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理论前沿 > 前沿理论 > 正文

【国研视点】新时代新征程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行动纲领

作者: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张俊伟

2024年7月15日至18日,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重点研究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问题,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习近平总书记在全会上就《决定(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决定》着眼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一时代命题,聚焦“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改革总目标,提出了到新中国成立八十周年时(需要完成)的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任务,是今后一段时期全面深化改革的行动纲领。深入学习《决定》,深刻领会和把握今后一段时期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主题主线、改革目标、重大举措、根本保证,对于统一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思想,齐心协力抓好《决定》贯彻落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贯穿《决定》的主题主线

1.新时代新征程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路线”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自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在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上取得一个又一个的重大胜利,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根据国内外矛盾与社会形势的变化及时调整战略和政策。正如毛泽东所说,“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

早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就发表《新民主主义论》,明确指出,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必须分为两步,其第一步是民主主义的革命,其第二步是社会主义的革命。而所谓民主主义,已不再是旧范畴的民主主义、旧民主主义,而是新范畴的民主主义、新民主主义。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土改”和国民经济恢复的基本完成,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适时提出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十年到十五年或者更多一些时间内,基本上完成国家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还明确指出:“这条路线是照耀我们各项工作的灯塔,各项工作离开它,就要犯右倾或‘左’倾的错误。”在胜利完成社会主义改造、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之后,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又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即“鼓足干劲儿,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遗憾的是,由于政治运动频繁,这条政策路线并没有得到很好地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党系统总结“前三十年”的经验教训,做出了我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大论断,并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即大家耳熟能详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迈上快车道,中国发展取得世人瞩目的成就。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直面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采取一系列战略性举措,推进一系列变革性实践,实现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推动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成功地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党的二十大报告系统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明确指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随后,二十大报告用很大篇幅,就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及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等做出全面部署。由此我们看到,二十大报告所阐述的“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就是新时代新征程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路线”。它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在新时代新征程的最新表现形式,将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规划我国改革和发展的基本方向和工作思路。作为规划新时代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行动纲领,《决定》毫无疑问也要贯彻上述“本质要求”。

2.《决定》的框架结构与逻辑主线

《决定》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为主题,内容除引言和结束语外,共分为15个部分。其中:

第一部分主要阐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意义、总体要求以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原则。《决定》明确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决定》高度评价进一步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明确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原则,提出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和总任务,那就是“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到二〇三五年,全面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坚实基础。”《决定》还明确提出,“到二〇二九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八十周年时,完成本决定提出的改革任务。”

第二至第十四部分是分论,分别就经济、政治、文化、民生、生态文明、国家安全等领域的改革做出部署。其中,经济领域改革围绕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而展开。由于创新在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占据至关重要的地位,《决定》在“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之后直接安排“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系统阐述创新体制(亦即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改革。这样的内容布局,体现了经济改革对其他领域改革的牵引作用,与二十大报告的相关安排也一脉相承。从篇幅安排上看,经济、创新领域改革占六个部分的篇幅,也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注重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的思想。政治领域改革分两部分展开,“健全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部署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则部署健全社会主义法治。除此之外,文化、民生、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改革等均单独安排一个部分,分别以“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体系”“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持续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为题进行专题部署。

《决定》的第十五部分以“提高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水平”为题,主要部署以党的自我革命加强和改善党对改革工作的领导,也属于总论性质。此外,《决定》在全文倒数第二段还专门论述了外交工作,强调对外工作要“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营造良好外部环境。”《决定》学习辅导读本也刊登了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部长王毅的文章,系统阐释新时代外交工作。至此,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贯穿《决定》全文的逻辑主线正是前述新时代新征程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路线”。

二、《决定》对经济和创新体制机制改革的部署

经济和创新体制机制改革是本轮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决定》明确,经济和创新体制机制改革的目标是“聚焦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决定》分别围绕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做了改革部署。

1.关于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决定》明确指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必须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既“放得活”又“管得住”,更好维护市场秩序、弥补市场失灵,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激发全社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决定》围绕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三方面做出改革部署。关于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决定》明确提出:要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向关系国计民生的公共服务、应急能力、公益性领域等集中,向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要健全国有企业推进原始创新制度安排,建立国有企业履行战略使命评价制度;要推进能源、铁路、电信、水利、公用事业等行业自然垄断环节独立运营和竞争性环节市场化改革。要坚持致力于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和提供更多机会的方针政策。推进基础设施竞争性领域向经营主体公平开放,完善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项目建设长效机制;支持有能力的民营企业牵头承担国家重大技术攻关任务,向民营企业进一步开放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要制定民营经济促进法。关于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决定》明确提出:要推动市场基础制度规则统一、市场监管公平统一、市场设施高标准联通;要建立健全统一规范、信息共享的招标投标和政府、事业单位、国有企业采购等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体系,实现项目全流程公开管理;要健全国家标准体系,深化地方标准管理制度改革;要建立政府投资支持基础性、公益性、长远性重大项目建设长效机制,健全政府投资有效带动社会投资体制机制,形成市场主导的有效投资内生增长机制。关于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决定》明确提出:要完善产权制度,建立高效的知识产权综合管理体制;要对侵犯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和合法利益的行为实行同责同罪同罚;要加强产权执法司法保护,防止和纠正利用行政、刑事手段干预经济纠纷,健全依法甄别纠正涉企冤错案件机制;要完善市场准入制度,优化新业态新领域市场准入环境;要健全企业破产机制,探索建立个人破产制度;要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和监管制度。等等。

2.关于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

《决定》明确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必须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改革,立足新发展阶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推动高质量发展激励约束机制,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决定》围绕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完善发展服务业体制机制、健全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体制机制、健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制度五个方面做出改革部署。关于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决定》明确指出:要加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加强新领域新赛道制度供给,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完善推动战略性产业发展政策和治理体系,引导新兴产业健康有序发展;要以国家标准提升引领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支持企业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要鼓励和规范发展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更好发挥政府投资基金作用,发展耐心资本。关于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决定》明确提出:要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集群;要建设一批行业共性技术平台;要优化重大产业基金运作和监管机制,确保资金投向国家重大战略。关于加快构建促进数字经济发展体制机制,《决定》明确提出:要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全方位全链条普及应用,发展工业互联网,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要促进平台经济创新发展,健全平台经济常态化监管制度;要建设和运营国家数据基础设施,促进数据共享;要加快建立数据产权归属认定、市场交易、权益分配、利益保护制度,提升数据安全治理监管能力。关于健全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体制机制,《决定》明确提出:要构建新型基础设施规划和标准体系,健全新型基础设施融合利用机制,推进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健全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协调机制。关于健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制度,《决定》明确提出:要抓紧打造自主可控的产业链供应链;要建立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风险评估和应对机制;要建设国家战略腹地和关键产业备份。等等。

3.关于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

《决定》明确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决定》围绕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三方面做出改革部署。关于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决定》明确提出:要分类推进高校改革,建立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牵引的学科设置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超常布局急需学科专业,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和拔尖人才培养,着力加强创新能力培养。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决定》明确提出:要加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完善国家实验室体系,优化国家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技领军企业定位和布局,推进科技创新央地协同,统筹各类科创平台建设,鼓励和规范发展新型研发机构,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引领作用,加强创新资源统筹和力量组织,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决定》就改进科技计划管理、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完善中央财政科技经费分配和管理使用机制、深化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改革、赋予科技人员更大自主权、加强金融对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支持等提出明确要求。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决定》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着力培养造就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要建立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要打通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人才交流通道;以及探索建立高技术人才移民制度。等等。

4.关于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

《决定》明确指出,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必须完善宏观调控制度体系,统筹推进财税、金融等重点领域改革,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决定》围绕完善国家战略规划体系和政策统筹协调机制、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完善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机制四个方面做出部署。关于完善国家战略规划体系和政策统筹协调机制,《决定》明确提出:要加强国家重大战略深度融合,增强国家战略宏观引导、统筹协调功能;围绕实施国家发展规划、重大战略促进财政、货币、产业、价格、就业等政策协同发力;把经济政策和非经济性政策都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健全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统计指标核算体系。关于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决定》明确提出:要健全预算制度,加强财政资源和预算统筹,把依托行政权力、政府信用、国有资源资产获取的收入全部纳入政府预算管理;要健全有利于高质量发展、社会公平、市场统一的税收制度,优化税制结构;要推进消费税征收环节后移并稳步下划地方,完善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和抵扣链条,优化共享税分享比例;要研究把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合并为地方附加税,授权地方在一定幅度内确定具体适用税率;要完善财政转移支付体系,提升市县财力同事权相匹配程度;以及要建立全口径地方债务监测监管体系和防范化解隐性债务风险长效机制,加快地方融资平台改革转型。关于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决定》明确提出,要积极发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加强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薄弱环节的优质金融服务;要健全投资和融资相协调的资本市场功能,防风险、强监管,促进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完善大股东、实际控制人行为规范约束机制,健全投资者保护机制;要完善金融监管体系,依法将所有金融活动纳入监管;要健全金融消费者保护和打击非法金融活动机制;要健全构建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防火墙”。等等。

5.关于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

《决定》明确指出,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必须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全面提高城乡规划、建设、治理融合水平,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发展。《决定》围绕健全推进新型城镇化体制机制、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四方面做出改革部署。关于健全推进新型城镇化体制机制,《决定》明确指出:要构建产业升级、人口集聚、城镇发展良性互动机制;要推行由常住地登记户口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推动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社会保险、住房保障、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等享有同迁入地户籍人口同等权利,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要推动形成超大特大城市智慧高效治理新体系,建立都市圈同城化发展体制机制;要深化赋予特大镇同人口和经济规模相适应的经济社会管理权改革;要建立可持续的城市更新模式,加强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和老旧管线改造升级。关于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决定》明确提出:要完善农业经营体系,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扶持政策同带动农户增收挂钩;要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构建产权明晰、分配合理的运行机制,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关于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决定》明确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完善乡村振兴投入机制;要壮大县域富民产业,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要健全脱贫攻坚国家投入形成资产的长效管理机制;要加快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统筹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等等。

6.关于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

《决定》明确指出,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在扩大国际合作中提升开放能力,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决定》围绕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深化外贸体制改革、深化外商投资和对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优化区域开放布局、完善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机制五个方面做出改革部署。关于稳定扩大制度型开放,《决定》明确提出:要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在产权保护、产业补贴、环境标准、劳动保护、政府采购、电子商务、金融领域等实现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相通相容,打造透明稳定可预期的制度环境;要扩大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建立同国际通行规则衔接的合规机制,优化开放合作环境。关于深化外贸体制改革,《决定》明确提出:要强化贸易政策和财税、金融、产业政策协同,打造贸易强国制度支撑和政策支持体系;要推进通关、税务、外汇等监管创新,营造有利于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的制度环境;要创新发展数字贸易,推进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要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建设国际物流枢纽中心和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关于深化外商投资和对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决定》明确提出:要扩大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合理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落实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推动电信、互联网、教育、文化、医疗等领域有序扩大开放;要深化外商投资促进体制机制改革,保障外资企业在要素获取、资质许可、标准制定、政府采购等方面的国民待遇。关于完善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机制;《决定》明确提出,要继续实施“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加强绿色发展、数字经济、人工智能、能源、税收、金融、减灾等领域的多边合作平台建设;要构建“一带一路”立体互联互通网络。等等。

三、《决定》对政治、文化、民生等领域改革的部署

在经济和科教领域之外,《决定》还对政治、文化、民生、生态文明、国家安全等领域的改革做出部署。

1.关于政治改革

《决定》明确,政治改革要求是“聚焦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推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更加健全、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达到更高水平。”围绕“健全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决定》从加强人民当家作主制度建设、健全协商民主机制、健全基层民主制度、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等四个方面作出改革部署。关于加强人民当家作主制度建设,《决定》明确提出:要健全人大对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监督制度;要强化人大预算决算审查监督和国有资产管理、政府债务管理监督;要健全人大议事规则和论证、评估、评议、听证制度。关于健全协商民主机制,《决定》明确提出:要发挥人民政协作用,健全深度协商互动、意见充分表达、广泛凝聚共识的机制;要健全政党协商、人大协商、政府协商、政协协商、人民团体协商、基层协商以及社会组织协商制度化平台;要健全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的落实机制;要完善协商成果采纳、落实、反馈机制。关于健全基层民主制度,《决定》明确提出:要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拓宽基层各类组织和群众有序参与基层治理渠道;要健全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要健全办事公开制度。关于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决定》明确提出:要坚持好、发展好、完善好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要制定民族团结进步促进法,健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制度机制;要系统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加强宗教事务治理法治化,以及完善党外知识分子和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政治引领机制等。围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决定》从深化立法领域改革、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健全公正执法司法体制机制、完善推进法治社会建设机制、加强涉外法治建设等五方面做出改革部署。关于深化立法领域改革,《决定》明确提出:要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健全保证宪法全面实施制度体系,建立宪法实施情况报告制度;要加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涉外领域立法,完善合宪性审查、备案审查制度,提高立法质量;要健全党内法规同国家法律法规衔接协调机制。关于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决定》明确提出:要推进政府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促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完善覆盖全国的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要完善重大决策、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机制;要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完善基层综合执法体制机制,健全行政执法监督体制机制;要完善行政处罚等领域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推动行政执法标准跨区域衔接;要完善垂直管理体制和地方分级管理体制,健全垂直管理机构和地方协作配合机制;要稳妥推进人口小县机构优化。关于健全公正执法司法体制机制,《决定》明确提出:要健全监察机关、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司法行政机关各司其职,监察权、侦查权、检察权、审判权、执行权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体制机制,确保执法司法各环节全过程在有效制约监督下运行;要深化审判权和执行权分离改革,健全国家执行体制;构建协同高效的警务体制机制,推进地方公安机关机构编制管理改革,继续推进民航公安机关和海关缉私部门管理体制改革;要加强人权执法司法保障,完善事前审查、事中监督、事后纠正等工作机制。等等。

2.关于文化体制机制改革

《决定》明确,文化改革的要求是“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健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体制机制,推动文化繁荣,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决定》围绕完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机制、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等四个方面作出改革部署。关于完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决定》明确提出:要完善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要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要完善舆论引导机制和舆情应对协同机制。关于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机制,《决定》明确提出:要建立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健全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机制,推进公共文化设施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置改革;要深化文化领域国资国企改革,分类推进文化事业单位深化内部改革,完善文艺院团建设发展机制;要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要深化文化领域行政审批备案制度改革,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等。关于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决定》明确提出:要推进新闻宣传和网络舆论一体化管理,完善生成式人工智能发展和管理机制,健全网络生态治理长效机制。关于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决定》则明确提出:要加快构建多渠道、立体式对外传播格局;要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建设全球文明倡议践行机制。等等。

3.关于民生领域制度改革

《决定》明确,民生领域的改革要求是“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完善收入分配和就业制度,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增强基本公共服务均衡性和可及性,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决定》围绕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完善就业优先政策、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全人口发展支持和服务体系等五方面做了改革部署。关于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决定》明确指出:要完善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再分配调节机制;要形成有效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稳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合理调节过高收入的制度体系;要深化国有企业工资决定机制改革,合理确定并严格规范国有企业各级负责人薪酬、津贴补贴等。关于完善就业优先政策,《决定》明确指出:要健全高质量充分就业促进机制,着力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要完善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要统筹城乡就业政策体系,同步推进户籍、用人、档案等服务改革;要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关于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决定》明确指出:要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制度,健全全国统一的社保公共服务平台;要健全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筹资和待遇合理调整机制,逐步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要健全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新就业形态人员社保制度;要推进基本医疗保险省级统筹,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完善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制度;要加快建立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决定》明确提出:要实施健康优先发展战略,健全公共卫生体系;要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加快建设分级诊疗体系,推进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要深化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改革。关于健全人口发展支持和服务体系,《决定》明确提出:要以应对老龄化、少子化为重点完善人口发展战略;要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和激励机制,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完善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政策机制。等等。

4.关于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决定》明确,生态文明领域的改革要求是“聚焦建设美丽中国,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决定》围绕完善生态文明基础体制、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三方面做出改革部署。关于完善生态文明基础体制,《决定》明确指出:要实施分区域、差异化、精准管控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健全生态环境监测和评价制度;要建立健全覆盖全域全类型、统一衔接的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规划许可制度;要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管理制度体系,建立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保护利用和资产保值增值等责任考核监督制度。关于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决定》明确提出:要完善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制度机制;要深化环境信息依法披露制度改革,构建环境信用监管体系;要推动重要流域构建上下游贯通一体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要全面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要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管理制度;要全面推行水资源费改税;要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推进生态综合补偿。关于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决定》明确提出:要实施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财税、金融、投资、价格政策和标准体系;要优化政府绿色采购政策,完善绿色税制;要健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机制,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要建立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全面转型新机制;要构建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产品碳标识认证制度、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健全碳市场交易制度、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制度。等等。

5.关于国家安全体制改革

《决定》明确,国家安全领域的改革要求是“聚焦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健全国家安全体系,强化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增强维护国家安全能力,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机制和手段,有效构建新安全格局。”《决定》围绕健全国家安全体系、完善公共安全治理机制、健全社会治理体系、完善涉外国家安全机制四个方面做出改革部署。《决定》明确指出:要强化国家安全工作协调机制,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战略体系、政策体系、风险监测预警体系,完善重点领域安全保障体系和重要专项协调指挥体系;要构建联动高效的国家安全防护体系;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要健全乡镇(街道)职责和权力、资源相匹配制度,加强乡镇(街道)服务管理力量;要建立健全周边安全工作协调机制;要健全反制裁、反干涉、反“长臂管辖”机制;要健全维护海洋权益机制,以及完善参与全球安全治理机制等等。

此外,在“持续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部分,《决定》还围绕完善人民军队领导管理体制机制、深化联合作战体系改革、深化跨军地改革做了部署。

四、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引领改革取得成功

做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必须遵循的基本方略。这十四条“基本方略”以“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开始,以“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收尾;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把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归纳为十条,也是以“坚持党的领导”开始,以“坚持自我革命”结尾;这些都形象地展示了党的领导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新时代新征程上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也必须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决议》明确指出:党的领导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必须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保持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高度自觉,坚持用改革精神和严的标准管党治党,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不断推进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关于坚持党中央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决定》明确指出:党中央领导改革的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各级党委(党组)负责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谋划推进本地区本部门改革;要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把社会期盼、群众智慧、专家意见、基层经验充分吸收到改革设计中来;要围绕解决突出矛盾设置改革议题,优化重点改革方案生成机制;要完善改革激励和舆论引导机制,营造良好改革氛围。《决定》还明确提出要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要坚持上下协同、条块结合,科学制定改革任务书、时间表、优先序,明确各项改革实施主体和责任,把重大改革落实情况纳入监督检查和巡视巡察内容,以实绩实效和人民群众满意度检验改革。

党的建设和党的自我革命是有效发挥党的领导作用的重要保证。《决议》明确,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中党的建设领域的改革目标是“聚焦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长期执政能力,创新和改进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围绕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决定》也分别做了系统部署。

总之,《决定》是新时代新征程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一次总动员、总部署。它再次向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明确宣示了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集中宣示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坚强决心和强烈使命担当。全面落实《决定》所规划的各项改革任务,必将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

[责任编辑:曲统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