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经济观察 > 区域聚焦 > 正文

挺起高质量发展的中部脊梁

3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长沙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时强调,在更高起点上扎实推动中部地区崛起。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第二次就中部地区崛起主持召开座谈会。

站在新的起点,如何看待中部地区崛起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中部地区怎样有力挺起高质量发展的中部“脊梁”?

优势独具,中部崛起具有全局意义

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六省,地处我国中部地区,承东启西、连南接北,资源丰富、交通发达、产业基础较好、文化底蕴深厚,在我国区域发展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2004年,“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06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标志着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正式实施。2021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2019年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召开以来,中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进展。中部六省以约占全国十分之一的国土面积,承载了约四分之一的人口数量,创造了约五分之一的经济总量,是我国重要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

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近日举办的“经济每月谈”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原副主任杜鹰表示,中部地区的发展成就体现在多个方面:经济总量占全国的比重进一步提升,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科技实力显著增强,创新发展能力进一步提升;区域城乡发展的协调性增强,绿色发展迈出步伐;公共服务能力不断提高,民生改善效果显著;改革开放不断迈出新步伐,发展内生动力持续增强。

“中部地区南北互济、东西相通,是我国经济从高度发达地区向西部延伸发展,承接东部经济最先辐射和产业梯次转移的过渡带。”湖南省委原常委、原副省长韩永文表示,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正在向更高水平迈进,迫切需要解决好发展不均衡的问题,中部地区在中国经济版图上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学术委员会主任王一鸣认为,中部地区崛起的意义不仅在中部,更具有全国性意义。中部地区崛起将提升四大区域板块的联动发展水平,也能抬升中国经济发展的高度。中部地区承东启西、连南接北,是我国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的重点板块,在当前形势下是扩大内需、提升开放水平最具潜力的区域,也是支撑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区域,在全国发展大格局中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

既“赶”又“转”,困难挑战不容忽视

新形势下,中部地区崛起面临着新任务、新挑战。

杜鹰认为,当前中部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依然比较突出,既存在产业结构不够合理,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化”发展不够协调等老问题,也面临着国内外形势变化带来的有效需求不足、部分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等新问题和挑战。

“中部地区的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任务相当艰巨。”杜鹰认为,中部六省竞相发展,一定程度上也带来产业雷同、过度竞争、供应链配套能力不强等问题。在创新能力建设方面,创新的策源能力、协同性不够强,对产业的引领带动能力有待提升。在聚集国内外高端创新资源、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以及重大创新平台布局上,与东部地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有限的创新力量尚未形成合力,存在各自为战的现象。

此外,中部地区面临的困难和挑战还体现在:巩固提升粮食产能难度大,“三化”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没有确立;城市群和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不强,区位优势没有真正发挥;“赶”与“转”的矛盾仍比较突出,绿色低碳发展面临的制约比较大。在培育经营主体、改善营商环境、实现高水平对外开放方面,也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需要看到的是,尽管中部地区的区位优势比较明显,但还存在‘通道’经济的现象,‘要素穿肠过,没有留下来’。在吸引外来投资和承接产业转型上,中部地区还需要在软件和硬件等各个方面创造更好条件。”杜鹰说。

王一鸣表示,当前中部地区面临着追赶和转型的双重任务、规模和质量的双重挑战,既要继续加快发展速度,也要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既要继续做大规模,又要着手提高质量。

“中部地区是中国经济的脊梁。更好发挥中部地区的枢纽作用,让这个脊梁更加‘硬’起来,需要在发展上有更高效率、更强效能、更好效益。”韩永文说。

乘势而上,更高起点要有更大作为

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要紧紧围绕实现高质量发展这个主题、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培育新兴产业,促进产业结构加快转型升级。

“中部地区处在工业化中后期,还有相当大的发展潜力,一定不能过早地去工业化,尤其不能脱实向虚,要高度重视实体经济的发展。”杜鹰表示,传统产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根基和底盘,要高度重视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重塑传统产业的竞争优势。不能一说转型升级,传统产业就不要了。同时,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加快推进经济发展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此外,还要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持续打造更具竞争力的内陆开放高地。“只有打破束缚要素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创造更加充分公平的竞争条件,才能让生产要素在更大范围内自由流动和优化组合。唯有如此,才能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形成促进创新的社会激励机制。”杜鹰说。

韩永文表示,在更高起点上扎实推动中部地区崛起,还要加强与其他重大发展战略的衔接,更好融入和支撑新发展格局。加强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深度对接,加强与长江经济带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融合联动。

在王一鸣看来,中部地区崛起要着重做好“四篇文章”。一是发挥中部地区的区位和通道优势,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枢纽。继续加快建设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特别是加快5G、大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还要加快建设现代化的物流体系。二是发挥中部地区的产业优势,以强化科技创新来培育和发展现代化产业体系。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围绕产业创新的重大需求来部署创新平台。继续推进国家实验室建设,并布局一批中试和应用验证的平台,推进关键技术突破、迭代应用和生态培育。依托中部地区庞大的产业基础探索创新实践,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建设未来产业。三是发挥中部地区的空间优势,打造“两群”“多圈”的城镇发展格局。大力促进长江中游城市群和中原城市群发展,强化中部地区南北联通的优势。以武汉、郑州、长沙、合肥等中心城市为依托,发展若干都市圈,提升中部地区经济的网络化程度,增强中部地区的整体实力。四是发挥中部地区后发优势,打造更具竞争力的内陆开放高地。一方面,要加强内外联通的开放通道建设,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主动对接新亚欧大陆桥、西部陆海新通道,在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另一方面,要打造更多高能级对外开放合作平台,高标准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好发挥国家级新区、临空经济示范区等作用,探索建设内陆自贸港。

[责任编辑:王卓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