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人民论坛评论 > 正文

【践悟方法论】下好乡村全面振兴“一盘棋”

践悟方法论文章配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乡村建设水平、乡村治理水平,强化农民增收举措,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不断取得实质性进展、阶段性成果。乡村全面振兴是全国人民共下的“一盘棋”,要在产业振兴上“布局”、在人才振兴上“引势”、在文化振兴上“绘谱”、在生态振兴上“增力”、在组织振兴上“落子”,才能“一子落”而“满盘活”,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善布“产业发展”棋局,探索富民兴村新路径。产业兴促农业兴。无论是生态资源还是区位优势,都能助力产业振兴。陕西省商洛市柞水县小木耳长成大产业、福建武夷山小茶叶成就大茶“业”、宁夏固原小土豆变成“金蛋蛋”……这些区域发挥本土优势,让“土特产”走向大城市“餐桌”,做活了产业振兴“大文章”。基层干部要带领农户在产业发展中找准路子、迈开步子、活用底子,拒绝“千村一面”,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打造乡土特色品牌。支持农户发展特色种养、手工作坊、庭院经济、林下经济等家庭经营项目,探索直播电商、观光农业等新模式,打造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园,探索产业发展“样板间”,培育生态旅游、森林康养、休闲露营等新业态,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将城市人流量引入乡村沉浸式消费新场景,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促进村民增收,走向富民兴村之路。

善行“筑巢引凤”棋势,激发宜居宜业新活力。种好乡村梧桐树,聚得振兴金凤凰。产业是乡村吸引人才、凝聚人气的“硬支撑”,打造人才“蓄水池”才能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首先要立足当前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需求,明确留住“哪些人”,农业生产经营人才是主体,农业农村科技人才是关键,公共服务人才是基础,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人才是延伸,乡村治理人才是保障;其次,要立足村情营造爱才、引才、用才的“软环境”,实现以产引才、以才促产。例如,四川省成都市蒲江县发布“蒲十条”,落实人才安居乐业全方位保障,面向全国选聘抓党建促乡村振兴首席顾问,吸引新村民、农创客到蒲发展,让人才“宜居”更“易居”。还要针对人才成长需求开展农业技能、就业创业培训,助力“新农人”成为“兴农人”,凝聚驻村干部、农技、管理等人才形成合力,主动参与乡村重大规划和项目发展,向乡村融“智”融“资”。

善绘“塑形铸魂”棋谱,展现乡风文明新风貌。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动农耕文明和现代文明要素有机结合,书写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乡村篇。好的文明乡风能提振村民的精气神,更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浙江省丽水市松阳县探索传统村落保护发展,传承乡村文化之“神”,保留了传统村落之“魂”;贵州黔南州惠水县播潭村将乡风文明建设融入布依少数民族枫香印染技艺传承;此外,“村BA”、村晚等“村字号”创新群众性文体形式,提升了乡村文化软实力。多地实践证明,乡村全面振兴既要产业“塑形”,更要文化“铸魂”。要善于挖掘本地历史文化和红色基因,打造村史馆、编撰村志,善用3D打印、VR虚拟等新技术让古建筑“活”起来,打好文化“牌”;还要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积极探索“道德讲堂+”“农家书屋+”等模式,将文体活动与基层党建、志愿服务、宣传教育相结合,打造村民文化“补给站”,引导村民在阅读、运动、参与村公共事业中“登舞台”“唱主角”,擦亮乡风文明“名片”;鼓励“新农人”创作乡村艺术、发展乡村文创,延伸农文旅融合产业链,塑造乡村文化新地标,以文化振兴赋能产业发展。

善增“绿色发展”棋力,擦亮生态价值新名片。软件强,环境美,方能产业兴。老百姓对乡村生活的期待,已逐渐从“建强基础设施”到“摆脱脏乱差”再到“乡村净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决策,实施二十年来造就了万千美丽乡村。基层干部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蕴含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入手,让田园风光、湖光山色、成为秀美乡村的“聚宝盆”;护生态也是“富口袋”,要以生态价值转化为着力点,推进农业资源利用集约化、投入品减量化、废弃物资源化,生产绿色食品,发展生态农业;同步聚焦山水林田湖草沙资源利用,探索打造雪山下的“创意园”、茶园里的“会客厅”、水乡中的“绿硅谷”,发展“林盘经济”“垂钓经济”“岸边经济”等,拓宽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新路径,实现生态“含金量”和发展“含绿量”同步提升,全方位提升群众的获得感、满足感、幸福感。

善落“党建引领”棋子,增添乡村发展新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乡村组织振兴,建立健全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确保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安定有序。”基层党组织建设是组织振兴的重中之重,更是实现乡村组织建设“一盘棋”、产业发展“一体化”、治理服务“一条龙”的重要抓手。基层干部要发挥“头雁效应”,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及各类组织负责人,建强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带领群众听党话、跟党走,将党建引领延伸到“最后一米”;要完善以党建为引领,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推进红色党建进网格,增强矛盾纠纷化解、危机事件处置、维护社会稳定等治理能力,增强党组织号召力、凝聚力、向心力;还要坚持党建引领村集体经济发展,党员、退役军人等先锋力量带头,探索“合作社+企业+社会团体+家庭农场+村民”的富民兴村新模式,盘活村内资源,培育村级公共品牌,形成产业发展规模效应,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帮着群众赚,让乡村发展红利惠及广大村民。(作者:屈扬)

[责任编辑:宋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