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我们党的传家宝。《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巩固拓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成果的意见》提出:“督促广大党员、干部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自觉养成过紧日子的习惯。”过“紧日子”并不是以“紧”为理由少干事、不干事,而是要精打细算,把更多的“真金白银”用在刀刃上、花在紧要处,为群众多办事、办好事。
足国之道,节用裕民。节用是手段,裕民是目的。党政机关带头过“紧日子”,目的是为老百姓过“好日子”。党员干部应不断强化过“紧日子”的思想自觉,树立一心为公、勤俭为民的正确政绩观,把“紧日子”过成一种常态、一种习惯,做到紧政府不紧民生、比作风不比作派、重实效不重口号。不论我们国家发展到什么水平,不论人民生活改善到什么地步,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党员干部要从党史中汲取艰苦奋斗的精神营养,坚持崇尚简朴、厉行节约、力戒奢华,做到讲奉献不求索取、讲艰苦不图安逸、讲奋斗不计名利,力求精简节约对自己、千方百计为人民。
贯彻落实过紧日子要求,决不是一刀切地减少各项资金安排,而是要在“财政账”和“民生账”中找寻平衡,让有限财力发挥出最大的社会效益。力戒“宽打宽算”“一紧了之”的简单手段,要深入开展调查分析,精确摸清财政家底,加强财政资源科学统筹和合理分配,既充分保障必要的民生需求,又从严从紧把好预算管理、资产配置、政府采购等支出关口,让财政账单尽显“民生温度”。要善于盘活存量资金,不惮琐细、点滴归民,把财力“精准滴灌”到生态环保、教育医疗等重点领域,提高财政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益,做到不该花的一分不花、该花的一分不少,努力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盈、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党员干部要始终以自身日子“紧”促进为民服务“精”,从节约一度电、省下几页纸的“紧日子”习惯着手,致力于打造群众更多可观可感的幸福场景、遍布“家门口”的服务资源、“延时办”“一站办”的便民服务……问政于民明导向,问需于民知冷暖,站在群众视角才能知道财政资金有没有花在刀刃上,聆听群众心声方能了解什么事能办到群众心坎里。要强化精准思维,推动为民服务在向“实”上“尽精微”,深入了解不同群众的共性需求和个性需求,以清单化、项目化、节点化推动供需精准对接、落实细致精当,以绣花功夫把为民事项做扎实、做到位。(作者:何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