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安全事故阴影的齐鲁石化,正在逐步启动增长的引擎。
来自齐鲁石化最新的官方消息是,7月14日晚,齐鲁石化胜利炼油厂氢油联合车间第三柴油加氢装置引原料油顺利开车。至此,2024年炼油区域20多套检修装置全部开车成功。
这是李刚以“救火队长”身份执掌齐鲁石化百余日后,这家坐落于淄博的制造业央企迎来的一个重要时刻。
事实上,今年3月13日到任齐鲁石化的李刚,已在7月5日获任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
一方面,齐鲁石化从上年末的安全事故中完全恢复尚待时日;另一方面,作为山东省石化产业转型升级的“头号工程”,鲁油鲁炼项目正处于推进的关键期,齐鲁石化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一位敢啃硬骨头、能打硬仗的掌舵者。
因此,李刚执掌下的齐鲁石化走出的每一步,都格外令人关注。
厚望
李刚执掌齐鲁石化已逾百日。
3月13日,中石化集团公司召开齐鲁石化公司干部大会,宣布李刚任齐鲁分公司代表、齐鲁石化公司党委书记。与李刚同步调整的还有:陈齐全任齐鲁分公司总经理、齐鲁石化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宫超任齐鲁分公司副总经理。
一次调整3名管理层,且全部从齐鲁石化之外的单位调入,这样的安排,在以往齐鲁石化管理层任命中并不常见。
而执掌齐鲁石化仅百余日,李刚便获任集团总经理助理,这也凸显了中石化集团公司对李刚的认可,同时更对其寄予厚望。
公开信息显示,李刚最早从中石化沧州炼化公司起步,一路升至燕山石化董事长、党委书记、分公司代表。
燕山石化坐落于北京市房山区,地理位置特殊,对安全、环保的要求更高,需要一名政治素养更高、执行力更强的管理者掌舵,而李刚恰是这样的人。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透过齐鲁石化的官方报道获知,上任齐鲁石化第二天,李刚便在早生产经营视频调度会上强调,要以最严的工作标准、最严的管理措施、最严的考核问责,全面强化安全管理,筑牢企业发展壮大的根基。
“三个最严”由此成为李刚对齐鲁石化工作的最新要求。
此后,李刚进行了一系列调研,重点强调安全生产,落实“三个最严”工作要求——
3月15日,李刚在齐鲁石化早生产经营视频调度会后,通报公司领导班子分工情况,并提出工作要求;
3月19日晚8点,李刚到第二化肥厂丁辛醇车间了解装置生产运行情况,强调把安全放在第一位;
3月20日,李刚到氯碱厂现场调研,强调以笃行不怠的使命感守住安全底线红线;
3月29日凌晨3点,李刚看望一线职工,强调时刻将生命安全放在首位;
……
而后,一系列管理措施相继实施:规范交接班、禁止电动车进入生产区域、规范承包商管理……李刚要求做到“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
在齐鲁石化内部看来,前所未有的严厉措施,这体现了李刚铁腕治乱、尽快扭转安全工作被动局面的决心。
事实上,在燕山石化工作期间,李刚就给人留下了敢说敢干、雷厉风行的印象。如今,他也把这种工作作风,带到了齐鲁石化。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获知,在履新齐鲁石化不久的一次会议上,李刚就因为一则回避安全事故的报道忍不住向企宣部门“开炮”。他非常严厉地指出:企业内部报道要抓住要害,要勇于揭丑,把自己的短处亮出来。
这是典型的李刚风格:不遮掩,不避讳,敢于正视问题。
有齐鲁石化内部人士告诉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如此严格的管理,虽然一时让职工难以适应,但李刚看问题准,切中要害,齐鲁石化就需要这么一个人。
如今,4个多月过去,齐鲁石化新的管理模式开始显现成效: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好转,乙烯接卸设施投用,尤其是3月份实现扭亏为盈。
重任
过去四年内,齐鲁石化更换了三位“一把手”:
2020年12月,张绍光出任齐鲁分公司代表、党委书记;2022年5月,韩峰任中石化副总工程师兼齐鲁分公司代表、党委书记;2024年3月,李刚到任齐鲁石化。
齐鲁石化2022年的人事调整,同样与安全事故有关。中国石化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马永生在参加齐鲁石化该次认识调整会议时指出,短期内发生多起安全生产事故,暴露出了很多问题,要尽快扭转齐鲁石化安全生产被动局面。
频繁的人事变动,根本问题并未解决。从某种意义上,李刚今年3月走马上任齐鲁石化系受任于危难之际,扮演的正是“救火队长”角色:
一方面,扭转齐鲁石化安全生产的被动局面,需要有人收拾残局、拨乱摆正;另一方面,齐鲁石化转型发展的重任,更需要有人挺身而出。
5月8日,齐鲁石化公司召开首次管理工作例会,李刚强调要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更实的举措,尽快扭转安全生产被动局面,重整旗鼓、重燃斗志、重塑形象、重站排头。
然而,现实依旧困难重重,李刚也承认,目前齐鲁石化正处于历史上最困难的时期。
受去年安全事故的影响,齐鲁石化乙烯产业几乎停滞,生产运营受到巨大冲击,对临淄区及淄博市的工业经济也带来巨大影响。
甚至直到现在,该次事故的影响仍在持续。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获知,最近几年,由于市场环境及自身炼化产能受限,齐鲁石化的效益较以往出现滑坡。更重要的是,因为缺乏高精尖产品,与国内大型炼化企业相比,齐鲁石化在管理、研发、市场等方面都已不占优势。
比如,作为国内民营炼化两大龙头,荣盛石化控股的浙石化已形成4000万吨/年的炼油能力,恒力石化则拥有2000万吨原油加工能力,实现了炼油、石化、聚酯新材料和纺织的全产业链发展。
另一方面,齐鲁石化历史包袱很重,目前在岗职工超过1万人,是中石化炼化板块中员工最多的单位。员工年龄结构偏大,他们能否理解李刚的工作思路和节奏,这些都还有待进一步验证。
基于此,外界判断,李刚面临的形势非常复杂,任务非常繁重。
5月25日,中国石化集团《奋进石化》刊发了李刚的署名文章。文章中,李刚系统阐述了齐鲁石化的发展思路:大力倡导“勇争第一、勇扛红旗、勇创一流”工作理念,以“五聚焦五强化”为抓手,奋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为打造具有强大战略支撑力、强大民生保障力、强大精神感召力的中国石化贡献齐鲁力量。
具体来说就是:聚焦安全生产,强化高标严管;聚焦提质增效,强化价值创造;聚焦产业布局,强化创新驱动;聚焦改革管理,强化责任担当;聚焦党建引领,强化质效提升。
可以说,随着安全形势不断好转,李刚的上述思路,将是齐鲁石化未来发展的路径所在。
突破
齐鲁石化对淄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因为培养了大量化工人才,催生出众多化工企业,齐鲁石化被誉为淄博化工的“黄埔军校”,甚至是奠定了淄博作为全国“化工名城”的基础。
根据齐鲁石化所在地淄博市临淄区披露的官方数据,今年一季度,临淄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工业总产值、营业收入同比分别下降0.3%、4.9%和1.3%。三大工业指标负增长,主要是受齐鲁石化影响所致——一季度,齐鲁石化总产值、营业收入增速分别为-18.1%和-14.7%。
因为发挥“压舱石”作用,齐鲁石化对临淄以及淄博工业可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另一方面,央地双向奔赴,融合发展,既能为央企经营拓展空间,也能为地方发展增添动力,从而催生出1+1>2的“化学效应”。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注意到,今年3月,淄博市委书记马晓磊调研齐鲁石化时就强调,要进一步深化对接合作,坚定不移推动石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努力打造地企合作新范式,加快构建“大型央企为龙头、地方企业为配套”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5月,调研临淄区经济运行情况的马晓磊再次来到齐鲁石化,他希望齐鲁石化继续扛起稳经济、促发展的央企担当,深化地企深度融合发展。
对齐鲁石化和淄博来讲,企地深化合作的最新案例就是鲁油鲁炼项目,该项目总投资200多亿元,包括炼油和化工两部分,重点是年炼油1000万吨和年产乙烯100万吨两个项目。
已被定为山东省的“头号工程”的鲁油鲁炼项目,对山东炼化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大意义。
一个客观现实是,山东是炼化大省,却不是炼化强省,尤其缺少高端产品,产业链不完善,整个行业受油价波动影响较大。
从国内来看,7大石化基地都已形成成熟的产业配套和产品体系,综合实力不断增强。比如,广东省和江苏省依靠完善的炼化一体化产业基础和政策优势,吸引到了国际一流的化工企业投资。
而山东迫切需要推动石化产业转型升级,丰富上下游产品,拉长产业链,尤其要提高产业集中度和综合竞争力。尽管全省炼化资源整合已启动多年,目前4000万吨/年的裕龙岛炼化一体化项目仍处于建设中。对民营企业占多数的炼化产业来说,整合并不容易。
上述背景下,鲁油鲁炼项目,对淄博对山东就显得尤为重要:
如此大规模的投资,在当前形势下非常难得,等于是再造一个“新齐鲁石化”,预计能够拉动上下游产业超千亿产值。
当前淄博正处于转型跨越期,尤其需要重大项目支撑。因此,淄博官方层面多次表达了对鲁油鲁炼项目的高度重视和坚定支持之意。
对此,齐鲁石化也给出回应:
聚焦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灵活优化组织生产,全力打造鲁油鲁炼、高端材料、绿色产业三大基地。
重任在肩。李刚和他执掌的齐鲁石化,最终将实现怎样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