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思想理论 > 深度原创 > 正文

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时代方位

【摘要】以历史、现实与未来贯通,国内与国际融通的眼光系统审视党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可以发现,其承担着“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新使命,面临着在“两个结合”中推进文化建设的新任务,正处于“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新坐标。置身人类历史长河,以话语变迁为切入点,能够帮助我们全方位探究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时代方位与丰富内涵,不断开拓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新局面。

【关键词】宣传思想文化工作 话语变迁 时代方位 【中图分类号】D60 【文献标识码】A

2023年10月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首次提出并全方位阐释了习近平文化思想,在党的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里程碑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指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充分肯定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在国家工作全局中举足轻重的地位。

全面推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

全面推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是一项攸关全局的系统工程,准确解读其时代方位,既要向前看,明确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未来走向和发展趋势;又要向后看,回溯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是如何随着历史和现实的变迁嵌入“文化”二字;既要向内看,立足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对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应有之义;又要向外看,彰显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对于世界文明发展的重要价值。

承担新使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在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中,作为上层建筑重要组成部分的文化由经济基础所决定,并能动地反作用于经济基础。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新时代以来,党团结带领人民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胜利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内蕴着经济的现代化、政治的现代化、文化的现代化等多重意涵。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三者是层层递进的逻辑顺承关系,最终落脚到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上。对此,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大有可为,更应积极作为。引导人民认识到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践中催生的新的文化生命体,是中华文明在新征程上的生动体现和创新发展,既承接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文明基因,如天下为公、天下大同的社会理想,民为邦本、为政以德的治理思想;也在坚守、捍卫中华文明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的过程中与时俱进地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比如,赓续创新性使得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建设过程葆有强烈的进取精神,坚持包容性使得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建设过程更加注重以开放的心态加强对外交流交融。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实质是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进程中,对中华文明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和当代化应用,不断赋予中华文明以适应时代演进的新语义,深刻解答现代化发展道路中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使得中华文明之大树与现代实践之沃土相互交融,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上绽放出绚烂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之花。

面临新任务:在“两个结合”中推进文化建设。“两个结合”的重大理论立足大时代观和文明观的视角,从根本上解决了当代中华文化发展的主体性问题。其最鲜明的体现就是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谱写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彩文化篇章,标志着党对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历史高度,也为未来如何一以贯之地深入推进文化建设进行了布局安排。毛泽东同志早在新中国成立时就指出:“随着经济建设的高潮的到来,不可避免地将要出现一个文化建设的高潮。”而今中国共产党已经带领中国人民披荆斩棘,在风雨兼程中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我国经济建设的质量和效益稳步提升,经济总量已然稳居世界第二,与之相应的是把文化建设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以开放包容的姿态和守正创新的原则传承绵延不绝的历史文脉。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既要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审视和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在世界舞台上展现中华文明跨越时空的永恒魅力和昂扬朝气,也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利用起来,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增加新鲜的文化注脚和跃动的文化音符。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是在“两个结合”中扎实推进新时代文化建设的基本途径,必然要深入贯彻落实新的文化任务,自觉坚守好马克思主义的“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在马克思主义真理之光的照耀下,守正而不守旧、尊古而不复古,让马克思主义的生机活力在中华民族踔厉奋发的征途中持续迸发,加速推动中华文明生命体推陈出新,建构一种适应历史变迁和现实形势的新文化,更好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兴盛、蓬勃发展。

处于新坐标:“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不仅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扎实推进我国文化建设的一项全局性工作,也是放眼全球、胸怀天下,致力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引领世界文明发展大势的一项国际化工作。中华民族素有“天下一家”的优良传统,致力于构建“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美好世界。中国共产党始终站在人类进步的一边,其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不仅是中华文明的当代形态,也是世界文明的全新形态,蕴含着浓厚的中国底色,焕发着深切的人类关怀。事实证明,历史悠久的中华文明不仅拥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底气和能力,也拥有引领世界文明和现代文明的澎湃活力,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掀开了崭新一页,为人类进步事业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一经明确提出,就处在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落实全球文明倡议等任务指引下,处于携手共促各国文明相互交流、彼此借鉴、和谐共处的文化版图中,处在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繁荣世界文明百花园的新的文化方位中。但从世界范围来看,西方文化霸权已经从过去的“直接介入”走向现今的“媒介渗透”,方式更为隐蔽、手段更为多样,妄图用西方国家的预设理论体系和方法范式粉碎非西方国家的历史发展脉络和宏大知识体系,瓦解其他民族的理论认同基础。随着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如何有理有据地回应西方媒体、政客对我国文化的污名化指责,帮助国内国际受众客观、理性地认识中国,认识中华文明,认识人类文明新形态,从而与中国一道应对全人类文明挑战、共同奔赴美好未来,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重任在肩且任重道远。

深刻领悟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大意义

习近平文化思想既有文化理论观点上的创新和突破,又有文化工作布局上的部署要求,明体达用、体用贯通,明确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路线图和任务书,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并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展现出了强大伟力,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

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以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础,在深刻阐明人类文化生成的基础、文化的基本内涵以及文化的主要功能等问题的基础上建构的系统科学的理论体系。“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概念的提出不是脱离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指导的自说自话,也并非离开中国具体实际的理论演绎和空谈阔论。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与当代中华文化发展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孕育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科学概念,极大地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的理论宝库。不仅从总体方略上用“三个事关”表明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极端重要的战略地位,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与意识形态工作相提并论、并驾齐驱,还从各个具体向度阐明“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概念提出所内蕴的价值意义。例如,将文化建设上升到国家战略的历史高度,认为文化软实力的显著提升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要素;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相贯通,从历史智慧中源源不断地汲取充沛的文化养分;将“宣传”“思想”“文化”三个术语相并列,既凸显了文化建设攸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重要地位,也显示了推进文化发展在具体层面的可操作性。在理论与实践的良性互动、宏观与微观的双向对接、历史与现实的紧密耦合中,实现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重大创新。

彰显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意识形态属性。文化与意识形态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关联,意识形态从根本上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和前行道路,文化的发展则进一步促进意识形态建设的纵深化。一方面,文化是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支撑。思想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灵魂,抛弃了这个灵魂,国家和民族必将“魂无依归”。中国共产党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经过长期探索和实践淬炼形成了宝贵的革命文化与灿烂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主流意识形态建设供给了坚不可摧的文化支柱。另一方面,意识形态建设的深入推进有助于加速文化发展进程。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是党掌舵领航下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党性与人民性的统一是其社会主义性质的生动彰显。正是这种坚定不移、永不褪色的社会主义色彩,从根本上决定了我国的文化性质,决定了我国的文化建设必将在社会主义之路上行稳致远。“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概念的首次提出表明我国文化建设事业达到了新高度,全体人民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全民族的文化创新创造活力达到了新高度,三重高度无一不与意识形态息息相关,内蕴着鲜明且强烈的意识形态属性。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此次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进一步重申此观点,将意识形态置于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宏阔范畴内进行审视和解读,旨在为新时代文化建设提供强大的意识形态力量,文化建设的意识形态属性体现得淋漓尽致。

明确了新时代推动文化繁荣的基本遵循。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必须呈现新气象、展现新作为,将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作为推进文化繁荣的基本遵循。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文化建设要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立足中华民族长久以来生生不息的丰厚历史滋养,立足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实践,以此唤醒人民群众内心深处的文化基因,点燃文化创新的激情和热情,愈加坚定民众的文化自信,促进文化繁荣的整体飞跃。开放包容是衡量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文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中华文明虽是从中国本土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的文明形态,但不能否认中华文明是在与其他文明长期交流和辩证借鉴中铸就的文明形态。在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今天,我们要大力发扬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以海纳百川的胸襟借鉴、汲取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以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交融、互学互鉴、共生共存消除文明隔阂、化解文明冲突、打破文明优越。守正创新是文化创新与传承的有机统一。守正,守的是民族传承与发展不可割断的精神命脉,是党的文化领导权和民族的文化主体性,这是文化建设永葆“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战略定力的坚强抓手;创新,要求文化建设的过程不能因循守旧、抱残守缺,而要灵活创制新思路、新思想、新观点、新方式,做到科学取舍、积极扬弃,打造传统与现代有机衔接的文化形态。

(作者为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 )

责编/靳佳 美编/王梦雅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周小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