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浙江省海盐县人大常委会在推动人大代表常态联系选民基础上,不断深化人大代表与村民代表的有机联动,探索建立“四联四双”工作机制,进一步激活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推动全县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常态化联系,双途径搭建民意沟通桥梁。一是人大代表联系村民(居民)代表,延伸民意收集触角。将全县829名县、镇(街道)两级人大代表(居民议事员)按照“1名代表固定联系10—15名村民代表”原则形成定向结对联系,每名村民代表按照属地、规模等特性联系群众,形成“双代表”联系模式,实现联系全覆盖。今年,累计开展走访、座谈52场次,推动解决问题83件。二是人大代表微小组联系村务监督委员会,优化村情反映路径。按选区、行政村组建80支“代表微小组”,联系对应的村务监督委员会,共同监督村务决策、村务公开、村级“三资”管理及村级工程建设等情况。截至目前,累计开展活动67场次,参与代表422人次,覆盖群众1356人次。
制度化联议,双举措丰富民主议事机制。一是每月“固定+移动”接待日,面对面倾听民声。将每月10日定为选民接待日,人大代表、村民代表共同参与,听取选民群众意见建议。同时,发挥代表移动联络站灵活便捷优势,开展多样化微接待活动。如澉浦镇“古朗杏园”代表移动联络站围绕古镇开发运营等主题开展活动4场次,收集意见建议16条,推动解决问题12件。二是每季“线上+线下”议事日,多渠道汇聚民智。根据需求确定季度议事日,在活动前“线上线下”广泛收集意见建议。按照大事“线下议”、急事“线上议”开展联合议事,形成的建议同步向镇代表联络站及村务监督委员会反馈。如通元镇去年以来开展议事活动4场次,推动解决充电桩过少等问题8个。
专题化联督,双模式提升民主监督质量。一是“参与式”监督,打造全链条闭环。组建“一对一”专项监督小组,人大代表与村民代表共同围绕监督事项,实施全过程民主监督。如:沈荡镇在推进“河道清淤工程”中,监督小组定期召开议事会、持续跟踪监督,累计提出意见建议27条,推动解决问题18个。二是“回头看”监督,建立长效机制。对照历年民生工程与巡察整改问题清单,梳理“回头看”再监督目录,通过查阅资料、听取汇报、走访群众等方式,对已建成项目进行复查,确保问题整改到位、项目发挥效益。如:望海街道兴隆村家宴中心建成后,监督小组开展“回头看”专题调研、实地督查活动7次,有效解决雨污分流不完善等问题。
一体化联推,双聚焦助力民生持续改善。一是全力解决民生难题。围绕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深入走访调研,广泛收集意见,分类办理落实。对于村级能解决的,提交村民代表会议商议解决;需部门协调的,以人大建议、监督意见书等形式交办督办;暂难解决的,持续调研推进。如澉浦镇在推进“燃气入户工程”中,将居民意见以代表联名建议形式向上反映,最终纳入年度民生实事项目。二是助力发展要事落地。在代表联络站(室、点),人大代表与村民代表围绕乡村全面振兴战略实施,定期听取选民意见,与政府部门专题会商,推动项目落地见效。如在推进西塘桥街道刘庄村等11个行政村抱团发展项目中,人大代表与村民代表积极建言献策,协助引进农业企业,助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浙江省海盐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