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党建创新 > 思政实践 > 正文

大思政课 | 善用音乐资源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

幻灯片-大思政课

作者:上海音乐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王悦,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魏崇辉

城市的文化与文艺是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的重要资源。2019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强调,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城市历史文化遗存是前人智慧的积淀,是城市内涵、品质、特色的重要标志。发展城市文化,不仅是构建人民城市和推动城市治理的关键任务,还是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的抓手。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音乐艺术广泛存在于城市空间,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和群众基础。上海音乐学院充分发挥自身地理区位、学科基础、历史积淀、音乐创演等方面的优势,通过以美润心、以乐传情、以文化人构建“以音育城”的三位一体模式,以文化内涵提升城市风貌,涵养城市精神,增强城市魅力。

以美润心:历史建筑是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的载体

城市建设要保护好前人留下的文化遗产,包括文物古迹,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历史街区、历史建筑、工业遗产,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让居民“记得住乡愁”。位于衡山路复兴路历史文化风貌区内的上海音乐学院校园内存有6幢优秀历史建筑:淮海中路1131号、1189号、1199号与1209号,以及汾阳路20号的老办公楼和专家楼。为了营造更加宜人的校园环境,同时让城市居民感受到古建筑传递的文化精神,上海音乐学院既保护单体建筑,又保护街巷街区,通过打开围墙开放沿街空间、添加街角花园等形式,打造了沪上独树一帜的建筑可阅读、音乐可触摸的特色街区。

上海音乐学院推动音乐资源的融合和发展,通过举办一系列文艺活动和演出,如“抱真·纪念贺绿汀诞辰120周年特展”“上音焕新:校园更新展”“丝路随响—‘一带一路’合作倡议提出十周年乐器文化展”“萧友梅诞辰140周年专题展”等,让市民和游客欣赏上海传统建筑文化传承的同时,品味音乐文化的动人之处,感受上海城市的艺术气质。

以乐传情:音乐创演是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的途径

推进城市治理,文化之魂不能丢。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既要有物质要素在场,又要体现精神要素的功能。上海音乐学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不断推出高质量文艺精品,推出一系列原创作品,以乐传情、以乐传声。如原创歌剧《贺绿汀》、原创歌剧《康定情歌》、新时代版《长征组歌》、原创音乐剧《忠诚》等,均彰显了信仰之美、崇高之美,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深入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上海音乐学院正式推出公共空间开放新品牌——草坪音乐会。首场草坪音乐会已于10月1日国庆节当天拉开序幕。音乐会曲目中西合璧,既有歌剧《塞维利亚的理发师》《茶花女》、小提琴协奏曲《四季》,也有江南丝竹《欢乐歌》、小提琴独奏《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还特别推出上音原创歌剧《康定情歌》选段。让观众在欣赏音乐艺术的过程中感知“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城市精神。

IMG_256

城市音乐会客厅草坪音乐会

以文化人:地方文化是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的媒介

构建城市治理共同体,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城市文化起到不可或缺的链接作用。《上海市建设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实践地行动方案》强调,要“用好用活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三种文化相互关联、彼此共生、融会贯通,丰富了上海的文化个性,铸就了上海这座城市特有的历史底蕴,同时形塑了上海音乐学院的艺术风格。

上海音乐学院致力于打造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艺术作品,尤其新时代的音乐创作灵感多来自红色经典人物、在沪日常生活、江南传统音乐等,集中反映了上海这座城市的思想观念、审美习惯和行动逻辑。如交响合唱组曲《龙华魂》、大型原创交响组曲《龙华英烈颂》以上海红色文化题材“龙华精神”为题,其中蕴含的“龙华千古仰高风,壮士身亡志未穷”的道德规范、价值标准、理想信念,表达和记录了人民的伟大实践、时代的进步要求,成为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资源。

在人民城市重要理念提出5周年之际,按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的“深化城市建设、运营、治理体制改革,加快转变城市发展方式”要求,进一步提升城市治理能力,要因地制宜将地方文化资源融入城市治理体系,更好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上海音乐学院通过以美润心、以乐传情、以文化人三位一体的“以音育城”实践,为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聚合了历史资源、凝聚了价值共识、释放了文化力量,为推动音乐文化守正创新和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提供了经验借鉴。

本文系2024年上海市发展改革决策咨询研究课题“上海推进中国特色超大城市治理现代化研究”、上海音乐学院2024年党建思研会重点课题“‘行走的音乐思政’实践教学体系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责任编辑:王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