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业大学积极开发、运用红色文化资源,将红色文化资源深度融入思政理论教学和实践活动之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立场、塑造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深厚的爱国情怀。
红色文化资源走进思政课堂,畅通理论教学“主渠道”
四川农业大学将红色文化资源转化为优质教学内容,开设多元课程,打造富有吸引力的红色教学课堂,实现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的双重创新。
整合学校内外红色文化教学资源。立足新时代“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教育目标,积极探索和挖掘校内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撰写出《丹心谱汗青:川农大红色档案》一书,并以此为教材开设红色校史公选课,做到校本红色文化资源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另外,主动与雅安市中国工农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馆合作教学,通过讲解红色课程《缅怀先辈功绩 弘扬长征精神 争做时代先锋》,让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走进高校思政教学课堂,立体展现出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史诗,使得思政课教学内容更生动、更丰富。
创新红色文化进课堂的教学方式。鼓励思政教师积极探索、创新教学方法,倡导专题式教学、案例式教学、体验式教学和访谈式教学等相结合,做到多课堂、多途径、多内容地讲好红色故事,并及时提炼学生的关注点、争议点和缺失点,解答学生困惑,达到学有所悟。如马克思主义学院社会实践教研室组织师生赴自贡江姐故里红色教育基地开展了一场“沉浸式”的思政体验课,通过角色扮演和情景再现,实现当代青年学生与杰出校友“江姐”江竹筠烈士的跨时空“对话”,增强思政教学的历史感、场景感、真实感与创造感。此外,学校还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在由思政教师牵头开展的大学生讲思政课比赛、“菜单式”红色文化宣讲和红色书籍分享会等活动中,引导学生自主选择红色文化资源教育成果,开展互动点评,形成互相说服教育模式,帮助学生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理解红色基因。
合理搭建红色文化育人场域,筑牢思政实践“主阵地”
鼓励全校师生将理论知识、精神信念外化于行,重视红色文化实践场域的创新构建,让实践活动的开展更加真实可感。
完善校园红色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学校以自身红色校史资源禀赋为依托,在校园中打造介绍红色英烈校友的专栏和墙报,塑立红色人物雕像,在校史馆场馆中设置英烈校友专题展区,翔实展示革命英烈的英雄事迹、烈士信件、遗物等图文,努力为师生校友缅怀烈士英名,弘扬烈士精神,学习红色文化提供场所。
设立红色文化思政教学实践基地。秉持“情感在场”的思政育人理念,通过本校思政课教研组与校档案馆、校史馆的紧密合作,在校档案馆共建起红色档案思政育人场所,学生可在思政教师和档案馆负责老师的指导下,查阅档案馆内红色档案并生成专属的阅读报告,更直接参与红色档案的整理编撰工作。另外,学校为让学生更加近距离接触红色文化资源,走进红色历史的“发生现场”先后成立四川会理石榴科技小院、四川邛崃蜂业科技小院等10个科技小院,借助社会实践、科技服务、助农培训等多举措引导学生传承优良传统、赓续红色血脉,厚植“三农”情怀。
强化校内外红色育人共同体建设。为了让高校思政课教学走出课堂,以学校为主体联动地方、企业,重点围绕红色教育、乡村全面振兴等方面,建设“大学生+科创农庄+合作社”“资源圃双创示范基地”等百个示范产学研合作基地,做深做实校地之间携手育人的思政实践。同时,与学校所在地区红色文化场所开展常态化、多形式的红色文化主题交流活动,如四川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与雅安市中国工农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馆合作,开展“红色资源进课堂”活动,在形势与政策课堂上通过微党课《不是“勇士”的勇士》给同学们讲述革命战士孙继先勇于牺牲、甘于奉献的一生,给同学们带来一堂别开生面的思想政治理论课。
构建红色文化互联网矩阵,占领思政育人“新课堂”
坚持“互联网+”思维,打造出红色文化资源助力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常态育人机制,开发出红色文化资源育人新课堂。
打造红色文化网络育人常态机制。档案馆与思政教研组借助互联网平台,共建共管四川农业大学“网上英烈校友纪念园”,既在线上网络空间生动展示了红色档案,又充实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案例库,形成红色档案开发工作与高校思政课教研工作协同并进的常态化育人机制。另外,马克思主义学院与本校档案馆联合建立以红色文化资源挖掘、研究和宣传为主的学生队伍,鼓励学生直接参与红色档案开发工作,并建立红色档案研究与思政课教学于一体的红色教学网络平台,定期向校内师生推送红色文化知识。
拓展红色文化资源线上育人途径。运用互联网思维创新红色文化育人模式,多途径扩展育人受众面。不仅依托青年大学习、学习强国、红色微信公众号等官方载体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学生网络生活,同时,在微信、QQ、抖音、微博、腾讯新闻等社交平台上设立红色文化宣传栏目,用红色微电影、微小说、微剧和红色游戏等方式与活动,将红色文化资源生动直观地呈现出来,并通过举办线上红色文化读书答题活动等鼓励学生学习红色校史文化。
丰富红色文化资源网络传播方式。校团委学生融媒体中心“光融史者”团队通过“听、说、读、写、看”5种形式打造5D活化红课堂,将近100个团史小故事录制成音频,推出《百年团史天天听》电台,让学生随时随地听团史、学团史,扩大红色文化宣传受众。召集本校学生梳理团史小故事,创作出“百秒微视频打卡红色地”“百年团史故事小图册”“红色文化景点文创”等青年人喜闻乐见的7大新媒体作品237份,形成全媒体传播红色文化资源“五位一体”的育人新格局,百年团史红色文化全媒体宣传立体体系,进一步引领本校师生学党团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
(作者:王紫薇 潘 坤,分别系四川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四川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