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民生主题记者会上,一场聚焦民生福祉的对话牵动人们的心弦,从就业、教育到医疗、养老,这场记者会回应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传递着“民有所呼,政有所应”的温暖力量。民生的温度标注发展的刻度。新的历史起点上,要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持续办好利民惠民的实事好事,在发展中不断增进民生福祉,让更多“民生愿景”变为“幸福图景”,用实实在在的成果兑现民生承诺。
老百姓的“心上事”始终是党和政府的“上心事”。历年的全国两会,“民生”一直是代表委员热议的高频词,围绕这一主题的议案提案不仅承载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的谋篇布局之年。关键之年召开的全国两会上,“保障和改善民生”再次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从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一项项关乎民生的重要政策,到代表委员接地气的建言献策,这些关切和承诺透出浓浓的民生暖意,饱含着对民生建设的深切考量,传递出以更大力度增进民生福祉的鲜明信号。
涓涓细流汇成江海。民生建设不断取得新进步,靠的是脚踏实地、点滴积累。据统计,2024年各部门共采纳代表委员所提意见建议5000余条,出台相关政策措施2000余项,将人民诉求精准转化为治理效能,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从有序推进“四个转变”到“技能照亮前程”培训行动,从城市更新的“里子”工程到“好房子”建设的品质追求……落实好民生“清单”中的各项政策举措,是摆在面前沉甸甸的治理考卷。要更加关注民生福祉的一点一滴,用心用情为群众多办实事、办好实事,把政策从“纸面”落到“地面”,努力完成“清单”、交付“答卷”,用群众满意度检验改革发展成果。
春意渐浓,民生向暖。民生主题记者会的问答之间,凝聚着共赴美好生活的信念。在这条一直向前的民生发展道路上,每个人的期待和付出都弥足珍贵。当“春天的盛会”落下帷幕,那些写在政府工作报告里的郑重承诺,将逐渐化作街头巷尾的温暖故事,让更多“民生愿景”走进现实、可感可及。(作者:熊钊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