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地方要闻 > 典型经验 > 正文

为湖南邵阳人才发展大会“四多”点赞

“邵阳土鸡鸭,我是不让保姆动手的,生怕没做出‘妈妈味’,让我感到对家乡的亵渎。”4月3日上午,北京天鹅到家创始人、58同城联合创始人陈小华,深情款款地表达家乡情怀,并介绍自己出资出力反哺家乡时,台下掌声雷动。

这是湖南省邵阳县第四届人才发展暨“湘商回归”、返乡创业、校友回邵大会(简称“人才发展大会”)的一个镜头。昼夜19小时内的三场会,均发生拖堂。而坊间却纷纷称赞此会“开得好”。

笔者以为,此会有四个特点。

1

乡贤代表早早到会场并畅谈合作

一是激情澎湃“点子”多。4月2日下午或晚间,200多名乡贤代表,从天南海北回乡,征尘未洗,直接进会。他们一个个踊跃发言,对邵阳县决战“十四五”、谋划“十五五”,从如何“筑巢引凤”吸引湘商回归,“两个融合”助力乡村全面振兴,推动教育与医疗双轮驱动,返乡创业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等维度,提出真知灼见。或纯乡音,或塑料普通话表达,深刻而实在、亲切而自然,没有一个“烧野火”。此次共收到乡贤“金点子”书面、口头建议300多个。

笔者所在的文化振兴组,20多名乡贤慷慨激昂讨论,实打实地谈感受,谈规划,谈项目,谈执行力,谈未来成果。文化+旅游、文化+科技、文化+规划、文化+油茶、文化+产业园、文化+天子湖……笔者也提了“四起来”建议:将景点串起来,轮子转起来,产业强起来,文化活起来。该会从晚7时至9时45分,整整拖堂45分钟,还言犹未尽、余音袅袅。

1

邵阳县人才发展大会现场

二是沉沉甸甸“干货”多。邵阳县200多名乡贤代表,不显摆,不比阔,不刷存在感,而是实实在在地“干”。会上,县委书记袁胜良介绍,三年来,顾问团成员或牵线搭桥,或亲身参与,或以智为犁,或躬身示范,为邵阳县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力量,彰显深厚的家乡情怀、强烈的社会担当。“新农人”投资创新创业项目125个,签约5.5亿元,助力产业振兴取得新成效;成功人士主动认领公益项目540个,捐资捐物超3亿元;湘商回归签约项目71个、总投资160亿元,实际利用内资年均增长15%。2022年湘商回归作为全省唯一典型县作经验介绍。

“邵阳县地区生产总值连续3年保持较高速度增长,2023年获评全市高质量发展突出贡献奖先进集体,2024年13项主要经济指标有10项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全市第3,军功章里有乡贤沉甸甸的一份。”

2

会场外,“新农人”不忘推销产品

三是志同道合“牵手”多。乡贤代表认为,这一届邵阳县“四大家”真是“开窍”,借清明回乡祭祖,聚拢并延揽264名优秀乡贤组建10大乡村全面振兴顾问团,使其浓浓的游子情,与乡村全面振兴紧密结合起来,释放出来,具象起来。

笔者发现,会议间歇、自助餐间,一些乡贤争分夺秒,谈生意、谈合作、谈业态,竟有多项回乡创业意向达成。

原来,该县近年来,竭力采纳、实施乡贤建议,并狠抓营商环境建设。公务员变身“店小二”“急郎中”,践行公平竞争、一网通办,开通15所高校的“引才专列”,架设起校门与乡土的“黄金通道”,助力并带动4万游子尽快返乡投资创业。目前,该县“1+1+1”现代化产业体系正不断完善,建筑新材料、新能源电池、硬质合金、油茶、新经济、发制品6大产业已聚链成势。“凤凰来”与“栽梧桐树”存在天然的“牵手”逻辑。

四是热情拉满“亲情”多。邵阳县人才发展大会,四年四会,策划周密细致,服务热情周到,让乡贤们在简俭的会议中,体会到浓浓的亲情。笔者所在文化振兴顾问团讨论会,乡贤坐C位,县领导给乡贤倒茶递水、引道让座。乡贤发言,三名县领导洗耳恭听、认真记录,双方不时产生互动,场面热情温馨。

尤其是4月3日上午的综合会,优秀乡贤、创业代表介绍经验,看宣传短片,播院士寄语视频,10大乡村全面振兴顾问团团长发言,“十五五”规划金点子获奖,在外湘商结对指导,教育基金、认领公益项目、返乡创业、商回归项目签约等,大都是乡贤作主角。为乡贤整衣带、开车门电梯、送文本资料,县领导举手投足间,体现出对乡贤的浓浓亲情。

尽管议程紧凑,衔接无间,因会场热情拉满,原定两个半小时的会议,在热情温馨中,不知不觉延长了半小时。

时间是有温度的,等待才感觉难熬。而县域高质量发展力戒等待,乡贤与家乡之间,鸿雁寄锦、相依相伴,青鸟衔枝、携手奋进,春燕归巢、筑梦圆梦正当时。(文/图:吕高安 )

[责任编辑:李金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