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地方要闻 > 基层治理 > 正文

走出智治浪潮下的治理新路

当深圳的政务服务窗口接入“AI公务员”,当杭州的“城市大脑”精准规划市民出行,这些变化无不提醒着我们,基层治理正经历智治变革。在这场人与智能协同的治理革命中,基层干部既要以“弄潮儿”的姿态勇立智治潮头,更需在算法与人心之间架起“连心桥”,让科技的齿轮始终沿着为民初心的轨道运转,在守正创新中走出具有中国智慧的治理新路。

技术发展越迅猛,干部为民服务的初心越应如磐石般坚定。AI可以提升工作效率,但它无法代替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共鸣。基层干部应在“快捷键”与“慢服务”之间找到平衡,接待群众时,多一分“手把手”的耐心;解读政策时,多一分“接地气”的亲和力;调解矛盾时,增添几许“人情味”的温暖。我们要警惕“技术依赖症”,始终牢记数据背后是最亲切的群众。在智能化数据管理与走访民情的日常工作间,我们要极力避免“键盘上的形式主义”,用双脚去丈量民情,让每一项服务和决策都与百姓的温度同频共振。

在智能时代,基层干部更需要不断加强人文关怀的沟通能力,通过与群众促膝长谈来拉进内心的距离。征地拆迁、家庭纠纷等涉及感情、人性的难题只有通过面对面线下交流的模式才能够破题。基层干部可以依托“民情茶馆”“村民议事会”等沟通场所,用一杯温暖的热茶来融化冰冷的数据。“AI公务员”解决了大多数程序化的问题后,留下的那些复杂的、涉及情感冲突与利益纠葛的群众诉求,才是对基层治理能力的真正考验。唯有以“抽丝剥茧”的耐心、“春风化雨”的交流,方能在算法之外织就温暖人心的情感网格。

治理的成功不仅仅依靠精准的技术,更需要责任心的注入。在这个表情包取代寒暄、算法预测需求的时代,基层干部心中的责任心是抵御“技术异化”的重要盾牌,是培养干群感情关系的源泉。AI能够模拟数百万次疏散路径,却无法代替驻村干部在洪水中背起九旬老人的那份责任与温暖。这些在治理末梢有担当、有责任感的干部是基层工作开展的根本所在,只有不断保持赤子之心,在技术的洪流中守护为民服务的责任感,将冷冰冰的算力转化为充满责任感的为民关怀,才能让数智红利真正转化为群众眼角笑纹里的幸福年轮。(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新狮街道办事处 金少宁)

[责任编辑:曲统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