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地方要闻 > 典型经验 > 正文

金华开放大学探索创新“全民终身教育”新模式

金华开放大学,前身为金华广播电视大学,成立于1979年,2022年9月正式更名,形成国家、省、市、县四级贯通的办学体系。学校占地面积220余亩,拥有三个校区,全日制在校生4700余人,开放教育、社区教育等非全日制学生7400余人。今年7月,为满足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学历技能提升需求,加快打造高质量发展推进共同富裕先行示范浙中板块,探索创新“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新模式,金华开放大学成立“八婺新才”学院,面向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开展助学计划。

“求知若饥,虚心若愚,开放大学的第一堂课触动了我的心弦,感触特别深。”来自圆通速递永康分公司的主管卢岩松告诉笔者,11月12日,金华开放大学“八婺新才”学院第一堂课“个人与团队管理”开课。“高中毕业以后,从事快递行业已经8年,风里来雨里去,从普通的操作员做到主管,现在困扰自身的,是工作能力与岗位的不匹配,我对接下来学院的深造充满期待。”

“千人助学计划”助力新业态新就业群体

“‘千人助学计划’的承办,是我们开放大学对于新业态新就业群体成长成才模式,满足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学历技能提升的积极探索。”金华开放大学开放教育学院分管副校长告诉笔者,“八婺新才”学院成立后,每年将面向全市招收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开展学历提升。

据了解,“八婺新才”学院专科专业以市场营销专科和工商企业管理专科为主,面向在金华市范围内工作的快递员、外卖送餐员、网约车司机、巡游出租车司机、货车司机、网络主播、群众演员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一般要求年满18周岁、初中及以上学历。

“千人助学计划”建立学校和个人共同分担学费、市总工会适当补助机制。学校设立“八婺新才”助学金,把学员受教育经济成本降低,做到真正助学。申通快递金华金东区中心负责人许佳也是本次工商企业管理专科的学员,在快递行业打拼10多年的他,现在管理着4家快递分公司100多名员工。“特别是在规章制度、工作流程的制定以及计算机的运用上,明显感到力不从心,一直非常渴望进行再学习。但由于我们快递行业大部分时间在路上奔波,适合我们的学校太少了。”许佳表示。

“考虑到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特殊性,我们根据实际情况做了一些教学模式上的调整。”开放教育学院院长告诉笔者,学院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式,将80%的内容放到线上并进行录制,以“微课”的形式进行教学,学员可根据自己的学习环境与需求,自主安排学习进度,真正做到“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线下学习则主要采用“面授辅导+实践教学”的形式开展,根据教学计划,每门课程安排一定课时量的线下集中学习。

“学院已经组织我们进行了一次实践课程。虽然仅仅上了一节课,却让我知道了今后企业管理的方向在哪里,让我感受到了文化的熏陶,心灵开阔了许多。”许佳告诉笔者。

“千名村社干部上大学”助力乡村振兴

10月底,金华经济技术开发区罗埠镇元里村党支部书记张正军喜滋滋地迎来了浙江省乡村治理研究所的专家。“一大早就把镇长也请了过来,现在我们村的产业发展遇到瓶颈,金华开放大学的老师帮我们联系专家,将指导我们村进行一个长期的产业规划和整体布局,今天可得好好学习一把。”张正军告诉笔者。

张正军是我市“千名村社干部上大学”三年行动计划的首批学员。今年3月,金华开放大学与市委组织部在全市范围内合作开展“千名村社干部上大学”项目,全市2242名村社干部重返校园提升学历,是金华市集中开展村社干部学历提升规模最大的一次。根据“千名村社干部上大学”三年行动计划,2025年金华市村社“两委”干部拥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人数将达到50%以上,其中村社党组织书记拥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人数达到70%以上。

“PPT的制作等电脑操作暂且不说,越来越觉得在理论上也跟不上乡村振兴的发展。现在我最需要的,其实不是一张文凭,而是格局的提高以及带领村集体经济走向繁荣的能力。”作为一个10年的老村支书,张正军颇有感慨。

“‘千名村社干部上大学’项目培养具有较高科学文化素质、适应岗位的专业能力且能够不断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乡村振兴人才,为此,学校构建了校地企融合‘1+X’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开放教育学院分管副校长告诉笔者,“1”指的就是一张文凭,而“X”指的是学员们需要的各种能力,不同的学员,不同的“X”,缺啥补啥。

考虑到与张正军类似情况的学员较多,学校组织了学员来到金东区雅里村实地观摩。在考察学习的同时,学校还利用资源,邀请丽水壶镇等地的村干部与学员们一起分享治村经验。

“最喜欢听其他村社的发展经验,自己想到的和没想到的,别的村社已经在很好地实施了,受益匪浅,眼界也开阔了许多。”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张正军获益满满。

1+X”应用型人才培养硕果累累

通过校地企融合“1+X”应用型人才培养,学生学习、职业能力显著增强,获得技能证书的比例逐步提高,社会认可度也不断提高。学生黄剑波的项目《米小兔数据伴侣——值得信赖的直播营销数据平台》在第七届浙江省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荣获银奖;吴慧群荣获浙江省乡村振兴青年先锋青牛奖;虞锦明带领所在沙畈村获评“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2022年,累计1404名学生参与职业技能考证项目,1108人通过。

教师在参与校地企融合“1+X”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混合式教学、实践教学的能力不断增强,科研水平不断提高。2022年度获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3门,出版教材2部,《“三融三通”金华模式创新与实践》入选教育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典型案例。《发挥村社干部先进典型引领示范作用研究》获2023年金华市政研会重点课题立项。

学校实施校地企融合“1+X”应用型人才培养以来,高端合作、服务社会的能力不断提高,展现了大学的担当。2022年,金华开放大学成功入选全省首批技能人才评价专家培养基地。截至2023年,校企合作企业达100余家,专业覆盖面达100%。“千名村社干部上大学”项目一经启动,就受到新华社、农民日报、学习强国等中央、省市媒体的关注,双拥共建项目、新业态新就业群体项目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同时“1+X”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多次被各级媒体报道,社会反响热烈。

“职业教育、社区教育、老年开放教育以及学历教育是我们开放大学目前存在的主要教学模式。今年以来,为了更好地向老百姓提供优质的全民终身教育服务,我们在如何‘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上做了大胆的探索与创新,用新的载体与模式去融合这四大方面的教学内容,计划在上百个教育阵地、近千个优质教育资源的基础上,创办学分银行、智慧助老、学历提升等十大学习场景,编排了许多的线上教学内容,把教育数字化作为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的‘倍增器’,不断满足各类人群多样化的学习需求,走出象牙塔,走进基层,真正办成老百姓身边的大学。”金华开放大学党委书记柳尊科告诉笔者,“力争在2~3年时间内,将金华开放大学办成全省一流的区域性开放大学。”(余震东)

[责任编辑:李金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