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村全面振兴的时代浪潮中,农文旅三产融合已成为激活乡村发展新动能的关键密钥。农业、文化、旅游产业不再是孤立的个体,而是相互交融、协同发展,为乡村勾勒出一幅产业兴、乡村美、农民富的新图景。
做好产业融合文章,是化学反应式的蝶变跃升。传统农业往往局限于农产品种植与销售,附加值低、抗风险能力弱。农文旅三产融合让农田变身景观,农产品也转化为旅游资源。浙南地区许多村落已经将原本单一的农业生产,与观光研学、家庭农场体验等文旅项目相结合,形成了集观光、休闲、研学于一体的经营模式。游客在这里既能感受田园风光,又能参与农事体验,还能购买特色农产品,实现了农业从“种得好”向“卖得好”,再到“体验好”的转变,极大提升了农业产业的综合效益。为进一步深化产业融合,要以政策为牵引,支持农业园区向文旅综合体转型,鼓励开发各种“农业+”复合型业态,让游客沉浸式感受甚至参与其中,实现从“消费者”到“参与者”的角色转变。
做好产业融合文章,是守正创新中的焕新表达。推进本土特色文化的创新表达是促进农文旅产业深度融合的要义。以往许多乡村文化因缺乏传播载体逐渐被遗忘,如今,通过与农业、旅游的融合,乡村文化以鲜活的形式呈现在游客面前,却仍然面临着同质化竞争严重的问题。要让文化在产业融合中扎根铸魂,就要立足本土文化资源禀赋,推动乡村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进一步促进乡村文化产业的发展,可开展“乡村文化基因解码工程”,系统梳理当地非遗技艺、民间传说等文化资源,开发文化 IP 衍生品。例如将传统剪纸、刺绣图案融入文创产品设计,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伴手礼;利用短视频平台等媒体矩阵推广具有本地特色的乡村文化,扩大文化传播影响力。此外,还可举办乡村文化艺术节、民俗文化体验周等活动,通过实景演出、互动游戏等形式,增强游客文化体验感,让乡村文化真正“活起来”。
做好产业融合文章,是长效发展的持续赋能。单纯的旅游开发可能带来一时的热度,但难以形成持久的吸引力,如何变一时的“流量”为长久的“留量”,是各地需要回答的课题。利用旅游资源的前提是生态保护,为实现农文旅融合的可持续发展,应建立生态环境承载力监测机制,避免过度开发对环境造成破坏,推广“低碳旅游”模式;开发森林康养、湿地科普等生态旅游产品,让游客在亲近自然的同时增强环保意识。同时,完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引导村民参与旅游服务,让村民从民宿经营、农产品销售中获得稳定收入,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作者:熊璐瑶,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崇福镇东安村选调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