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党建创新 > 思政实践 > 正文

大思政课 | 构建高校“艺术+思政”网络育人新格局

幻灯片-大思政课

作者:湖南科技学院教务处综合科副科长、讲师 吴潭,湖南科技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院长、教授 廖宁杰

2024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不断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拓展实践育人和网络育人的空间和阵地”。立足网络育人新格局,创新思政教育新模式。当前,高校艺术类大学生思政教育面临着新的形势和挑战,传统“说教式”、“填鸭式”育人方式难以引起学生的共鸣,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要构建“艺术+思政”网络育人新格局,不断拓展实践育人和网络育人的空间和阵地,将思政元素融入艺术创作,运用艺术形式传播思政理念,提升思政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影响力。

建立健全“艺术+思政”教育体系

“艺术+思政”的本质是将思政教育融入艺术教育的途径、方式和内容,通过搭舞台、建平台、摆擂台等形式,进行艺术专业展示、专业表演、专业实践,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与感染中实现思想与精神上的内化,从“耳濡目染”到“身体力行”,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共振与理想追求。

用心打造“艺术+思政”精品金课。将思政元素纳入艺术专业教育全过程,使其成为艺术创作的重要内核,充分发挥网络平台的优势,引进优质课程资源、师资力量、实践训练等,完善教育资源共享机制。在艺术类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增设思政类相关课程,让学生在艺术创作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融入思政元素,定期考核评估学生的思政素养,按照考核结果进行教学改革,反向促进教学质量保障机制的完善。

用情开展“艺术+思政”多元实践。立足地情校情院情,结合专业特点打造富有特色的“艺术+思政”育人品牌。鼓励学生社团、艺术团体、文化传媒机构等多方力量参与到“艺术+思政”实践中,形成育人合力,共同构建立体化、多样化、信息化的教育体系。近年来,湖南科技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结合作曲课程,确定主旋律主题,征集学生的原创作品,举办展演汇报晚会,极大促进了学生思政素养的提升。管乐团排练的《钢铁洪流》、竹笛协会排练的《扬鞭催马运粮忙》《春到湘江》、民乐团排练的《信仰者》、风荷艺术团排练的舞蹈《红船》等成为学院的品牌节目,并通过网络社交媒介广泛传播,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

用爱点亮“艺术+思政”云端舞台。依托信息技术手段,整合各类优质艺术资源,形成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格局。运用直播、录播、虚拟仿真等手段,让“艺术+思政”课堂活灵活现,触动学生心灵。同时,依托学习通、钉钉等平台,打造云端思政教学社区,促进师生互动交流,助力网络育人工作。

汇聚优质的“艺术+思政”人才资源

网络打破了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原有的对话模式,由“单向训话”转为“双向对话”,由“被动受教”转为“主动选择”,“艺术+思政”育人工作因“网”而变,新事物因“网”而生,汇聚校内校外“大师资”,打造名师工作室,充分挖掘人才资源是推进网络育人工作的必要之举。

依托互联网强化人才素养。积极引导教师主动把握网络时代新趋势,由关注教转为关注学,树立“学生用户”思维,推动互联网技术在“艺术+思政”教学中的精准应用,主动将思政元素融入课堂教学与创作实践中,培育艺术思政化与思政艺术化、经师与人师相统一的“大先生”。

借力互联网打破人才壁垒。借助互联网实现师资力量“云共享”,定期邀请学界专家、业界大咖、先进模范通过在线直播、视频会议等方式创新开展“云课堂”,无限延伸教学半径,开启线上线下“双螺旋”教育教学。

通过互联网完善人才评价机制。评价是“艺术+思政”网络育人的“指挥棒”。利用大数据全面收集、科学分析育人成效,建立健全线上评价系统,实现评价过程的数据化和标准化,减少外部环境的干扰,引入专业机构及专家的参与,扩大评价参与主体,提高评价的时效性、精准性、公正性,并不断完善评价反馈和结果运用机制,吸引、汇聚更多优质人才。

打造融合的“艺术+思政”网络阵地

    当前,互联网正在深入各行各业,给教育领域带来了全新的机遇和挑战。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的灵活性、互动性等特点,通过网络传播的优势有效聚集优质资源,凝聚“艺术+思政”融合的共识,网络育人注重融合思政元素,使互联网这个育人工作中的最大变量变成最大增量,为网络育人注入正能量。

拓展延伸网络“云课堂”。可将优质海量的互联网资源融入课堂教学,突破校园围墙的束缚,创新融合慕课、微课、翻转课堂、微格教学等网络资源,筛选淘汰碎片化、庸俗化的网络内容,构建虚实融合的教学环境和育人空间。比如,利用AR、VR等虚拟信息技术,高度还原红色歌舞作品的时代背景,让学生沉浸式体验作品背后的意义,充分发挥“云课堂”主渠道育人效果。

共建共享网络“云平台”。网络平台为“艺术+思政”融合育人提供了新思路、新路径,为广大师生、文艺创作者、思政工作者等多方主体搭建了高效便捷的沟通桥梁。育人主体可以通过“云平台”,如微信、微博、抖音、官方网站等社交平台,了解学生的关注点、需求点、兴奋点,注重传播融合思政元素的优秀艺术作品,引导激发学生的思政意识与艺术创造力。

共同构筑网络“云力量”。融合“艺术+思政”网络阵地,要加强与政府、艺术行业企业、思政工作者、艺术大家等的合作,引导各方贡献自身的特色资源,引进优质的“艺术+思政”课程资源、师资队伍、实践训练等,不断充实完善自身的育人资源库,构建开放灵活的资源共享机制,通过“云合力”实现优质资源在不同云平台之间的流通与互补。

在无处不网、无时不网、无人不网的网络时代,打造融合的“艺术+思政”网络育人新格局势在必行。艺术的创作及传播要特别注重网络思想引领,要大力弘扬校园正能量,唱响社会主旋律,形成“点-线-面”同频共振、线上线下全覆盖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矩阵,形成“艺术+思政”网络育人由“条块分割”到“协同育人”的新局面。

(本文系湖南科技学院科学研究项目:“音乐舞蹈专业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以湖南科技学院为例”【项目编号22XKY019】阶段性成果)

[责任编辑:曲统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