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诚是一种高贵的品质。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忠诚于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鲜明的政治品格,也是党保持团结统一、实现兴旺发达的重要政治基因。
忠诚于党。无论是党的一大提出的党纲、党的二大通过的党章,还是党的三大、四大通过的修正章程,都在忠诚方面对党员提出了明确且严格的要求。历经百余年探索,确保党员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与党保持高度一致,已成为党的政治建设的一条重要原则;党员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已成为党内一以贯之的政治原则和组织原则。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对党忠诚,必须一心一意、一以贯之,必须表里如一、知行合一,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改其心、不移其志、不毁其节”。我们务必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与党同心同德、同向而行;务必遵守党的章程和纪律、践行党的宗旨、融入党的事业、维护党的形象,在艰难险阻面前不背离入党初衷,在糖衣炮弹面前不改变党员气节,自觉同一切破坏党的形象、损害党的权威、侵蚀党的执政根基的“低级红”“高级黑”言行作斗争,态度坚决、从一而终地拥护党、相信党、服从党。
忠诚于人民。群众史观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人类历史、看待人类历史、改变人类历史的科学立场和重要遵循,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也是一部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依靠人民创造光荣的创业史。对中国共产党人而言,忠诚于人民,就是无论走得多远,都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依靠什么远行,就是务必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毫不动摇,坚持人民立场毫不动摇。伫立新的时代潮头,习近平总书记旗帜鲜明地提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号召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人民至上,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同甘共苦。我们务必准确理解和把握这一伟大号召的价值真谛与实践要求,坚持从人民的角度看问题、想问题、解决问题,自觉将群众的小事当作人生的大事,将群众的大事当作人生的使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与人民携手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在团结奋斗中夺取新的伟大胜利、争取更大光荣。
忠诚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也是一部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认识和改造中国的历史”。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党领导中华民族在复兴道路上已经走过千山万水,并迎来了无比光明的前景。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中华儿女仍需跋山涉水、擎旗奋进。我们务必把坚持马克思主义与发展马克思主义有机统一起来,准确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世界发展的辩证关系,深刻理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于人类社会进步的重大意义,从而更好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务必牢记“国之大者”,勇于同各种错误思潮作斗争,不因各种歪曲主义而动摇,积极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深化对党的创新理论的理解和把握,在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中补好精神之“钙”、走好脚下之“路”、答好时代之“问”。
[作者单位:浙江省委党校(浙江行政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