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社会治理 > 要闻聚焦 > 正文

普陀“网格夜访”赋能基层善治

2023年,普陀作为“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的发源地,创新推出“网格夜访”机制,巧解联系群众“时间错位”问题,切实以干部“脚步之实”破解“发展之困、民生之忧、作风之虚”。2024年以来,“网格夜访”工作显著增效,通过深入群众、现场解决问题的方式,为辖区居民提供了高质量、扁平化、全覆盖、全过程的贴心服务。“网格夜访”开展以来,累计走访群众13097次,收集问题3404件,办结率达99.88%。

织密走访“一张网”,拓宽“网格夜访”覆盖广度。成立由区委书记、区长挂帅的“网格夜访”工作领导小组,设立工作专班,细化实施方案,高位推动“网格夜访”工作系统化、常态化。一是夜访零时差。28位区领导及60家单位包联全区353个网格,通过民情夜谈、道地夜话、主题式走访等形式听民意、解民忧,做到首问负责、即接即办,消除为民服务“时间差”。区四套班子领导每月至少走访1次包联网格,区属单位领导每月不少于2次,各镇(街、管委会)结合“逢一进格”“逢五进格”机制,利用夜间群众在家时段,每月走访不少于4次。网格员实行弹性工作制,及时掌握网格内基础信息变化情况,收集上报社情民意。二是服务全方位。区四套班子领导和区属单位不定期开展专项接单走访,形式涵盖带头接访、列席村社“两委”会议、组织重点群体座谈、开展人大联络站活动、宣传政策法规等。2024年以来,专项接单并处置居民出行、消防隐患、噪音扰民等问题38件,将问题隐患扼杀在萌芽状态。如2024年初,沈家门街道和小干社区通过“网格夜访”积极征集小干夜市摊主和当地群众意见建议,制定出台《小干岛夜市管理制度》《小干岛夜市摊位奖惩制度》等政策,同时对小干夜市进行场地硬化、污水管道铺设、监控及照明灯安装、消防设施统一配备等改造,推动小干岛“网红夜市”焕新升级。三是参与全过程。严格落实“四必到、四必访、三知三清”工作要求,截至2024年底,“网格夜访”工作在村民(社员)代表大会、业委会选举、突发事件、涉稳群访事件、重大项目建设、重大活动等6类事项中参与率和问题处置率均达100%,确保基层事务平稳推进。

打造问题“终点站”,提升“网格夜访”化解力度。完善工作闭环机制,确保问题及时反馈、高效解决。一是建立台账层级销号。针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建立详细台账,列明问题内容、解决时限和责任人等关键信息。对于能够当场解决的问题,干部现场答复处理;无法当场解决但在本单位或镇(街、管委会)职权范围内的,限期办结并及时反馈;涉及多部门的复杂问题,通过区领导牵头协调解决,进一步提升问题处置效率。例如,2019年以来,沈家门街道西河社区接连发生电表箱自燃火情18起,该隐患成为困扰社区的一个难题。2024年7月,包联区领导通过“网格夜访”了解该情况后高度重视,组织职能部门召开协调会议,进行实地查看,仅用20天时间彻底整治安全隐患。二是联动“清单”闭环管控。严格落实“网事夜商”“日汇总、周会商”、民情工单等工作机制,实现群众反映问题“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同时,归集基层党建、社会治理、经济民生等领域共性问题,形成“网格夜访”重大问题集,纳入“七张问题清单”闭环管控,提升问题解决质效。三是强化督考规范处置。制定《普陀区“网格夜访”工作流程》,规范问题处置流程。区委社工部联合区督考办,对网格问题发现、访单生成、接单处置、答复反馈等环节进行专项督查,对履职不力的单位和个人通报。同时,推行“网格夜访”问题线索征集机制,鼓励行业主管部门主动上报问题线索,“网格夜访”专班按照专项接单流程流转处理。

点燃党建“强引擎”,挖掘“网格夜访”融合深度。拓展“网格夜访”形式和功能,因地制宜探索“党建引领、海陆共治”的社会治理模式。一是拓宽服务半径。推行“海上网格”管理和海陆“融合治理”,将海上作业区域划分为28个“海上网格”,配备20个海上党小组和62艘党员先锋船,建成涉海企业专属网格,实施多部门包联服务,按“一格四员”配好调解员、信息员、治安员和社区矫正员,确保岸上有组织、港口有阵地、海上有先锋,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涉海矛盾纠纷。如2024年,普陀区海上融治理中心通过凝聚网格服务团队、“海上老娘舅”“东海渔嫂调解员”等多元力量,成功调解一起涉案金额超5000万元的船舶股权纠纷案件。二是提升服务能力。实行“以老带新”,推动机关年轻干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以战促练,提升“能进群众门、会说群众话”的能力本领。深化村社干部走访网格联系群众机制,密切干群关系,破解离岛群众人户分离走访联系不落实等问题。如桃花镇干部在走访中了解到该地水仙花售卖难题,动员种植大户、村民代表等共同参与决策讨论,通过邀请专家培训、搭建销售平台等方式拓展销路,促进干群良性互动,凝聚了解决难题的强大合力。三是延伸服务触角。将“网格夜访”服务对象从群众拓展到企业和项目,联动项目党建、产业链党建,构建“企呼我为”新场景。截至目前,组织产融对接等活动50余次,推动水产加工企业与13所大院名校达成合作,攻关关键共性技术55项,推动投资10亿元的海洋预制菜产业园一期项目落地。(舟山市普陀区社会治理中心党组成员、副主任   岑国栋;舟山市普陀区社会治理中心办公室主任  黄欢)

[责任编辑:于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