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地方要闻 > 基层治理 > 正文

内蒙古磴口县:紧扣三个“维度” 激活人才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近年来,受经济总量小、周边发达地区虹吸效应等因素制约,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磴口县人才工作动力不足,人才流失严重。为打破人才工作僵局,2024年磴口县以“一竿子”插到底的精神,迎难而上,聚焦三个“维度”破题发力,人才工作质效得到全面提升。

以“破釜沉舟”的力度,构建人才工作“新格局”。坚持多点发力,抓好顶层设计,破解人才工作困境。政治引领强合力。压实“一把手”抓“第一资源”,县委书记领办人才工作“书记项目”。健全领导联系服务专家工作机制,处级领导包联52名各领域专家人才,协调解决高层次人才工作、生活需求21件,提升人才工作发展竞争优势。制度优化强活力。召开县委常委会议、县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专题研究部署人才工作,修订完善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工作规则等4项制度。设立“编制周转池”,按照“引一人、增一编”方式,强化引进人才编制保障。资金支持强动力。积极争取科技小院、河套英才奖补等上级各类资金54万元,发放人才奖补及慰问金43.4万元。在全市率先设立200万元县级人才专项工作经费并纳入财政预算,用于优化人才引进、培育、使用、激励等关键环节,推动人才工作提档升级。

以“伯乐相马”的精度,构筑人才集聚“强磁场”。坚持“急需、紧缺、高层次”的引才原则,精心铺设人才增值通道。引水拓源“扩流量”。依托县、镇、村三级联动人才工作体系,常态化开展人才招引等各类活动12次。2024年以来通过大学生“集聚计划”、公务员考录等方式吸引100余名优秀人才到磴口工作。开展全县人才大起底活动,完善磴口县人才库,储备专业技能、科技创新等各类人才1500余人,不断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固本强基“提质量”。丰富拓展“1224”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模式,打造蒙能光伏项目区、钱学森沙产业理论实践基地等本土教育教学基地、现场观摩教学点12个,组织举办党政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等各类培训31期5300余人次。组织防沙治沙、经营管理等领域专家人才参加“光伏+生态治理”现场观摩交流会,召开人才工作专题座谈会6次。扎实推进企业职工技能提升“展翅行动”,累计培训企业职工260余人,切实增强培训实效。聚沙成塔“补能量”。深化拓展“万名专家人才服务基层”“三服务一促进”活动,坚持“组织引导、基层问诊、专家开方”的方式,126名专家深入基层一线、田间课堂开展技术指导、业务培训150余场次,服务群众7300余人次,推广先进实用技术26项,带动农牧民增收近千万。“磴口模式”防沙治沙科技创新团队获评第五批“河套英才”,培育国家、自治区、市级示范社61家,辐射带动5500余户农牧民创业就业,人才引领示范作用不断凸显。

以“尊贤爱才”的温度,优化人才服务“生态链”。着眼人才所想所需所求,强化服务保障,让人才引得进、留得住。激发政策保障“吸引力”。建立“1+N”人才政策体系,出台《磴口县激励保障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十条措施》《磴口县引进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落实住(租)房政策操作细则》等5项制度办法。开辟人才直系亲属随迁安置、子女就学任意择校、医疗保障等“绿色通道”。探索发放“人才卡”,推动人才服务事项“一卡通办”,释放惠才政策红利。打造城市配套“硬实力”。深入实施“人才安居”工程,投资200余万元,精心打造人才公寓,周边配套建有医院、体育馆等公共基础设施,形成方便快捷的“一公里生活圈”,人才安居环境更加舒适。提升人才服务“软实力”。充分发挥“店小二”精神,县人才办建立跟踪问效和信息反馈机制,建成4支69人的服务小分队,设立7条人才政策咨询专线,提供“专属+全程帮办”服务260余人次,加强对引进人才的联系服务,人才干事创业激情全面迸发。(李凌坤)

[责任编辑:钟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