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杭州市余杭区深入贯彻“人才引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博士后工作站建设为主抓手,精准对接以杭州“六小龙”之一强脑科技为代表的科技创新企业需求,为余杭区科技创新企业提供全链条、深层次的人才支撑与智力支持。目前,国家高层次人才服务窗口工作现场会在余杭成功举办,全区建设博士后工作站46家,累计培育博士后800余名。
筑牢平台基石,深耕引才“育苗田”。出台卓越博士后“黄金十条”政策,给予个人最高238万元生活住房补贴,将数字经济人才等余杭特色人才纳入人才分类认定目录,配套人才体检、学术休假等多项服务,近3年累计帮助区内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杭州市人才18000余人。面向浙大医学中心(余杭)、强脑科技等科研院所、标志性产业链重点企业布局博士后平台。目前已在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未来产业领域设立博士后工作40站余家,吸引超过800名博士后参与前沿研究。依托余杭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等,动员企事业单位、人才猎头等多主体参与博士后招收引荐工作,近两年累计引进博士后500余人,2024年组织博士后工作站赴知名高校开展8场博士后专场招聘活动,促进近60人成功就业。
精织服务纽带,灌溉育才“试验田”。成立博士后工作站服务管理小组。梳理制定拟设站企业名录,“一对一”提供政策指导、项目评估及申报推荐等服务,缩短强脑科技等博士后工作站建站周期50%以上,累计服务企业90余家(次)。联合良渚实验室博士后工作站发布“创业科学家计划”,支持企业研发人员与博士后共同组建团队,开展生物医学科技企业的高水平研究项目。开展“FIND HZ”系列活动,邀请海外人才“访工访学访窗口”,吸引120余人次参加活动。常态化开展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联谊会等活动,服务博士后职业发展。聚焦博士后生命全周期,持续推动“余省心”企业(人才)服务平台博士后政策“即申即享”,2024年度兑现博士后培育补助达1亿元。
突出产研融合,打造成果“高产田”。联合区内之江实验室、湖畔实验室等创新研究平台和高校,打造以场景为牵引、企业需求为核心的博士后培育机制,如阿里巴巴达摩院博士后工作站围绕产业发展需求,制定博士后课题《基于人工智能的多种癌症辅助筛查和诊断技术研究》,其研究成果AI诊断模型已惠及600万人,并在丽水两家医院开启公益试点,为当地居民提供AI癌症筛查服务。举办博士后科创精英赛、“创客天下”等创新创业大赛,加速推动博士后项目落地。2024年,余杭区博士后工作站人员获国家级项目资助10项,承担重大科技项目2项;获省级项目资助16项,累计取得的科研成果达200余项。持续放大浙江创新馆、杭州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引领作用,招引第三方优质中介服务机构,健全“政府引导、市场配置、资本主投”的成果转化金融服务,2024年为区内各类人才企业提供小额贷款、担保等累计192亿元。
(叶晨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