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原创精品 > 成果首发 > 正文

科学把握和运用系统观念

【摘要】必须坚持系统观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蕴含深刻的内在逻辑,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之所以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坚持运用系统观念这一新时代党治国理政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整体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必须把握好党的创新理论的精髓要义,以系统思维和系统方法推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奋力打开改革发展新天地,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

【关键词】系统观念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世界观 方法论

【中图分类号】B02/D6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619/j.cnki.rmltxsqy.2025.07.001

【作者简介】殷烁,人民日报社理论部编辑。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人民日报》《学习时报》等报刊发表文章10余篇,参与任理轩、宣言等多篇重要文章撰写。

系统观念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重要范畴。必须坚持系统观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系统观念作为党治国理政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把必须坚持系统观念作为新时代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原则和实践要求,充分体现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和把握。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要科学把握必须坚持系统观念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以系统思维和系统方法推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奋力打开改革发展新天地,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必须坚持系统观念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

“系统”普遍存在于自然、人类社会和思维领域,中国共产党人不但善于研究每一个大系统的物质运动形式的矛盾特殊性及其所规定的本质,而且善于研究每一个物质运动形式在其发展进程中的每一个阶段的特殊矛盾及其本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必须坚持系统观念的重要论述,既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系统观念理论的丰富发展,又是对中国共产党长期奋斗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还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创新,蕴含深刻的内在逻辑,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

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关于系统观念的思想理论。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每个客观事物同周围其他事物及其自身各部分要素之间,都是相互联系、彼此作用的,从而构成了一个有机统一的系统。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指出,“关于自然界所有过程都处在一种系统联系中的认识,推动科学到处从个别部分和整体上去证明这种系统联系”。[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经常使用“系统”“有机系统”“过程的集合体”等概念,运用系统思维和方法研究自然界、社会和人的思维的发展规律,取得了丰硕理论成果。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坚持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方法论,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等场合多次强调坚持系统观念。例如,2020年在提出贯彻新发展理念必然要求构建新发展格局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系统观念”,[2]要求“加强政策协调配合,使发展的各方面相互促进”;[3]202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征求党外人士对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的意见时,不仅指出“谋划和推进改革,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全局观念”,[4]而且要求“强化战略思维、辩证思维,分轻重缓急,更加注重系统集成”;[5]等等。这些重要论述明确了必须坚持系统观念的哲学内涵,突出了必须坚持系统观念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内在要求,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大成果,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系统观念的思想理论。

科学总结中国共产党长期奋斗的实践经验。了解历史才能看得远,理解历史才能走得远。回顾中国共产党百余年历史,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统筹兼顾、系统谋划、整体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早在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同志就指出:“统筹兼顾,各得其所。这是我们历来的方针。”[6]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同志针对新情况新问题提出:“现代化建设的任务是多方面的,各个方面需要综合平衡,不能单打一。”[7]新时代面临新形势,新担当需要新作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正在经历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推进改革发展、调整利益关系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8]强调“必须在把情况搞清楚的基础上,统筹兼顾、综合平衡,突出重点、带动全局,有的时候要抓大放小、以大兼小,有的时候又要以小带大、小中见大,形象地说,就是要十个指头弹钢琴”。[9]这些重要论述深刻阐明,必须坚持系统观念是时之所需,又是势所必然,既是解决问题的“桥”和“船”,也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一以贯之的科学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历史和实践充分证明,正是由于我们党始终坚持系统观念,科学把握客观规律,正确认识具体实际,不断增强各领域工作的整体性与协同性,党和国家事业才能在攻坚克难中不断发展、在历经磨难中一往无前。

继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系统观念的精髓要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其中蕴含许多关于系统观念的朴素思想。中国人注重把宇宙、自然、人类社会看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从系统整体上观世界、察人生,形成了对客观世界一定程度的辩证理解和思维能力。世界上的事物总是有着这样那样的联系,我们不能孤立地静止地看待事物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正所谓‘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在观察社会发展时,一定要注意这种决定和被决定、作用和反作用的有机联系”,[10]强调“经济社会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综合考虑政治和经济、现实和历史、物质和文化、发展和民生、资源和生态、国内和国际等多方面因素”。[11]在领导推进各领域事业的过程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把握社会主要矛盾、基本国情和中心任务的发展变化,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提出并实施一系列“两手抓”,既抓物质文明建设又抓精神文明建设,既抓经济建设又抓法治建设,既抓发展又抓稳定,既抓改革开放又抓惩治腐败等,升华了中华民族善谋万世、善谋全局的朴素辩证思维,彰显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系统观念的继承与创新。

新时代党治国理政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

必须坚持系统观念是对新时代党治国理政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系统谋划、统筹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根据新的实践需要,形成一系列新布局和新方略,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在这个过程中,系统观念是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1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之所以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坚持运用系统观念这一党治国理政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整体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

坚持中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相贯通。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这体现了系统观念,蕴含着科学方法论。用中长期规划指导经济社会发展,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种重要方式,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显示出独特优势。为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系统观念,注重处理好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的关系。党的十九大对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分两个阶段推进的战略安排,即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锚定2035年远景目标,综合考虑未来一个时期国内外发展趋势和我国发展条件,对“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作出系统谋划和战略部署,做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有机衔接。从精准扶贫到打赢脱贫攻坚战,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从推进碳达峰到努力实现碳中和,我们党统筹把握当前和长远的关系,坚持中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相贯通,有力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坚持立足国内和全球视野相统筹。“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是坚持系统观念的集中体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坚持立足国内和全球视野相统筹,又鲜明提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统筹发展和安全,为着眼万世谋一时、立足全局谋一域提供了科学方法论。备豫不虞,为国常道。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在浙江考察时发现,在新冠疫情冲击下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发生局部断裂,直接影响我国国内经济循环。“我感觉到,现在的形势已经很不一样了,大进大出的环境条件已经变化,必须根据新的形势提出引领发展的新思路。”[13]回京后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就提出“要建立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14]立足国内,把国内大循环畅通起来;联通国际,争取开放发展中的战略主动。这一洞察时与势、把握危与机的战略布局,成为把握发展主动权的先手棋。统筹发展和安全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新发展阶段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彰显系统思维和系统方法。把握发展主动权,既立足自身,也胸怀天下。2022年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巴厘岛峰会上,习近平主席提出推动更加包容、更加普惠、更有韧性的全球发展。这不仅反映了各国人民的共同心愿,而且展现了负责任大国的担当。

坚持整体推进和突出重点相协调。“常思大局,其去有向;常观大势,其为有力。”新时代,面对错综复杂的形势和艰巨繁重的任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整体推进和突出重点相协调,注重从系统论出发优化经济社会治理方式,在多重目标中寻求动态平衡,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指引我国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例如,我们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全面部署,又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既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顶层设计,又强调突出抓好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既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出系统部署,又强调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为总目标和总抓手;既对全面从严治党提出系列要求,又把党风廉政建设作为突破口,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四风”问题,着力解决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问题。又如,面对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等“国土之殇、民生之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环境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15]强调“立足全局,坚持系统观念,谋定而后动。要坚持重点攻坚,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16]我们党从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入手,注重点面结合、标本兼治,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等,在方式方法上实现由重点整治到系统治理的重大转变,人民群众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坚持运用好系统观念,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把坚持系统观念确立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原则,不仅体现了科学的系统思维方法,更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内在规律的深刻认识与科学把握。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300多项重大改革举措,必须把握好党的创新理论的精髓要义,善于运用科学的方法推进改革,坚持系统观念、谋定而动,增强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避免盲动、进退失据等现象,要以攻坚克难、迎难而上的政治勇气,奋力打开改革发展新天地,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

强化前瞻性思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面对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保护主义、民粹主义、孤立主义、经济民族主义、排外主义等各种反全球化社会思潮不断抬头的实际,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增强看问题的眼力、谋事情的脑力、察民情的听力、走基层的脚力,把握事物内在联系,顺应事物发展趋势,使思路、规划、方案符合客观规律、符合科学精神。要组织专业力量对国内外科技发展、社会变迁、国际形势等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分析未来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洞悉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趋势、新变化,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进而抢占未来发展的制高点。面对前进道路上的风险和困难,要树立底线思维,对潜在的风险进行科学预判,知道风险在哪里、表现形式是什么、发展趋势会怎样,妥善做好应对各种风险和困难的准备。

着眼全局性谋划。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化化,既离不开党中央领导改革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全局性谋划,又需要中央和国家机关聚焦重大部署、重要任务、重点工作,主动担当作为,还需要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抓好重要改革举措的组织实施。各地方各部门结合自身实际,在全局性谋划的过程中,要牢固树立全国一盘棋思想,坚持地方利益服从国家整体利益,算大账、算长远账,认清和把握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各层面的结构层次,从总体上推动结构和功能优化,据此合理分配资源和任务,做到既为一域争光、又为全局添彩。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本身就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注重各项改革举措的协调配套。例如,经济运行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等多领域紧密相连,实施好一揽子增量政策,离不开财政、投资、消费、文化等各方面各部门配合联动。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事关老百姓切身利益的改革也是如此,仅仅依靠单个部门难以奏效,需要各级政府、相关部门、社会各界相互协同、形成合力。同时要强化动态调整,实时跟踪掌握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发展动态和相关信息,及时调整和优化政策措施,做到因时而变、随事而制,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

优化战略性布局。系统观念是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一种复杂性思维,而复杂性思维的特质在于深入把握事物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坚持运用好系统观念,需要从事物在时空领域内的普遍联系和运动变化出发来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结合世情、国情、党情、社情的动态变化,不断优化战略性布局。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始终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一子落而满盘活”,落实好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区域发展战略,完善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机制,要从“全国一盘棋”出发,打破区域之间的行政壁垒和空间分隔,加强彼此的合作与协同,优化区域资源配置,促进区域间要素流动和产业优化,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城市是现代化的重要载体,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要优化战略性布局,从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出发,统筹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合理确定城市规模、人口密度、空间结构,统筹城市布局的经济需要、生活需要、生态需要、安全需要,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着力整体性推进。在实际工作中,有的领导干部容易以偏概全,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致使“盲人摸象”“管中窥豹”的现象时有发生;有的则容易忽视事物系统的内部关联与要素连接,进而“单兵突进”“畸轻畸重”,这些都会导致对未来走向的判断出现偏差,使事业发展遭受曲折。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坚持运用好系统观念,既要处理好经济和社会、政府和市场、效率和公平等重大关系,又要处理好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战略与策略、守正与创新等重大关系,着力整体性推进。在经济发展上,努力实现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在社会治理上,更加突出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在改善人民生活品质上,全面解决好人民群众关心的收入、教育、就业、医疗、养老、食品安全等问题,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广大人民群众。也应当认识到,在不同阶段和时期,工作有主次之分、任务有大小之别,既要讲两点论,又要讲重点论,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而要根据客观情况及其发展变化分清轻重缓急,有条不紊地全面协调推进各项工作。

注释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412页。

[2][3]《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年,第371页。

[4][5]《中共中央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人民日报》,2024年7月20日,第1版。

[6]《毛泽东文集》第七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186页。

[7]《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250页。

[8][9]《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年,第17、222页。

[10]习近平:《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年,第36页。

[11]《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人民日报》,2021年12月11日,第1版。

[12]《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年,第117页。

[13][14]习近平:《论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年,第482页。

[15][16]习近平:《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处理好几个重大关系》,《求是》,2023年第22期。

Scientifically Grasp and Apply Systematic Thinking

Yin Shuo

Abstract: Upholding systematic thinking is an essential principle of the worldview and methodology of Xi Jinping Thought on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or a New Era. It embodies profound internal logic and rich scientific connotations. Since the 18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the reason why the cause of the Party and the country has achieved historic accomplishments and undergone historic changes is, among others, that the Party has adhered to applying systematic thinking as the fundamental ideological and working method for governing the country in the new era to handl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form, development and stability, and to promote the advancement of all undertakings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s a whole. In the new era and on the new journey, to fully promote the great cause of building China into a strong country and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through Chinese-style modernization, it is a must to grasp the essence and core of the Party's innovative theories, further promote comprehensive deepening of reforms with systematic thinking and systematic methods, strive to open up new horizons for reform and development, and write a new chapter of Chinese-style modernization.

Keywords: systematic thinking, Xi Jinping Thought on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or a New Era, worldview, methodology

责 编∕桂 琰 美 编∕梁丽琛

[责任编辑:桂 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