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日余晖洒在蜿蜒悠长的柏油路上,湖面倒映着杨柳弯弯的俏影,榕树底下坐着三三两两乘凉的村民,或互诉家常、或低声谈笑。放眼望去,一栋栋青砖白墙的小洋楼错落于青山绿水间,香芋种植示范基地内连片的碧绿芋苗迎风招展……
这幅人和、景美、业兴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的背后,凝聚着贺州市八步区莲塘镇各级人大代表的智慧与汗水。
代表建言促乡村焕新颜
“过去村里到处都是废弃的旧房屋和晒谷场,臭气熏天的猪舍让人不禁掩鼻绕道走。现在家家户户附近安了分类的垃圾桶,村屯还建有集中处理点,环境越来越好了。”莲塘镇炭冲村村民指着环境优美的榕园感慨道。
炭冲村马鞍寨香芋种植示范基地(摄影罗凯)。
村容村貌的变化源于贺州市人大代表黄高祥十几年如一日的坚持。自2006年起,返乡创业的黄高祥以高度的政治敏锐性,把握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契机,成立黄屋排理事会,共商炭冲村村容村貌升级改造事宜。通过实地走访、召开村民理事会会议、村民代表大会收集意见,争取“一事一议”资金和自筹资金对村级道路进行升级改造。当选炭冲村党支部书记和贺州市人大代表后,黄高祥更是提出《关于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建议》等涉及乡村发展意见建议8条,结合“三清三拆”、改厨改厕等工作,逐步把废弃的住房、晒场、猪栏牛栏变成微菜园、微果园、微花园,村容村貌在其带领着村民的共同努力下焕然一新。炭冲村曾获广西“清洁乡村·百佳村屯”、“广西乡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广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等荣誉。
代表助力香芋变“金芋”产业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中之重。在推动人居环境改善的同时,莲塘镇人大代表更关注如何让村民腰包鼓起来。贺州市人大代表彭上坚发现,虽然当地香芋品质优良,但受制于分散种植、销路不畅等问题,经济效益始终难以提升。彭上坚先后在莲塘成立贺州市天顺农产品购销合作社、贺州市顺来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专门加工芋头、红薯、淮山及速冻果蔬产品,为乡亲们打破农产品滞销的僵局,也为莲塘镇农业产业发展找到了新的机遇。
2021年,彭上坚当选贺州市人大代表,先后提出“以品牌推动农业强区建设”“大力支持香芋加工企业发展”等12条建议,并以自身行动促进建议落实。贺州市顺来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积极发展“订单式”农业,以企业龙头的担当示范带动农业企业5个,带动16名人大代表参与高标准香芋种植(种植面积达30亩以上),帮助600多名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增收。此外,莲塘镇还依托炭冲村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基地,组织参与种植香芋的人大代表们摇身变成香芋技术“土专家”,在炭冲村马鞍寨香芋种植示范基地开展技术交流12场,攻克香芋种植难题6个。2024年,莲塘镇高标准种植香芋9800亩,年产量1.89万吨。
代表监督让民生民心“双向奔赴”
2024年,莲塘镇共组织人大代表参与视察民生项目14次,帮助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19个,推动4件民生票决事项全部竣工……一个个数据体现的,是满载民意的民生实事“件件有着落”,是群众的居住环境越来越好、幸福指数越来越高。
炭冲村小洋楼(摄影罗凯)。
为确保乡村全面振兴成果可持续,莲塘镇人大主席团积极探索实践,在炭冲村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基地创新推行“一清单二议事三问效”工作机制,即年初制定履职清单,实行群众议事、代表议事相结合的议事制度以及开展群众问效、代表问效、社会问效三级问效的监督机制督办清单项目,推动民生项目在基地落地见效,不断丰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内涵。2024年,莲塘镇人大代表紧扣产业发展、生态环保、民生实事项目等收集梳理了清单事项12条,其中“加快建设和美乡村”等4条事项被镇人大主席团列为年度监督清单。同时,为了推动年初人大代表票决出的重大民生实事项目落地见效,镇人大建立“确定议题、组织实施、报告问题、强化审议、跟踪问效”的监督闭环机制,为加强人大监督、促进代表履职、增进民生福祉以及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提供了最佳契合点,让民生实事更实、群众获得感更强。
炭冲村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基地(摄影莫燕瑜)。
人大代表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力量。从改善人居环境到培育特色产业,再到推动民生项目落实,莲塘镇各级人大代表与人民群众携手同行,以履职之笔,共绘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的乡村全面振兴新图景。2024年,莲塘镇成功打造1个精品村、3个示范村和2个提升村,成功创建自治区级农业强镇,全镇农产品销售额达2.33亿元,产品出口量共计3556吨,创汇1053万美元。(贺州市八步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罗燕玲 莫燕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