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地方要闻 > 学思践悟 > 正文

平台型治理推动政府效能提升的逻辑、机制与对策

——评《多边平台理论视域下政府的平台型治理研究》

1

汕头大学学术创新团队“平台型治理与平台经济社会政策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家明副教授的新著《多边平台理论视域下政府的平台型治理研究》为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21FGLB077)结题的同名成果。该书站在多边平台理论的视角与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立场,主要研究了政府为何推行以及如何推行平台型治理、平台型治理如何运作等基本理论和实践问题。作者在书中指出,基于政府多边平台的平台型治理是中国之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展示了中国式政府治理现代化的特色,对于创新政府治理机制、提升政府治理效能意义重大。

政府的平台型治理有其逻辑必然性。首先,平台革命时代与平台经济社会为平台型治理提供了时代逻辑。随着平台革命的推进和平台经济社会的到来,平台型治理是政府迎接平台时代、融入平台社会、抓住平台机遇,推动平台经济社会规范健康发展的需要。其次,多边平台模式的强大功能及权利的平台式聚集为平台型治理提供了实践逻辑。多边平台模式凭借强大的生态成员连接与资源整合、供需匹配、互动促进与激发创新、规模经济效应及交易成本降低等功能得到了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公共品多元供给和协作创新要付诸现实、协同治理要落地生根,必然要借助于多边平台的交互空间与治理机制。再次,多边平台理论为平台型治理提供了理论逻辑。平台型治理范式有着成熟的平台经济学、平台战略学、平台领导学、平台组织学等理论可供参考和丰富的企业平台实践经验可供借鉴,其理论框架更具体系性,治理模式更具操作性,实践路径更具可行性。最后,平台型治理的提出是替代性治理模式比较的结果。平台型治理放弃了公共产品由政府或市场来生产的简单二分法,选择多元主体基于多边公共平台开展合作供给,是对政府生产经营模式与行政化管理等管控型治理模式的颠覆与部分替代;平台型治理更加强调开放的治理权力与共治的操作框架,是对网络治理与协同治理的扬弃、修补与进化,是后者的践行机制与落地形态。

作者认为,平台型治理对于政府履行治理职能、创造公共价值方面发挥了不可忽视的力量。在平台时代,科层制结构下的管控治理与社会行政化管理逐步向治权开放、赋权释能、多元共治、共建共享基础上的平台型合作治理转变。平台型治理模式融入市场机制、社会机制和政府机制,三种机制优势互补、取长补短、相互融通,打破了原有的政府与市场、生产与供给、管理与治理二分的弊病以及单一治理机制的局限。平台型治理以治权开放为前提,通过赋权释能推动联结互动与生态共治。政府向社会和市场主体开放公共资源的使用权、公共品的生产经营权、公共事务的参与治理权,并为多元参与主体的合作共治提供空间载体、治理规则、运行机制、互动工具及一揽子服务。作者指出,平台型治理推动政府效能提升的机制具体体现在平台共同体共建、生态共治、价值共创、利益共享与权利保障五个方面,体现出平台型治理机制的可操作性与提升政府治理效能的可行性。

政府如何推进平台型治理,首先,政府应该积极搭建各类多边公共平台。搭台的过程即通过创造价值结点将多元主体联结起来形成价值网络的过程,政府搭台以平台载体和结构搭建为基本操作变量,以构成广泛的价值网络为直接目标,以服务要素的供给为基本形式。政府可以将公共基础设施、基础性公共品、单边生产平台与技术平台开放治权从而转化为多边公共平台。其次,政府在平台型治理模式中应承担平台领导的职责,扮演治权授予者、规则安排者、用户召集者、平台业务委托者等多个角色。在中国式治理话语中表现为平台主办方与承办方,前者以平台事务委托者身份安排治理规则、提供财政资金,后者主要连接多边用户、促进互动合作并为其提供平台空间载体和一揽子服务。这些职责及角色使得政府由过去的“无限政府”向“有效政府”“精益政府”模式转变。再次,平台型治理的关键是赋权释能。赋权释能的核心是放权让利和提供治理规则。正是通过赋权释能,授予多边用户权利和权力,促成用户之间的互动和用户群体的生态联结,建立优良运转的生态系统,实现价值的创造、获取与分配。赋权释能充分展现了公共事务治理过程中政府主政和公民主权的有机统一,体现了开放共享、合作共治、造福民生的治国理政方略,有助于推进政府治理效能的提升。最后,作者还在书中提出“平台+”的国家战略行动建议:推动平台+区域以形成平台区域经济带,平台+传统市场以形成电商平台经济带,平台+产业以形成平台产业经济带,平台+组织以形成平台创新经济带,平台+群体与个体以形成平台创业经济带与平台型创业模式,平台+产业+企业以形成政府搭台型经济体。

该著作有助于推进国内政府多边平台及平台型治理研究与国际前沿研究接轨,同时推动着多边平台商业理论向政府平台型治理理论的拓展,还有助于促进政府治理理论的发展与创新。平台型治理理论可能成为继服务型政府、协同治理理论之后的重大理论创新。

该著作结合理论与实践全面阐释多边平台理论视域下政府平台型治理的逻辑、机理与对策,建构了一套科学可行的平台型治理操作框架,理论扎实、论证逻辑严密,展现出作者旗帜鲜明的政策主张和新颖原创的研究成果,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开拓性与奠基性。但由于政府平台型治理的实践基础比较薄弱,书中仅针对社区案例的平台型治理实证研究略显薄弱。平台型治理也有失灵失效的场景,需要加强其理论边界与效能影响因素的研究,还需机动灵活地借鉴参考多边平台理论与平台企业的实践经验,实事求是地进行理论思辨、理论移植与理论建构。建议在后续研究中拓展调研范围,加强“平台型治理”中程理论的聚焦研究,为推进我国治理现代化提供更好的智力支持。

【 作者简介:刘家明,汕头大学地方政府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法学院副教授,管理学博士,平台型治理与平台经济社会政策研究中心负责人,为国内多边公共平台战略与平台型治理研究的开拓者。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省部级项目近10项,出版学术专著6部,发表多边平台研究系列论文约40篇,发表CSSCI与核心期刊论文30余篇,《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资料等转载5篇,相关成果获教育部优秀咨询报告、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专著简介:该书是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结题的同名成果,由武汉大学出版社2024年1月份出版。该书收录前期系列论文约20篇,其中CSSCI收录10余篇。该书从平台时代背景出发,站在多边平台理论的视野和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立场,揭示平台型治理的缘由与价值、内涵与外延,阐述平台型治理的操作框架、运作模式、赋权释能机理与政府平台领导职能,对城市社区平台型治理的实现机制与绩效影响因素进行跨案例研究,对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平台型治理实践进行分类梳理、逻辑探讨和经验总结。最后,研究反思政府多边平台模式的推广复制性、平台型治理的应用前提与适用范围,展望政府平台革命的图景、平台型政府的组织范式以及平台型治理推进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机理与策略。】

(作者系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学术顾问)

[责任编辑:李金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