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地方要闻 > 基层治理 > 正文

把好干部发现好、培养好、管理好

组织部门作为选人用人的重要职能部门,既是挖掘优秀干部的前沿窗口,也是培育年轻干部的关键摇篮,更是选拔杰出干部的核心枢纽。要持续磨砺知事识人、知人善任的专业素养与精神,矢志打造一支勇于比学赶超、全力狠抓推进、敢啃攻坚“硬骨头”、争当发展“排头兵”的干部队伍,为新时代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劲动力。

一流之人识一流之善,组织部门要精准发现好干部。培育好干部是组织工作的核心目标,而练就一双发现好干部的“火眼金睛”,则是组织培养工作的逻辑起点。看待干部需秉持全面、历史、辩证的视角,坚决打破地域、行业与身份的重重壁垒,拓宽选人用人的视野边界。在庞大的干部队伍中,精准锁定那些相对“少数”的潜力股,就如同在泥土堆里发掘熠熠生辉的“金子”。不仅要聚焦机关新考录的年轻骨干,他们思维活跃、知识储备丰富,是推动创新发展的新生力量;也绝不能忽视扎根基层一线的乡村振兴人才、“三支一扶”人员以及志愿者等群体。这些在基层摸爬滚打、默默奉献的干部积累了丰富的群众工作经验,对民生百态有着深刻洞察,是基层发展的坚实根基。同时,要注重一线甄别干部。综合运用谈心谈话、政治素质考察、民主测评等多元手段,从多个维度、多种渠道深入了解干部的政治素养、工作能力、道德品行等核心要素。谈心谈话时,要注重营造轻松氛围,引导干部敞开心扉,展现真实的思想动态与工作想法;政治素质考察要从大是大非的政治立场、关键时刻的政治担当等方面全面考量;民主测评广泛收集同事、群众的评价,确保评价结果客观公正。通过全方位、深层次的考察,精准勾勒出干部的立体“画像”,牢牢把准政治“脉搏”,确保所发现的干部既让组织放心,又能赢得群众认可。

千锤百炼方能铸英贤,组织部门要悉心培育好干部。好干部绝非天生,而是要在组织的悉心培育与持续锤炼中成长起来的。要把源头培养、跟踪培养、全程培养有机贯通,依托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机制载体,持续强化党性教育、政德修养与纪律建设,通过定期组织专题学习、开展党性实践活动等方式,引导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不断提升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要建立干部个人成长档案制度,全面推行导师“传帮带”制度,健全跟踪培养制度,聚焦个人形象塑造、理论素养提升、一线担当作为等,合理规划年度帮带重点任务,实现思想、工作、作风的全方位提升。要围绕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充分发挥协调统筹作用,整合各领域资源、创造有利条件、搭建多元岗位平台,将优秀年轻干部选派到改革发展稳定的第一线,让他们在经济发展的前沿阵地积累经验、提升能力;置身艰苦边远地区,锻炼他们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安排到关键吃劲岗位,考验他们应对复杂局面、解决棘手问题的能力,确保培养出的干部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

千里之堤易毁于蚁穴,组织部门要从严管理好干部。管理好干部必须将上游从严教育与下游从严监督紧密结合,直击干部思想与灵魂深处的问题,让干部从内心深处主动向党组织靠拢,习惯在严管氛围中工作与生活。要把从严管理干部贯穿干部队伍建设的全过程,强化党组织的领导与把关作用,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强化政治监督、深化政治巡视,及时察觉并着力解决“七个有之”问题,坚决清除那些表里不一、阳奉阴违的“两面人”。要充分发挥干部监督联席会议制度的作用,抓住“关键人、关键处、关键事、关键时”,不断强化部门联动,延伸监督触角,把干部的行为管理和思想管理统一起来,把工作圈管理和社交圈管理衔接起来,把八小时之内的管理和八小时之外的管理贯通起来,着力构建管思想、管工作、管作风、管纪律的从严管理体系,建立健全共享共商共抓的“大监督”格局,确保干部监督的“探照灯”没有阴影死角,没有暗门盲区,让干部行得端、走得正、立得住。

(湖南省耒阳市委组织部 周海鑫)

[责任编辑:钟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