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地方要闻 > 典型经验 > 正文

五维共舞活青山 联营同绘富林卷

——江西省万安县国有林场改革破局纪实

赣江源头,万峰叠翠。在罗霄山脉的褶皱里,万安县国有林场曾如一卷尘封的古画,墨色苍茫却沉寂无声。这片凝结着半个多世纪风雨的林海,守着“硒橙之乡”的灵秀,终于被新时代的春风叩开门扉。“两山”理念点燃了改革炬火,万安林场人执“联营共舞”之笔,以“五维共治”为墨,在青山间绘就一幅“林海生金”的壮美画卷。

1

林合共筑:唤醒沉睡的“绿色宝藏”

林场人挥起改革利刃,以“五维联动”为金钥匙,叩响集体林地共融共生的大门,让昔日沉寂的林场化作今朝生机勃发的“聚宝盆”。

这场变革绝非单兵突进,而是一场气势恢宏的“联合作战”。一是场村联姻。林场与村庄以租赁为红线、联营为金梭,将林农手中零散的“绿珍珠”串成三条璀璨珠链:创新构建“国有林场+集体+林农”的三位一体架构,盘活闲置山场;打造“国有林场+企业+集体”的产学研联盟,为林地注入科技基因;租赁与联营双轨并行,让碎片化资源化作规模化资产。二是场户携手。林场技术员穿梭在村民小组间,带着利用无人机测绘的“山场星图”,与农户共商经营大计,把“小散弱”的林地整合为标准化林产基地。2021—2024年,1.8万亩场外造林逐渐成形。三是场场结盟。不仅与集体、农户合作,还与其他林场开展联合,通过股份合作的方式,整合各方资源,共享技术、资金与管理经验。此举提升了林业经营的整体水平,推动了林业产业向更高层次迈进。四是委托托举。针对林农“想种不会管、想管没精力”的难题,林场推出“林地托管”服务,将碎片化的集体林地整合,统一规划成“山顶戴帽、山腰系带、山脚穿裙”的立体经营区。五是国群联营。面对公益林补偿资金“沉睡”的困局,林场创新“反哺机制”,将20%补偿金返还给林农,并约定采伐收益实行“基础分成+超额奖励”,增加了林农收入,极大地激发了林农参与联营的积极性。

机制革新:精织服务网络,激活产业引擎

万安五云林场深谙“机制活则全局活”的破局之道,创新服务理念,组建片区服务队与林事服务中心两大机构。该林场结合7个分场的区位,将全县135个行政村划分为四个片区,整合原林业执法大队人员成立片区林业事业发展服务队,设置四个片区服务队,在林间穿梭巡逻;林事服务中心则化身“林业医院”,采取“公司+专业服务队+林业经营班组”模式,凭借国有林场的技术、人才与机械装备优势,为集体林地提供全周期、全方位服务,有效解决了林地无人经营、粗放经营的问题。7名科班新锐的加盟,让技术服务如虎添翼;政事分离催生五云林业发展公司,这支“生力军”勇挑重担,竞得中央财政油茶示范项目等“国字号”工程,彰显了国企担当;搭建科创平台,竹基研究院携手五大科研团队的“1+5”模式为竹产业注入科技基因,让翠竹化作“黄金秆”。这场机制重构为林业发展植入了“智慧芯片”,让每片绿叶都成为致富的密码。

产业交响:四轮驱动奏响致富乐章

万安五云林场以“两山”为谱,以百万松涛为琴弦,奏响了多元经营的华彩乐章。四大产业各展其能:大径材基地通过科学规划培育,精细化管理,增加林木蓄积量,保障了木材资源的长期稳定供应,实现了森林资源的可持续经营;占地五万亩的毛竹示范林建立了多个笋竹两用林及材用林基地,从毛竹种植、管护到加工、销售,打造完整产业链,提高了毛竹附加值,带动了林农增收致富,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油茶基地里,优良品种与先进技术双轮驱动;林下经济蓬勃发展,套种药材、发展养殖挖掘多元价值。场外经营拓展为联营模式锦上添花,分类分级管理让每片森林各得其所,技术服务输出带动全县林业提质增效……这场产业革命,让万安的山林化作会呼吸的“绿色银行”,“叶生金、竹化玉、花变银”的传奇正照进现实。

成效斐然:青山含笑,林海生金

改革春雨润泽下,五云林场交出亮眼答卷:场外造林连年增长,达成1628.54亩新协议,场村共建再拓1230亩;建成油茶基地千余亩、毛竹示范林五万亩,中药材基地点缀林间。林事服务中心化身“林业管家”,承揽项目近六万亩,技术甘霖普惠千家万户;绿色金融引来“活水”,2.9亿元贷款授信为发展注入澎湃动力。如今,青山含笑,昔日“守绿人”已然成为“点金手”。

这场变革不仅唤醒了沉睡的森林资源,更破译了“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山区发展密码。当聚势联营、机制创新、产业融合同频共振,万安的青山蝶变为永续增值的“绿色银行”。群山逶迤间,“两山”理念的光芒照亮了革命老区的振兴之路。(万安县林业局 郭庆)

[责任编辑:李玮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