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坚持人民至上,从人民整体利益、根本利益、长远利益出发谋划和推进改革,充分彰显了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初心使命,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改革的受益者。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将人民的利益置于改革的核心位置,使改革的过程和结果更加符合人民的期望和需求,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坚持问需于民,恪守改革初心。抓改革、促发展,归根结底都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从打赢脱贫攻坚战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我们党在推进改革的过程中,始终对人民呼声高度重视、深切回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题中之义。要坚持“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从群众反映最强烈、最突出、最迫切的问题入手,聚焦群众普遍关心关注的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方面问题,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切实掌握“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民情民声,推动改革在倾听民声、尊重民意中顺应民心、赢得民赞。
坚持问政于民,汇聚改革力量。依靠人民铸就历史伟业,是我们党攻坚克难、赢得胜利的根本保证,也是党的初心使命的集中体现。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当前,面对新考验,没有任何捷径,只有牢牢依靠人民、密切联系群众,改革才有澎湃动力。要紧紧依靠人民,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学会拜群众为师,于基层中取经,深入农村、社区、企业、医院、学校、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等基层单位,及时发现、总结、概括人民创造的实践经验,切实把群众的“土办法”变为“金点子”,为中国式现代化汇聚起磅礴力量。
坚持问效于民,检验改革成效。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依靠亿万人民、为了亿万人民的宏伟事业,改革成效明显不明显,归根结底要由人民来检验,最终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权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要把人民满意作为评判改革成效的根本标准,把评判的标尺交给群众,灵活运用信息化手段,畅通群众诉求反映渠道,通过设立意见箱、召开座谈会、发放征求意见表、民生热线、微信平台等方式,收集了解群众意见和评价,变“群众问着干”为“问着群众干”,及时校正和推进改革,在人民满意度的不断攀升中,持续提高改革“含金量”。(作者:陈德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