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擘画的乡村产业振兴图景,正是“种植员”筑基、“护林员”养势、“叫卖员”拓市的有机统一。广大基层组织,当以科技之犁破开板结的思维冻土,以制度之伞荫庇成长的产业幼苗,以宣传之锣激荡消费的广阔市场,乡村必将迎来“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丰饶时代。
因地制宜“播种子”,以真心为锄,当好乡村产业“种植员”。乡村全面振兴要以资源禀赋为根基,在乡土脉络中孕育特色产业的参天大树。农业发展不能盲目“追风口”,而要像老农选种一般审慎,以科学态度绘制“产业地图”,适合什么就发展什么,有什么资源就发展什么,要打好“特色牌”,做大“土字号”,要以真心为锄,锄出一片适宜本地发展的“沃土”。要坚持以“农业新质生产力”为驱动,既要尊重自然规律,也要突破思维定式,借助科技创新这一“钉耙”帮助乡村更好地改造自然,打破传统农业束缚,跳出低效循环,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慎始而敬终,终以不困”,要坚持以科技赋能、以特色立足,播下产业振兴的“金种子”。
多措并举“勤爱护”,以诚心为镰,当好乡村产业“护林员”。乡村发展如同养护一片“生态林”,需要“护林员”以制度之力精准施策。“护林员”的诚心,在于以镰刀向内的改革魄力平衡保护与发展的张力。让防返贫动态监测机制如同林间的巡逻者,将帮扶资源精准落位至发展洼地;让联农带农机制如同林间的共生网络,让土地产出、劳务价值与资本收益在多元主体间合理分配。让耕地保护如同树木的锚固根系,将“农田就是农田”的硬约束转化为产业提质的强壮树根;让基础设施建设如同树木的叶片脉络,将道路、通信、水电等贯通城乡资源循环。“本固则末茂,源浚则流清”,要用心养护“生态林”,才能根系稳固、脉络畅通、共生有序,在保护与发展中长成乡村全面振兴的参天绿荫。
走街串巷“广宣传”,以热心为锣,当好乡村产业“叫卖员”。产业成果的转化需借力“叫卖员”的精准吆喝。“叫卖员”要抓住消费心理的变迁,将农产品的价值从“功能消费”升维至“情感消费”,努力跳出“物美价廉”的单一叙事,转用文化赋能为土特产注入故事基因。“叫卖员”要“敲锣”吆喝,打通产销堵点,将走街串巷叫卖变成电商直播卖货,手机变成“新农具”,直播变成“新农活”,流量变成“新农资”,将田间的露珠与终端的货架无缝链接,将农民的匠心与消费者的期待形成闭环,让乡村产业在“种得好”与“卖得火”之间持续共振。“酒香也怕巷子深。”要用“锣”敲来渠道,助力实现从“藏在深闺”到“天下皆知”的跨越,让乡村产业便不再困于“丰收的烦恼”。
(作者:陈伟浩,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区黄坛口乡政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