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皋市委组织部建立挂钩镇(区、街道)联系村(社区)工作制度,不断强化系统思维、突出强基导向,充分激发村(社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有力推进村(社区)干部队伍能力持续提升,作风持续转变。
落实主体责任,强化部机关“一线指挥部”作用。构建常委部长统筹揽总、分管领导联系帮扶、业务科室对口指导、镇(区、街道)党(工)委落实主责的责任链条,将基层村(社区)建设责任传导到末梢。推进对口联系帮扶制度。落实完善部领导对口联系348个村(社区)制度,定期深入联系村(社区),了解基层实际情况,研判发展形势,共同解决现实难题。部领导对口帮扶薄弱村(社区),在分析弱项、找准症结基础上,组织制定帮扶提升方案37个,明确具体责任部门、时间节点和帮扶措施,帮助村(社区)把准脉搏、理清思路,推动村(社区)建设稳步发展。践行精准指导工作法。部机关各内设科室落实对村(社区)业务指导责任,通过定期走访、座谈交流、业务指导等多种形式,深入基层一线,对各村(社区)工作进行分析、研究和评估,确保对标找差、靶向施策。注重发现基层创新做法,总结基层创新经验,为推动面上工作整体提升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示范。
发挥考核导向,激发村(社区)争先创优内生动力。坚持实绩为本,强化“竞进强能”理念,引导村(社区)争先进位、固强补短,助推工作提质增效。以新理念引领凝聚共识。自觉践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新战略,始终坚持融入大局、服务大局。聚焦经济薄弱村、党组织软弱涣散村、信访维稳任务较重村(社区),扎实推进党建引领后进村提升工作。将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纳入考评指标体系,推动上级决策部署落到实处。以新标准构建考评体系。在为基层减负上做减法,根据上级精神结合如皋实际,进一步明确应当履行的职责事项,优化精简考核体系、指标和方式,把基层干部从繁复考核中解脱出来,把更多精力用到抓落实上。在激励担当作为上做加法,注重业绩考评与年度考核相结合,并以此作为村(社区)干部薪酬待遇、评先评优,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近两年来,5名驻村第一书记因工作业绩突出被提拔到镇(街)副科职岗位。
突出强基提质,锻造素质过硬村(社区)干部队伍。不断强化党建引领,优化“两委”班子、深化能力建设,在履职尽责中锤炼更加坚强的战斗堡垒。打造干部队伍战略梯队。立足人才梯队建设与未来发展需要,健全村(社区)干部选育管用全链条机制,统筹用好公开招录、干部下村、选派驻村第一书记等方式,源头聚才引才,99名联助书记、46名驻村第一书记、87名行业骨干助力薄弱村“消薄攀高”。强化村(社区)干部跟踪培育,运用好村(社区)干部信息库,常态掌握、动态管理全市有培养潜力的优秀人才近百名。落实跨村交流任职制度,健全优秀村(社区)干部多岗位交流培养机制,有力强化基层力量。多维强化队伍专业素能。构建全员岗位培训、专业人才库建设、基层党组织带头人评选的人才体系,着力加强产业发展、基层治理、乡村建设能力建设,形成全市村(社区)干部梯次接续培养格局。扎实推进“导师帮带”“书记大讲堂”等平台建设,用好实战演练、交流研讨、成果巡展等载体,多维度锤炼村(社区)干部专业素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