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关乎着广大农村地区的长远发展和农民的幸福生活。近年来,山西省太原市娄烦县立足县域实际,积极探索“党建+产业”融合发展新路径,将发展庭院经济作为激发乡村内生动力、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杜交曲镇羊圈庄村坚持党建引领,将庭院经济作为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抓手,通过“支部带动、党员示范、群众参与”的模式,让方寸之地变成“增收宝地”。2024年全村庭院经济户均增收突破2300元,走出了一条“小庭院大作为”的特色发展之路。
支部领航把准发展方向
羊圈庄村党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通过“三个强化”破解庭院经济发展难题。强化组织引领,变“闲置地”为“规划图”。村党支部成立庭院经济工作专班,采取“1+3+2”包联机制(1名两委成员联系3名农村党员,1名农村党员带动2户群众),对全村庭院资源开展摸底,建立“一户一策”发展台账,并将全村划分为蔬菜种植区、特色养殖区、光伏发电区三大板块。强化政策赋能,变“要我干”为“我要干”。羊圈庄村党支部大力宣传庭院经济相关政策,动员农户积极参与发展庭院经济,通过入户算好“三笔账”(投入成本账、产出效益账、长期发展账),推动符合条件的群众参与率从2022年的18%提升至92%,全村59户共申领庭院经济奖补资金40800元。强化典型引路,变“试验田”为“示范带”。开展“党员示范庭院”创建活动,首批确定5户党员家庭作为试点。党员张青海在自家庭院三分地实践“瓜菜轮作”模式,当年实现收入2000元,结合其它试点农户经验总结为“四微模式”(微菜园、微养殖、微加工、微光伏),在全村推广复制。
创新驱动多元发展路径
村党支部探索“庭院+”模式,构建多业态融合发展格局。“庭院+特色种植”打造绿色经济。推行“支部联企业+庭院变车间”模式,与县内多个蔬菜供应点签订保底收购协议。村民段存志在农业技术员指导下采用“西红柿-白菜”轮作技术,两分地的年收入就达到1950元。目前全村发展庭院蔬菜种植户35户,形成“夏番茄、秋白菜”的种植体系。“庭院+清洁能源”发展阳光经济。党支部积极推广户用光伏扶贫项目,采取“企业投资+农户出地+发电分成”方式。村民赵文化率先在屋顶安装10千瓦光伏板,年增收3000元。目前全村17户安装户用光伏,总装机容量达230千瓦,年发电收益超5万元。“庭院+生态养殖”培育循环经济。创新推广种养结合模式。村民李爱香在庭院养殖走地鸡,鸡粪发酵后用于蔬菜施肥,实现零污染循环,年增收4000余元。
长效保障健全服务机制
党支部构建完善的服务体系,确保庭院经济可持续发展。成立由5名党员技术骨干组成的“庭院管家”服务队,建立“线上问诊+田间课堂”指导机制。2024年累计解决种植技术难题12个,组织镇农业技术员现场培训4次。通过驻村工作队消费帮扶和党支部书记找销路等措施,帮助村民销售庭院农产品价值约8万元,农产品受到驻村帮扶单位职工的一致好评。(中共娄烦县委宣传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