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祁连县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通过“机制创新+数字赋能+队伍建设+多元共治”四维驱动,构建起“全域覆盖、智能高效、共建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机制创新破难题 多元共治提质效
祁连县紧扣新时代基层治理新要求,构建“县委统筹+部门联动+乡村协同”三级治理体系。成立由县委书记任总召集人的基层治理协调委员会,统筹24个职能部门建立联席会议制度,通过季度全体会议、月度推进会、双周协调会等机制,形成“问题联议、工作联动、资源联享”的协同治理格局,构建起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四梁八柱。
在机制创新方面,打造“千岗万哨”治理品牌,建立“微事速办、小事快办、大事联办、难事督办”的四事分办体系,配套开发智慧治理平台,形成“哨兵预警-云端受理-分级处置-联动办结-跟踪问效”全链条管理机制。实施“一哨一考核”动态评价制度,构建起“网格发现、社区呼叫、分级响应、协同处置”的闭环管理模式,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治理目标。
2024年以来,通过智慧平台累计处置事件821件,其中风险隐患183起、民生服务405项、矛盾纠纷233件,预警化解率达98.6%。基层治理效能显著增强,群众安全感、幸福感、满意度持续提升。
党建引领聚合力 智慧赋能筑平安
祁连县创新推行“党员微家”治理模式,通过组建4个社工委、4家红色物业联合党支部,构建“双向进入、交叉任职”机制,将3000余名党员纳入基层治理网格。依托社区“两委”成员、物业负责人、楼宇长等“红色因子”,建立“微家长+微分队+微体系”服务矩阵,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推动解决居民家门口的“关键小事”,有效破解基层治理“碎片化”难题,形成城市社区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深化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专项整治,探索建立“加减乘除”工作法,减掉冗余挂牌246 块,清理率达98%,切实为基层松绑减负,激发治理内生动力。同步深化“12345”政务服务热线联动机制,建立“诉求受理-智能派单-部门响应-限时办结-满意度回访”全流程闭环,213 件群众诉求实现100%办结,群众获得感显著增强。
升级“千岗万哨”基层治理平台,接入DeepSeek智能中枢系统,构建“智能感知-数据融合-决策处置”三级架构,实现群众诉求识别准确率98.7%。创新藏汉双语智能交互、移动端“指尖哨兵”等功能,打造“云端办事足不出户”服务体系,累计办结民生事项341件、安全隐患175起,矛盾纠纷化解率提升至98.6%。
育强队伍提质效 多元协同促和谐
祁连县创新打造“爱满祁连・党群同心”志愿服务品牌,建立志愿服务队169支,志愿者人数达7114人。围绕基层治理八大领域,创新实施“积分银行”激励模式,通过生活用品兑换激发参与热情,实现“小积分”撬动“大治理”。仅2024年累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65场次,解决民生诉求2000 余件,调处矛盾纠纷350余起,搜集上报有效情报140条,形成“志愿服务+基层治理”深度融合的生动实践。
深化社区工作者专业化建设,通过公益性岗位调剂、考前专项培训等举措,组织33名社区干部参加全国社工职业资格考试,确保到2025年末,城镇常住人口每万人拥有社区工作者数量不少于18人。建立“三岗十七级”薪酬体系,同步实施社区后备人才“青苗计划”,构建起“培育-激励-发展”全链条人才生态。
构建“五级组织架构+多元力量融合”治理体系,按照“一长一警两员+ N”(网格长+村警+社区工作者+N类社会力量)模式,入网格开展基础信息核查、政策宣传、事务代办,定期走访排查社会治理问题隐患、了解特殊人群动向等,截至目前,全县网格员队伍实名编码人数达327人。
专业赋能强服务 多元参与聚合力
祁连县创新构建“党建引领+专业社工+志愿服务”双工联动机制,整合7名初级社工、1名中级社工、14 名“三区三州”持证社工等专业力量,建立“社工引领+志愿者协同”服务模式。聚焦基层治理痛点和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通过专业社工设计服务项目、志愿者执行落地的方式,实现志愿服务从“经验型”向“专业型”转变。2024 年累计开展协同服务10场次,覆盖特殊群体1200 余人次,形成“专业支撑+志愿补充”的基层治理新生态。
坚持把新就业群体作为基层治理的新生力量,在机制上用力、在治理上破圈、在服务上赋能。开通“小哥热线”,创建“社区吹哨、小哥报到”机制,通过“小哥”随手拍问题、随手报隐患、随手写建议的参与体系,配套“报到-服务-积分-兑换-激励”全链条管理机制,构建了“以服务换服务、以服务促治理”新模式。新就业群体化身志愿者、网格员、观察员,成为基层治理的“流动哨兵”,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科技支撑、共建共享的基层治理现代化新路径,为县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了“祁连样本”。(中共祁连县委宣传部 饶文娟 马海福 贺玉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