铁路设施的行为依法从严处罚。今年以来,处置隐患事件16起,筑牢沿线治安环境,形成“群防群治、共护安全”的良好局面。

创新宣传模式,汇聚“全民式”护路合力。通过多元宣传方式,播放动画短片《铁路安全小课堂》,在社区、学校滚动播放;联合铁路公安开展“铁路安全进校园”活动,覆盖2所中小学,发放宣传手册1200份。法治文化融合方面,举办“国家安全与铁路安全法治日”,沿线社区、护路组织邀请路地公安民警向群众宣传平安建设、爱路护路、国家安全等知识,通过情景剧、有奖问答等形式普及安全知识,吸引300余人参与。在沿线村庄设立“护路文化墙”,以漫画形式展示典型案例,增强警示效果。建立长效教育机制,开展“护路示范家庭”评选活动,对积极参与安全宣传的居民纳入村规民约管理,并通过媒体广泛报道,营造“人人参与、共筑平安”的社会氛围。(新余市渝水区护路办) 

[责任编辑:于 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