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学术前沿 > 成果首发 > 正文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根本制度:必然性与现实路径

【摘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是党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具有非常重要且深远的意义。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性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经验、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要求、外来思想对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挑战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以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践诉求,决定了我们必须坚持这一根本制度。而要坚持好这一根本制度,就要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坚持不断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坚持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与创新、坚持增强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能力以及坚持大力开展宣传思想工作。厘清我们在新时代为何以及如何坚持好这一根本制度不仅关涉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的发展走向,还关乎党的前途命运和国家长治久安。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意识形态 指导地位 根本制度

【中图分类号】A81/D26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619/j.cnki.rmltxsqy.2023.22.008

【作者简介】王淼,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导,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主任,吉林大学中国道路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协调创新中心副主任。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主要著作有《马克思形而上学批判思想研究》《马克思财富观及其对共享发展理念启示研究》等。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一直把意识形态工作当成“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1]来抓,在新的高度上强调了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作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更是提出了“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2](以下简称“这一根本制度”),使其跃升至制度层面。党的二十大报告总结了我们党在意识形态领域所取得的重要成就,进一步突出了对于这一根本制度的确立和坚持使得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3],肯定了在新时代继续坚持这一根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为何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

这一根本制度的提出,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彰显,是我们党在新时代的意识形态领域建设的制度支撑。而之所以要将其作为根本制度,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性质决定的。马克思主义自诞生之日起,就对人类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彰显出了巨大的生命力。这种巨大的生命力实质上是源于其理论本身的性质,即科学性、革命性、实践性、人民性和发展性。首先,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完整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是在不断吸收人类历史上一切优秀思想文化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它以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对整个世界发展变化的本质和规律进行了科学阐释。其内容不仅极为广博和丰富——几乎涵盖了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和方面、涉及众多的学科门类,而且极为深入和正确,具有不容置疑的真理性。其次,马克思主义将科学性同革命性相统一,是科学性和革命性兼具的理论体系,它“把二者内在地和不可分割地结合在这个理论本身中”[4]。马克思主义产生与发展于无产阶级的革命实践中,是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体现。作为事关人类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其坚持的政治立场始终是致力于实现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它科学地阐明了人类社会的一般发展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具体地论证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与存在的基本矛盾,进而得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伟大结论,切实地找到了使人类获得自由解放的现实道路。同时,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与发展性决定了其不是一经产生就一成不变的,而是必须坚持将理论同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根据实践的发展和时代的变化不断地对自身加以丰富、发展和创新,不断地实现自我突破、自我完善,以此来保持自身强大的真理性和科学性。

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这些性质,决定了它能够成为深刻、完备和全面的学说。其作为思想知识宝库,无论是在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时代,还是在现今人类文明继续向前发展的时代,都一直为无产阶级政党开展各项实践活动提供着正确的行动指南。因此,必须将其视为我们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中始终遵循的理论指南,坚持好这一根本制度,从而推动我国各项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第二,这是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革命和建设实践经验的深刻总结。这一根本制度的重要性,是被中国人民革命和建设实践经验所证明的。历史和现实昭示我们,如果没有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理想,就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给在黑暗中苦苦寻找救亡图存道路的中国人民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从诞生之日起,中国共产党就将马克思主义作为前进道路上的指明灯,一方面,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中国共产党自身得以不断发展和壮大——党员人数在群众的认可与支持下从1921年诞生时的50余人增长至今天的9000多万人,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执政党;另一方面,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党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的理论成果。在这些理论成果的引领下,中国共产党紧跟时代步伐,成功地探索出适合本国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引发中华文明的深刻变革和中国的巨大变化,创造出人类历史上亘古未有的发展奇迹。这表明,党和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是完全正确的。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持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并在此过程中不断深化对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一步探索和回答了中国的旗帜、道路和目标等重大问题,更加明确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前进方向、发展道路和奋斗目标,并基于此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其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为根本遵循,全面总结了新中国成立后不同发展阶段的经验教训,全方位思考与回答了中国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指导中国实现“强起来”的实践进路中,使得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与真理性、人民性与实践性、开放性与时代性得以充分彰显。同时,其作为党和国家务必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被写入党章、载入宪法,成为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科学指引。

第三,这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要求。这一根本制度的提出,是我们党长期以来对马克思主义所具有的意识形态功能深入认识的结果。根据历史唯物主义中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辩证关系原理可知,坚持马克思主义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密切相关的——前者是后者的本质特征的根本表现之一。无论是历史还是现实都已经证明,只有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才能坚持马克思主义;而坚持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制度的存在和发展又会起到能动的反作用。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推进社会革命、引领事业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因此,“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定不能丢,丢了就丧失根本”[5]。即能否坚持马克思主义,是关系到党、国家与人民前途命运的关键因素,这不仅是由中国的发展历程所检验过了的真理,而且是使中国的未来发展充满光明前景的意识形态保证。鉴于此,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必须坚持这一根本制度,筑牢社会主义安身立命之意识形态根基。

因此,这一根本制度的提出,是我们党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高度对于意识形态工作作出的一项重大决定。它从全局性、战略性、根本性的角度对我们应以何种立场和态度、用什么样的思路和措施、朝着怎样的方向和目标对待马克思主义作出了新的指示和安排,在更高的层次上提升了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全党的头脑、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推动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高度和力度。这为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以及夯实全体人民共同的思想基础,在意识形态方面提供了制度保障。

第四,这是应对外来思想对我国意识形态安全挑战的重要举措。当前,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呈现出愈来愈尖锐且复杂的态势,这使得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遭受挑战。在西方“普世价值”“新自由主义”等意识形态的侵蚀下,人们的思想观念变得越来越独立化、多元化和多变化,各种敌对势力妄图通过同我们进行没有硝烟的意识形态战争来争夺阵地、争夺人心、争夺群众,以此遏制、打压甚至是颠覆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因此,我们绝不能掉以轻心,如果对这些意识形态的传播采取放任的态度,必然会令党心民心涣散,使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国家政权安全受到威胁。我们应当注意到,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以及近些年来在一些国家发生的“颜色革命”,都是由于没有筑牢意识形态安全防线,致使意识形态根基被动摇和摧毁,并最终导致改旗易帜、亡党亡国。

“明者防祸于未萌,智者图患于将来。”这一根本制度的提出,正是党和国家应对外来思想对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挑战所提出的一项“以立为本、立破结合”的重要举措。它的问世,不仅诠释了在意识形态方面我们所坚持的中国道路和中国特色,反映出我们对待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真理所持有的坚定信念,而且从制度层面更为有效地维护了我国的意识形态安全以及与此紧密相关的政治安全。依据这一制度,面对各种社会思潮和社会意识形态,我们都应该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进行科学的分析与甄别,批判地吸收、借鉴其中优秀的、先进的、合理的因素,抛弃和杜绝消极的、落后的、腐朽的、反动的因素,防止错误的思想观念与意识形态的渗透和入侵。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在以开放包容、兼收并蓄的态度对待外来文化的同时,使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西方林林总总的思想观念与意识形态的冲击下站稳脚跟,使得中国在中西道路之争、理论之争、制度之争和文化之争中处于有利地位,进而坚定全党和全体人民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使人民自觉、积极地投身到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中去。

第五,这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以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践诉求。面向未来,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目标离不开这一根本制度。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这“两大奇迹”已然证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无比正确、不容置疑的且必须一以贯之坚持下去的。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逐步提高、政治生态愈渐清明、中华文化影响扩大、民主法治建设不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不断加大、国际影响力感召力显著提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在这一进程中,推动国家指导思想制度化、一元化能够保证我们党在前进中锚定方向不动摇、校准航线不偏颇、系紧精神纽带不松懈,能够保证全国上下戮力同心、攻坚克难、携手同行。因此,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要求我们党务必将马克思主义这一指导思想的地位提升至“根本制度”这一层面以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其他基本制度和重要制度为这一顶层设计所全域覆盖。

“马克思主义指引中国成功走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康庄大道”[6],同时,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之路所取得的光辉成就也印证了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的长期适用性。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传承者和践行者,始终致力于用其指导我国的理论创新与实践发展。过去,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使旧中国完全摆脱了任人宰割的局面;今后,我们继续坚持这一根本制度,亦必将顺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如何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

近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就如何开展意识形态工作作出了重大部署,为我们指明了坚持这一根本制度的工作方向。具体来说,只有在多个领域全方位地下功夫、花力气,多管齐下、多措并举,才能执行和贯彻好这一根本制度。

要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是由党和国家的性质决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而中国共产党所具有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本质属性,又决定了其在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同时,坚定不移地维护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必然性。所以,坚持党在意识形态工作方面的领导权,对于执行和贯彻这一根本制度同样是不可或缺的,其是坚持这一根本制度坚实而有力的政治保障,使我们党能够把意识形态的话语权紧紧地掌控在自己的手中。只有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我们才能用马克思主义这一主流意识形态对层出不穷的错误思想予以批判和反击,捍卫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国家意识形态中不可动摇的主导地位并全面发挥它对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积极影响,从而使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得以不断巩固和加强。

坚持和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切实做到党管意识形态、意识形态姓“党”,需落实好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这一重要的制度安排。一是要强化责任担当。要着力解决在某些领域马克思主义被边缘化、空泛化和符号化的问题,扭转一些领导干部对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认识不到位的状况,形成全党动手、各条战线、各个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加强宣传部门的政治建设,强调在意识形态工作中坚持“四个意识”和党性原则的要求。二是要落实主体责任。各级党组织的领导班子必须对意识形态工作负主体责任,在此项工作中起到带头作用,将主体责任制贯彻到各项工作中,做到勇于担当、尽职尽责;党员干部要增强党员意识,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敢于同悖离党中央精神的不正确思想言论进行斗争,坚决同党中央精神保持高度一致。三是要加强阵地管理。各相关部门要认真执行主管主办制度和属地管理原则,重视对各类意识形态阵地的建设与监管,抓好对重点部分、薄弱环节的管理工作,管好网络、报纸、刊物、电台、电视台等包括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的全部媒体,对它们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等予以正确引导并进行严格的监督和管控,做到阵地管理“无空缺、零死角”。

要坚持不断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掌握程度,是坚持这一根本制度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影响因素。因为只有真懂马克思主义理论,才能做到真信,进而做到真用,才能彻底贯彻这一根本制度。同时,由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庞大,内容广博丰富、深奥精微,常学常新,所以时时开展学习是非常必要的。

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政党,故此对于党员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来说,更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当成一门“必修课”来学习。而且,这种学习不是零敲碎打的、空洞的、抽象的学习,而是系统的、持久的、深入的、结合问题、联系实际开展的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觉、刻苦地学习,是要真正把马克思主义这个看家本领学精、悟透、用好,以深邃的历史眼光、宽广的理论视野和科学的思维方式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唯有如此,才能推动党员在思想、政治以及行动方面形成高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觉,进而保持党的先进性与纯洁性。

新时代新征程上,坚持这一根本制度,最重要的就是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为此,应注重和加强把握其中带有原创性意义的新思想、新观念与新论断,了解其在时代性、理论性、实践性、民族性等方面所具备的鲜明特色,熟悉其中蕴含的丰富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与工作方法,掌握建设社会主义所遵循的基本原则,从而使全党的理论思维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理想信念更加坚定,行动目标更为明确。

要坚持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与创新。理论只有被不断地发展与创新,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并持续发挥其解释世界与改造世界的功能。马克思主义亦是如此,其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显著特征之一,就在于它的实践性,即其坚持理论同实践的统一,并且强调理论应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发展和完善。如果把马克思主义当作一劳永逸、永恒不变的真理,不去联系实际用其解决现实社会中存在的各种问题,那么就会否定它与时俱进的理论特质,使其丧失存在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成为失效的、过时的理论。所以,我们要永不停止发展与创新马克思主义的脚步,用马克思主义对社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新问题与新情况作出思考和解答,使马克思主义始终位居时代的前列并指导人们的实践,这样才能坚持好这一根本制度。

我们党向来都把推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在探索时代发展提出的新课题、解答人类社会面临的新问题过程中,持续地推进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与创新。现今我们所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不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理论的搬抄,也不是对其他国家发展模式、道路的复刻,而是中国共产党人根据中国国情创造出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成果。这说明,唯有将马克思主义同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顺应时代发展,并切实解决中国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才是真正做到了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来观察、解读和引领时代,才能真正发挥出马克思主义的巨大效能和力量。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改革步入了深水区,新的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不断涌现,风险挑战日益增多,治国理政面临着巨大考验,这就更加需要我们在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过程中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又要坚持不懈地创新,以新的时代篇章来丰富、充实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因此,我们不仅要“照着讲”——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以及贯穿于其中的立场、观点与方法,还要“接着讲”——结合新的实践发展来推进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和创新,以此来揭示我国社会发展以及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与趋势,为国家政治生活与社会生活提供行动向导,为我们在发展进程中所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提供正确、有效的解决思路和方法,使我们能够有效化解各种问题和矛盾,从容应对一切风险与挑战。

要坚持增强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能力。增强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能力对于这一根本制度的贯彻和执行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国家意识形态安全是关涉国家整体安全体系建设的重要范畴,意识形态安全能力强不强直接决定这一根本制度在我国的贯彻与执行效果。“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这一命题已经由中国今天取得的伟大成就所证实,而要证明“马克思主义一直行”这一命题则需中国共产党以更加坚定的立场增强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能力。

“如果从观念上来考察,那么一定的意识形式的解体足以使整个时代覆灭”[7],因此,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需要科学把握意识形态的阶级性质,有效防范意识形态分化或解体危机。为增强国家意识形态安全能力以更好地落实这一根本制度,第一,要厘清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与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区别。立足于历史唯物主义,意识形态作为一种反映一定经济基础和阶级性质的意识形式,对于社会的长期稳定和国家思想领域的安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按其服务的经济基础来划分,我国意识形态是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社会主义性质的意识形态,具有无产阶级的阶级属性。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是在资本主义国家中体现作为统治阶级的资产阶级的利益与要求的各种思想理论和观念的总和,与我国的意识形态存在着根本分野。故而,面对现今这个各种思潮相融合、各种观念相交互、各种文明相交融的时代,辨别意识形态的阶级性质是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基础。

第二,坚守主流意识形态,抵制非主流意识形态对其造成冲击。当前,“主流意识形态与非主流意识形态在价值导向、社会控制与整合、政治合法性等基本功能方面展开激烈较量”[8],此外,由于意识形态领域的演化还具有长期性、隐蔽性和复杂性的特点,我们在遏制裹挟着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外衣的非主流意识形态肆意传播的同时,还要加强主流意识形态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的凝聚力和引领力。一言以蔽之,我们既要做到彰善瘅恶、正本清源,又要做到未雨绸缪、主动出击。

要坚持大力开展宣传思想工作。要想更好地坚持这一根本制度,还要开展宣传思想工作,弘扬和传播马克思主义,加深人民群众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和掌握,并使其形成正确的思想意识,进而在更大程度上、更广范围内发挥马克思主义对现实世界改造的实践力量。因此,我们要坚持大力开展对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思想工作,“做好做强马克思主义宣传教育工作”[9]。宣传思想工作者不仅要给人民群众讲清楚为什么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新中国的成立与发展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以及为什么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更离不开马克思主义这一坚强的理论后盾等问题,还要讲清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所起到的凝神聚气、强基固本的作用,进而建构起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牢固阵地。

开展宣传思想工作,除了要坚持党性原则外,还要把对马克思主义的宣传与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物质利益紧密结合在一起,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性。宣传思想工作者要在准确把握时代发展脉搏、社会实践本质、社会生活主流的基础上,不断创作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高质量、高品位和高风格的精神文化产品,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以大众化的、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注入到人民群众的头脑里、心坎中。既要用马克思主义使人民群众的思想境界得以跃迁,又要使人民群众获得精神层面上的满足以增强对马克思主义的通晓与认可,进而形成党和人民群众思想上的“同心圆”,共同服务和奉献社会,为社会的发展铺路架桥、添砖加瓦。同时,要不断创新宣传思想工作,“宣传思想工作创新,重点要抓好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基层工作创新”[10]。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宣传思想工作在宣传理念、宣传手段和宣传样态等方面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因而这一工作更应随着时代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充分以新理念、新技术、新手段创新宣传思想工作的方式方法,以此扩展马克思主义宣传的辐射面和影响力。宣传思想工作不仅要利用好报纸、杂志、图书、广播、电视、电影等传统媒体,还要利用好在互联网技术支撑下出现的新兴媒体,深度融合传统宣传方式与新兴宣传方式,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结合,对马克思主义展开有针对性的分众化、差异化的精准宣传,做到对同一主题的多向性、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的宣传,从整体上提升宣传的质量和效果。

实践已然证明,以马克思主义启智润心、培根育魂可以凝民之心、聚国之力。因此,探明我们在新时代为何要坚持这一根本制度以及如何坚持这一根本制度是一项极其重要的议题,不仅关涉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的发展走向,还关乎党的前途命运和国家长治久安。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马克思人类文明形态思想视阈下的人类文明新形态超越性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3BKS010)

注释

[1][5][10]《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年,第153、9、155页。

[2]《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年,第23页。

[3]《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人民日报》,2022年10月26日,第1版。

[4]《列宁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年,第291~292页。

[6]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年,第15页。

[7]《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170页。

[8]唐爱军:《论新时代意识形态安全》,《马克思主义研究》,2022年第6期。

[9]《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年,第312页。

On the Fundamental System of Adhering to the Guiding Position of Marxism in the Field

of Ideology: Necessity and the Realistic Path

Wang Miao

Abstract: It is a great institutional innovation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to insist on the fundamental system of adhering to the guiding position of Marxism in the field of ideology, which is of great importance and far-reaching significance. What determines that we must adhere to this system? They are the nature of Marxist theory itself, the practical experience of the Chinese people's revolution and construction, the inevitable requirements for promoting the road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he challenges of foreign ideas to China's Ideological Security, and the practical demands of realizing modernization and the Great Chinese Dream. And how should we uphold this system? We must adhere to the Party's leadership over ideological work, continue to deepen theoretical study of Marxism theory, insist to the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on of Marxism, enhance the ability to safeguard national ideological security, and persist in carrying out ideological propaganda vigorously. To clarify why and how we adhere to this system in the new era is not only related to the developing trend of Marxism in the 21st century, but also to the future and destiny of the Party and the long-term stability of the country.

Keywords: Marxism, ideology, guiding position, fundamental system

责 编∕包 钰

[责任编辑:包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