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地方要闻 > 学思践悟 > 正文

用“英雄模范”之光 点亮“强农有我”之志

榜样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力量,是一面镜子,一面旗帜,是最好的营养剂,每个时代都需要榜样的力量来激励和引领着人们不断前行。正所谓“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所以,各个历史时期的英雄模范都值得我们敬仰和学习。2019年,中共中央宣传部授予云南农业大学名誉校长朱有勇院士“时代楷模”称号,在英雄模范的精神感召下,云南农业大学打造了“院士大讲堂”思政第一“金课”平台,全面推动师生思政教育,全校上下掀起了学习热潮,引爆了农大青年向模范学习、报效祖国的青春激情。袁隆平爷爷一辈子躬耕田野,只为让所有人远离饥饿;张桂梅校长拖着病体用生命点亮山区女孩的梦想;朱有勇院士情系“三农”,扎根边疆,造福百姓。这些英雄模范的鲜活事迹如同我们前行路上的一盏盏明灯,引领我们前进,指引我们奔赴。青年是时代的觉醒者、责任的担当者、精神的倡导者,更应该走在时代的前列呐喊领跑、干事创业,用理想的“光”、品格的“火”,点亮精神的“炬”,为党和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不懈奋斗,努力践行“请党放心、强农有我”的初心使命。

用“倾泻向人怀抱尽,忠诚为国始终忧”的信念之光,点亮“禾下乘凉梦”的理想之志。袁隆平爷爷因路遇饿殍,而立志学农,他以祖国和人民需要为己任,以奉献祖国和人民为目标,即使身患重病,依然惦记着田里的杂交稻,他用“一颗稻种,填得满天下粮仓”的实际行动,造福了世界人民,用超越国界的魅力及领先世界的技艺造福人类。“禾下乘凉梦,一梦逐一生。”这是袁隆平爷爷的梦,也是千千万万青年人的梦。“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虽然袁隆平爷爷已离我们而去,但是他对人民、家国、民族的责任和爱永远激励着我们。广大青年要用英雄模范的信念之光,照亮追逐梦想的前进步伐,要坚持听党话、跟党走,永葆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将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培育好“禾下乘凉梦”的“种子”, 耕耘好“禾下乘凉梦”的“田野”,守望好“禾下乘凉梦”的“硕果”,将自己的青春梦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继承爷爷的志愿,追随爷爷的步伐,接续奋斗,在希望的田野上砥砺前行。

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品格之光,点亮“学农爱农强农兴农”的奋进之志。云南省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的“燃灯校长”张桂梅手上裹满胶布、坐着轮椅,长期拖着病体,每天五时起,一时眠,扎根山区40多年,建成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女子高中,她以生为本、爱生如子,坚持家访10余年,自己省吃俭用,却把全部积蓄和身心献给了党的教育事业,她不遗余力地用“妈妈”般的温暖托起无数孤儿和山区学子的未来,创造了大山里的“教育奇迹”。用“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要站在讲台上”的倔强,诠释着对党的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和热爱。“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她怒放的生命如同她名字里的“梅”一样风骨俊傲、自强不息。她“燃烧自己,烛照他人”的品格如同一束光,不仅照亮了大山里女孩的求学梦、腾飞梦,更激励着千千万万的教育工作者。广大青年教师要用英雄模范的品格之光,照亮教书育人的奋进之路,要坚守教育初心、坚定教育情怀、坚决落实教育责任,把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与时代重任紧密结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不断增强以强农兴农为己任的行动自觉,努力成为党和人民满意的“四有”好老师,培养好一批批脚下有泥、眼里有光、心中有梦的新型专业人才,培养好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用“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的精神之光,点亮“农桑兴邦展宏图”的担当之志。朱有勇院士是我国著名的植物病理学专家,长期致力于生物多样性病虫害方面的研究与突破,在我国乃至世界植物病理学界拥有了一席之地。他以“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坚定执着,几十年如一日,扎根一线,扎根群众,只为描绘好“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的祖国新画卷。他与少数民族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带领村民发展特色产业,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培养科技致富带头人,用自己呕心沥血几十余载的科研成果“林下三七”“冬季马铃薯”“水稻旱作”等种植技术帮助群众致富,得到了群众的爱戴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赞扬,群众亲切地称呼他为“农民院士”。他说:“农民在前,院士在后,农民想要什么、需要什么,我就应该去研究什么。”他忠诚践行共产党员及科研工作者的初心使命,把个人前途与党的事业、国家的昌盛、人民的富裕紧密结合起来,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精神激励着每一位“云农人”。广大青年学子要用英雄模范的精神之光,照亮“强农兴邦”的漫漫征程,要始终牢记党的宗旨,秉持为民情怀,以“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精神,为人民利益而学习,为人民幸福而奋斗。要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练就过硬本领,做到知行合一,把论文真正写在祖国大地上,为高水平农业科技自强自立而奋斗。要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衣带渐宽终不悔”的决心及“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昂扬斗志,发扬“自找苦吃”的精神,扎根基层、奉献基层,敢于担当、主动作为,为推动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贡献青春力量。

李春艳,云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责任编辑:钟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