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地方要闻 > 基层治理 > 正文

全力构建基层特色“助联体”

社会救助关系民生、连着民心,是兜底性、基础性保障。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更精准、高效实施社会救助,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构建基层特色“助联体”,明确“去助谁、助什么、怎么联”,实现“救助多走一步、靠前一步、快走一步”,是对此问题的积极回应和有益探索。

救助靠前一步,让政策更有精度。社会救助的首要任务是第一时间发现并救助困难群众。因此,坚持关口前移、触角下延,建立长效推行摸排救助机制至关重要。聚焦“保基本、兜底线、救急难”,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多个乡镇街道助联体推行社会救助网格化管理,广泛吸纳乡镇街道、村社工作人员及网格员等担任“探访官”“救助员”,变“人找政策”为“政策找人”,采用“点对点”“一对一”精准服务方式,摸排因病致贫、孤寡弱势等群体,逐一梳理、登记造册。同时,通过上门走访“铁脚板”等方式,常态化推进对高龄、留守、独居等困难群体开展每月探视走访“敲门行动”,实现早发现、早介入、早救助。

救助快走一步,让帮扶更有速度。数字化改革为社会救助提供了新动能。通过建立救助数据信息库、救助预警中心等平台,实现救助资源的快速响应和高效配置。以上虞区下管镇为例,通过建立邻里救助系统,设立服务清单,镇村两级助联体根据群众需求提供“订单式”服务,形成线上线下无缝对接的高效救助模式,致力打造家门口“10分钟救助服务圈”。此外,探索“大数据+救助”模式,不断完善救助对象精准识别机制和高额医疗费用预警机制,主动救助“沉默的极少数困难群众”,让帮扶速度大幅提升。

救助多走一步,让保障更有力度。“独木不成林,单丝不成线。”救助多走一步的核心在于整合社会资源,形成救助合力。下管镇以“全民参与+全员受益”为目标,积极牵线搭桥,动员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公益慈善、奉献爱心,构建起“救助+社会组织”“救助+慈善”“救助+爱心企业”“救助+志愿服务”等立体式帮扶模式,实现救助资源优化配置,满足群众的多元化需求,实现从“单打独斗”到“攥指成拳”,从“弱有所扶”到“弱有众扶”的转变。

(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下管镇人民政府 刘洋)

[责任编辑:李金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