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思想理论 > 理响中国 > 正文

【理响中国·青年学习班】从经典文学中汲取强国复兴的智慧和力量

幻灯片-理想中国·青年学习班

【本期金句】

盛世修文,我们这个时代,国家繁荣、社会平安稳定,有传承民族文化的意愿和能力,要把这件大事办好。

——2023年6月1日,习近平在考察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时指出

【本期领学人】

杨红星 燕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

文脉同国脉相牵,文运同国运相连。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以中华文化的繁荣兴盛为支撑条件。2023年6月,著名文学家、古典文学专家梁归智先生的著作《中学生的作文课——中外名著中的精彩人物描写》由作家出版社出版。这部上下两册的著作收录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当代文学以及外国文学经典中的精彩片段,充盈着中华文化的独特气韵,集聚着世界文学的璀璨光芒。从这部著作中,我们可以汲取生生不息的人文精神,为推动文脉传承弦歌不辍、历久弥新,为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探寻文化根脉,增强文化自信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梁归智先生的这部著作大量收录了中国文学的经典著作,从《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儒林外史》等中国古典文学,到《阿Q正传》《骆驼祥子》《边城》《子夜》《家》等中国现当代文学,大众耳熟能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树高千尺有根,水流万里有源。这些中国经典文学所承载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价值观念、精神力量、舆论环境等内源性动力,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千年文脉延绵不绝,灿烂文明生生不息,红色血脉代代相传。中华文化扎实之根脉、醇厚之积淀,滋养着中华民族在复兴征程中的新创造、新发展,给我们的文化自信打下了最深厚的历史根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在世界各种文化交流激荡的大潮中,我们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深入浩瀚文脉里挖掘时代精神养分,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文学遗产、书写在文学经典里的动人文字活起来,做到昂扬不张扬、自信不自满。

坚定理想信念,铸就人民之魂

理想信念是事业和人生的灯塔。经典流传的文学作品往往能够在指引人民群众追求美好、实现理想的过程中发挥作用。从梁归智先生这部著作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浓浓信念感、拳拳人民心。“一个人的生命是应当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解放而斗争。’”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充满了革命理想主义的激情。“我爱边疆。我爱这广阔、粗犷、强劲的生活。”王蒙在《杂色》中表达了“在大时代,应该用钢铁铸造自己”的理想主义情怀。

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置身于气壮山河、潮涌东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要始终锚定人民至上的价值航标,与人民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有盐同咸、无盐同淡,汇聚全体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推动中华民族这艘巨轮穿越重重险阻,驶入更为开阔的航道,驶向更加光明的未来。

陶冶家国情怀,培育时代新人

爱国主义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中华民族自古就有爱国主义优良传统,全力维护各民族共同家园。一部近代史就是中华民族共同抗击外敌入侵和救国图存的历史。拥有家国情怀的作品,最能感召中华儿女团结奋斗。梁归智先生的这部著作就收录了许多饱含爱国主义情怀的作品。比如,书中提到法国作家都德的小说《最后一课》,“当一个民族沦为奴隶的时候,只要它好好保持住它的语言,就好比掌握了牢房的钥匙”,这些描述激发了无数读者心目中的爱国情感。爱国主义是常写常新的主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深层、最根本、最永恒的是爱国主义。实现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中国梦,需要高举爱国主义旗帜,挖掘文学经典中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勇于担当的家国情怀,使之成为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的“活的灵魂”。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也是建设教育强国的核心课题。我们建设教育强国的目的,就是培养一代又一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一代又一代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确保党的事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后继有人。打牢青少年学生成长成才根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是教育系统肩负的重要职责,也是建设教育强国的应有之义和重要任务。浇花浇根,育人育心。从梁归智先生的这部著作中,青少年不仅可以提高文章的写作水平,更可以从其所收录的古今中外名篇中汲取爱国主义力量,努力成为矢志奉献国家和人民、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丰富精神世界,建设文化强国

物质贫困不是社会主义,精神贫乏也不是社会主义。人民对幸福生活的期许,不仅包含物质生活、社会生活,也包括精神生活。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不仅是物质上的共同富裕,同时是精神上的共同富裕。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物质文明极大发展,也需要精神文明极大发展。文学是文明的诠释和表达,也是文明的肌理与血肉。梁归智先生的这本著作囊括了近200部中外经典名著中的180余个经典人物,包含500多个精彩片段,从出场到性情,从表情到内心,从语言到动作,匠心独运、启智润心,构成了如大自然一般缤纷多彩、生机勃勃的文化生态,让读者能全方位感受古今中外经典文学的魅力,为人民群众提供了丰富精神食粮,有利于不断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

推动文艺繁荣发展,最根本的是要创作生产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从百年前任人宰割、仰人鼻息,到新时代自信自强、平视世界,绚烂的精神文明之花在中华大地精彩绽放。伟大的历史进程如同造山运动,必将产生与之相匹配的辉煌文艺高峰。面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出的任务要求,迫切需要加快建设文化强国、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奋进新征程,要创造一系列像《中学生的作文课——中外名著中的精彩人物描写》这样有思想、有道德、有正能量、有感染力的优秀作品,使人民在精神生活上更加充盈起来,朝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不断前进。

[责任编辑:宋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