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坚持用改革精神和严的标准管党治党,有机统一于全面从严治党整个过程,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的重要内容和题中之义。以改革精神保障全面从严治党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历史经验,改革精神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时代自觉、思路举措,激发全面从严治党的内生动力。新时代,党要以问题为导向,以强烈的忧患意识警醒自己、以时代发展要求审视自己、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砥砺自己;以创新为关键,革新管党治党思路理念、创新管党治党方式方法、深化管党治党制度改革,用改革精神完善提升自己;以实践为根本,用严的标准要求约束自己,坚持标准从严、内容从严、过程从严,把全面从严治党落到实处。
【关键词】新时代 全面从严治党 改革精神 严的标准
【中图分类号】D26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619/j.cnki.rmltxsqy.2025.06.011
【作者简介】赵秀华,河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共河南省委党校党建教研部副主任、教授。研究方向为中共党史、执政党建设。主要著作有《列宁对俄国革命模式的探索与总结》、《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加强纪律建设的战略考量》(论文)、《准确理解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科学内涵》(论文)等。
“坚持用改革精神和严的标准管党治党”,是新时代党的建设的重要要求,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的重要内容和题中之义。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强调过这一点,2018年4月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指出,“要以改革创新精神抓好党建”;2020年10月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也强调,要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党的建设,2024年7月18日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明确提出“坚持用改革精神和严的标准管党治党”,2025年1月6日在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又重申这一点,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将其作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写入决定稿,强调“坚持用改革精神和严的标准管党治党,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1]。准确理解这一点,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重要思想的关键切入口。
以改革精神保障全面从严治党是党的建设重要历史经验
改革精神是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一种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品质,它强调与时俱进、革故鼎新,以开放的思维和科学的方法应对新情况、新问题,以万变求“不变”不断进行自我调适、自我革新。改革精神既是解决党内深层次问题的内在要求,又是党自身建设的重要动力,还是提升管党治党水平的重要保障。
改革精神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时代自觉。改革精神是时代精神的精髓,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问题,党面临的国内外形势和历史使命任务也在不断变化,全面从严治党必须有洞察历史大势的时代自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积极识变应变求变,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中存在的各种矛盾问题”[2]。以改革精神推进党的建设,不仅要及时调整目标使命,还要有与时俱进的问题意识、敢闯敢冒的拼搏精神。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出身的党员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党内出现了“左”倾盲动主义、右倾机会主义等错误思想,严重影响了党的战斗力。为此,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思想建党的重要原则。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丝毫未放松全面从严治党。针对党政机关内部出现的贪污、浪费和官僚主义问题,开展“三反”运动,严厉打击党内腐败现象,清除了以刘青山、张子善为代表的腐败分子,纯洁了干部队伍;针对党内骄傲自满情绪和官僚主义、命令主义作风,开展整风运动,从严整顿全党作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和大力发展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坚持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惩治腐败。通过加强制度建设,纠正了党的历史上长期存在的重教育轻法规的错误倾向,党中央先后制定了一系列党内法规制度,推动党的建设制度化、规范化。建立健全反腐败工作机制,推进党和国家领导制度改革,强化执政党党风廉政建设,规范党内政治生活,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进入新时代,我们党着力构建全面从严治党科学体系,确立了党的建设总体布局;以制定和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为开局,持之以恒纠治“四风”;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强化政治监督等,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我们党一百多年的历史反复证明,从严管党治党一定要紧跟时代步伐,以时代任务和使命担当为目标,以时代问题和现实挑战为自我革命靶向,以改革精神推进党的建设。
改革精神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思路举措。改革就是为了解决现存的矛盾、问题、偏差和不足,但改革精神并不止步于敏锐的问题意识、直面问题的勇气和敢闯敢试的冒险精神,还包括通过解放思想,引入新的理念、方法或机制,为推动管党治党提供新思路、新举措、新方法、新手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提高党的建设质量,“要根据党的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大力推进改革创新,用新的思路、举措、办法解决新的矛盾和问题”[3]。改革,意味着“变”、孕育着“新”,并且是向好的方向转变和改变,就是革除旧的、革新不合时宜的、创设创立新的,帮助我们党以系统思维、创新方法解决新问题,应对新挑战。比如,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推进思想建党,开创了通过延安整风运动实现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的新方式,通过严格的“审干运动”纯洁了党的队伍,通过建立报告制度等方式加强了对各级党组织和党员的监督。实践证明,整风运动从思想根源上纯洁了党的队伍,为夺取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进入新时代,我们党积极探索科技赋能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创新党建方式方法,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展线上党建工作,通过党建APP、在线学习平台等方式加强党员教育管理;通过信息化平台加强党内监督、通过大数据分析发现问题线索;通过网络平台拓宽群众监督渠道,增强群众对全面从严治党的参与感和获得感;注重基层党建创新,开展“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等。实践证明,正是因为改革精神,全面从严治党才能不断创新方式方法、更新思路举措,不断提高执政能力。
改革精神激发全面从严治党的内生动力。改革精神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驱动力,为全面从严治党注入不竭动力。以改革精神推进党的建设,强调以创新思维和方法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能够不断优化自身体制机制,清除党内存在的各种顽瘴痼疾,优化党内资源配置、提高执政效率、增强党的活力。《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强调,党的领导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要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激励干部开拓进取、干事创业。面向未来,要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通过建立长效化常态化的理论学习机制,提高干事创业的本领、激发担当作为的活力,着力解决“不善为”问题;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明确用人标准,鼓励创新和担当、宽容失误失败、奖惩分明,形成积极向上、公平公正、激励奋斗的用人风气等,着力化解“不愿为”难题;健全有效防范和纠治政绩观偏差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党的纪律教育约束、保障激励作用,着力解决“乱作为、不作为”问题;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落实“三个区分开来”,激励党员干部积极上进、担当作为,解决其“不敢为”问题。以改革精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能够有效防止党内出现脱离群众、脱离实际的现象,有利于吸收群众智慧、凝聚群众力量,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坚实基础。
以问题为导向,用发展眼光审视评估自己
以强烈的忧患意识警醒自己。管党治党要着眼于应对各种挑战,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各种风险挑战层出不穷。为此,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分析和研判形势,及时调整党的建设策略,保持战略定力和正确方向。一是国际形势错综复杂,世情变幻莫测。国际局势动荡不安,传统安全威胁与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实施全方位的遏制、围堵和打压,党需要在更加复杂的环境中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这对党的安全战略思维和应对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经济全球化受阻,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沉渣泛起,世界经济复苏乏力,中国在经济合作、贸易往来和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等方面面临更多不确定性,这对党的经济治理能力、国际合作能力和政策调整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二是国内社会深刻变革,国情急速变化。当前,我国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党需要不断提升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习近平主席强调,“政党要把自身建设和国家现代化建设紧密结合起来,踔厉奋发,勇毅笃行,超越自我”[4]。社会变革加剧了贫富差距、城乡差距等问题;社会治理面临新问题,传统治理方式难以应对,党需要创新社会治理方式,提升治理能力;社会变革导致利益诉求更加复杂多样,如何在不同利益群体之间进行有效的协调平衡,对党的群众工作和组织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三是党的自身建设面临挑战。全球化带来多种社会思潮,部分思潮与党的理念相悖,叠加网络舆论环境复杂化及不良信息的影响,造成部分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年轻党员思想活跃,但其中部分对党的历史和传统了解不足,对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有待加强;随着社会流动性增强,党员管理难度加大,部分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腐败问题隐形变异,“四风”问题仍然存在。面对困难挑战,我们应时刻保持从严治党管党的清醒与坚定。
以时代发展要求审视自己。与时俱进是党始终保持青春活力的法宝,管党治党要紧跟时代步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坚持用时代发展要求审视自己”[5],党的建设也需要不断适应新的社会环境和形势。随着新经济、新业态的发展,许多新型组织模式不断涌现,如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等,这些新型组织对党传统的组织建设模式提出了挑战,如何在这些领域有效开展党建工作是一个新课题。同时,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新兴科技的发展,对党建工作的方式和内容提出了新要求,需要积极探索党建与科技融合的新路径。这些复杂形势与挑战,要求不断创新党的建设方式,例如: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在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绿色发展等新兴领域的应用和创新;创新理论宣传形式,通过短视频、动漫、直播等新媒体手段传播党的理论;探索“大数据+巡视”模式,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巡视发现问题的精准度;创新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探索建立干部“画像”系统,通过大数据分析全面、客观地评价干部表现,等等。
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砥砺自己。管党治党要落脚于回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多个方面发生了很大变化,从吃饱穿暖有房住的基本需求,转向更舒适的居住条件等高品质生活,希望政府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公共服务;对分配公平的要求越来越高,希望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日益增长,希望能够享有更丰富的文化娱乐活动、更优质的教育资源;对法治建设和社会公平正义的要求越来越高,希望司法公正、执法严格;对生态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希望天更蓝、山更青、水更绿。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升级,对党的执政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此,我们要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服务人民的能力和水平,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各方面需求。
以创新为关键,用改革精神完善提升自己
革新管党治党思路理念。在党的建设中,要敢于突破旧有的模式和框架、勇于探索新的方法和路径,必须首先勇于革新观念思维。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系列管党治党的新理念,以及全面从严治党战略,将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并以此作为治国理政的重要内容、长期战略和永恒课题。提出党的自我革命是跳出历史兴衰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强调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强调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是最高政治原则。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坚持“三不腐”一体推进,惩治震慑、制度约束、提高觉悟一体发力。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持续纠治“四风”。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把依规治党当作管党治党基本方式,使党的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国理政的实际效能。此外,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坚持用改革精神与严的标准管党治党”等,都是对管党治党思路理念的不断创新。这些理念既是对传统治党理念的继承和发展,更是结合新时代新实践探索党的建设新规律新特点的结果,形成了与时俱进的党建理论体系,为新时代党的建设提供了科学指引。
创新管党治党方式方法。一是坚持综合施策,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同向发力,以德治党和依规治党并驾齐驱。强化思想武装,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建立健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长效机制”[6]。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健全涵盖组织、教育、监管、制度、责任等多方面的全面从严治党体系,形成党内治理的动态系统。二是坚持正向激励与惩处问责并举。研究制定落实“三个区分开来”的实施办法,明确容错纠错的政策边界和适用情形,激励干部干事创业;规范问责程序,严肃问责失职失责行为。三是注重内外联动。重视党内自身建设的同时,又加强与外部环境的互动,通过与社会各界的广泛联系与合作,汲取外部智慧和力量,推动党的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社会治理等各方面工作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深化管党治党制度改革。新时代背景下,为了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一系列重要改革举措相继推出并平稳落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调动全党抓改革、促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就深化管党治党制度改革作出部署”[7]。深化组织制度改革,进一步解决基层党的建设面临的新问题,探索抓好“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党的建设的有效方法。深化巡视巡察制度改革,推进巡视巡察全覆盖,强化巡视整改和成果运用,形成震慑效应。健全反腐败协调机制,加强反腐败国际合作,完善反腐败法律法规,深入推进风腐同查同治,丰富防治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有效办法,形成反腐败长效机制。优化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完善干部容错纠错机制。深化作风建设,持续整治“四风”,推动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完善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通过深化管党治党制度改革,我们党将进一步增强自我革命能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以实践为根本,用严的标准要求约束自己
标准从严。标准决定质量,高标准才有高质量。一是严格政治标准。政治标准是对政治忠诚、政治定力、政治担当等的综合要求,是确保党和国家事业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重要保障。因此,必须坚持政治标准是第一标准。政治标准就是看“能不能坚持党的领导,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8]。二是严格思想标准。这就要求党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始终做到对党忠诚。三是严格组织标准。要坚持以严的标准要求干部,使党员干部自觉服从党组织的安排和决定,“党叫干啥就干啥、党让去哪就去哪,哪里有事业哪里就是家,没有二话,毫无怨言”。四是严格行为标准。行为标准是党员干部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应遵循的具体规范,严格行为标准是确保全面从严治党取得实效的关键环节,“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即是真理的最高标准,即是我们党员一切行动的最高标准”[9]。五是严明党的作风标准。“党员的党性有没有标准?干部的作风有没有标准?都是有的。”[10]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相继出台的中央八项规定、公务用车改革等一系列制度,这些都是作风新标准。
内容从严。全面从严治党,基础在全面。一是覆盖范围全面。党始终将全面从严治党体系的构建与党的建设总体布局保持一致,全面从严管党治党涵盖党的建设各个方面,全方位、全领域从严。政治建设从严,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强化政治监督。思想建设从严,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补足精神之钙、筑牢信仰之基。组织建设从严,健全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严格党员发展标准,更加扎实地坚持党的组织生活基本制度。作风建设从严,持续整饬作风,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整治“四风”问题。纪律建设从严,坚持纪严于法、执纪执法贯通。反腐败斗争从严,始终保持反腐败高压态势。制度建设从严,健全科学完备、有效管用的管党治党制度体系,深化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改革。二是对象全面。从严管党治党覆盖全体党员和各级党组织,无论职务高低、岗位性质,都一视同仁严格要求;聚焦“关键少数”,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一把手”等的监督和管理;延伸到基层组织,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
过程从严。一是从入党到管理的全过程。严格把关从党员的入党申请、考察培养、发展入党,到入党后的教育管理、监督执纪的全过程。在党员发展过程中,严格考察入党动机、政治素质和群众基础,确保新党员质量过硬;在党员管理中,通过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方式,加强对党员的日常监督和教育,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二是从决策到执行的全过程。在党的决策环节,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确保决策科学、民主、合法;在决策执行环节,强化责任落实与制度执行,确保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在监督落实环节,强化责任落实和制度执行,压实责任;在问责环节,纪检监察机关通过开展专项监督、巡视巡察等方式,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加强对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监督执纪问责,确保管党治党措施落实到位。
结语
历经百年而活力不减,饱经沧桑仍初心不改。一百多年的历史反复证明,中国共产党永葆青春活力的密码是以改革精神推进党自身的建设;党坚定理想信念、“保鲜”初心的秘诀是自我革命,以严的标准要求自己、约束自己,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从严管党治党。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的背景下,中国共产党要实现长期执政,就必须坚持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向改革精神要活力和动力,向严的标准要凝聚力和战斗力,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根本保证。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年度项目“新时代党员干部精神状态提升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2BKS092)
注释
[1][6]《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人民日报》,2024年7月22日,第1~3版。
[2]习近平:《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年,第9页。
[3]习近平:《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年,第16页。
[4]习近平:《携手同行现代化之路——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讲话》,《人民日报》,2023年3月16日,第2版。
[5]《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年,第188页。
[7]习近平:《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求是》,2024年第18期。
[8]《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年,第525页。
[9]习近平:《在纪念刘少奇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年,第14页。
[10]习近平:《做焦裕禄式的县委书记》,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年,第37页。
责 编∕韩 拓 美 编∕周群英
Adhere to the Spirit of Reform and Strict Standards in Governing the Party
Zhao Xiuhua
Abstract: Adhering to the spirit of reform and strict standards in governing the Party and integrating it organically into the entire process of the comprehensive and strict governance of the Party is an important part and the inherent meaning of the important thoughts of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 on Party building. Ensuring comprehensive and strict governance of the Party with the spirit of reform is an important historical experience in Party building. The spirit of reform provides contemporary consciousness and measures for comprehensive and strict governance of the Party, and stimulates the internal driving force for comprehensive and strict governance of the Party. In the new era, the Party should be problem-solving oriented, keep itself alert with a strong sense of crisis, examine itself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and forge ahead to meet the aspiration of the people for a better life. With innovation as the key, the Party should innovate the thinking and concepts of governing the Party, innovate the ways and methods of governing the Party, deepen the institutional reform of governing the Party, and improve itself with the spirit of reform. With practice as the foundation, the Party should restrain itself with strict standards, content and process, and implement comprehensive and strict governance of the Party to the fullest.
Keywords: new era, comprehensive and strict governance of the Party, spirit of reform, strict standard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