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地方要闻 > 基层治理 > 正文

以优良作风筑牢“民心桥”

从解决“填表车轮战的痼疾”,到打破“盖章马拉松的困局”,从遏制“舌尖上的浪费”,到刹住“车轮上的腐败”,从多措并举遏制“天价月饼”“天价烟酒”,到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成为社会新风尚……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重塑了党内政治生态,推动了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制定实施中央八项规定是我们党在新时代的徙木立信之举,这一“长期有效的铁规矩”在紧密干群关系上架起一座座看得见、走得稳的“民心桥”,汇聚起人民群众的磅礴力量。

坚持理论学习。广大党员干部要将理论武装视作“精神灯塔”,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滋养初心、引领使命,通过专题研讨、案例教学等形式,依托“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推动理论学习往深里走、往实里走。要坚决防止理论学习表面化、碎片化,通过“原著精读+时政解码”组合拳,让“精简会议”“务实作风”等要求真正入脑入心。

以人民为中心。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绝非“纸面施工”,最终要落脚到“人民满意”这个标尺上。优良的作风,能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党的关怀与温暖,增进对党的信任与拥护。反之,不仅会损害党在群众心中的形象,更会削弱党的群众基础。广大党员干部要以“真抓实干”的作风,将“为民初心”转化为“行动指南”,通过“入户走访”“蹲点调研”等形式,主动到田间地头、工厂车间、街头巷尾等基层一线,倾听群众呼声、感知群众冷暖、解决群众困难。要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真正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求、我有所为”,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才能将一座座“民心桥”筑得更为坚实,让党的执政根基更为牢固。

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四风”问题具有很强的顽固性、反复性、变异性和传染性等特点。“风成于上,俗化于下”。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关键在领导干部。广大党员干部要警惕“化整为零”“假公济私”“电子外衣”“巧立名目”等隐形变异问题,深刻领悟“手莫伸,伸手必被捉”的道理,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融入制度流程,在“微权高危”领域试点“公示公告+群众评议”机制,并主动接受舆论“紫外线消毒”,让公权力在阳光下高效运行。

[责任编辑:李一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