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理论前沿 > 前沿理论 > 正文

聚焦核心竞争力与核心功能推进国企改革

作者:刘现伟(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新中国成立后,国有企业为我国构建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建立了历史功勋。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改革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始终发挥着牵引性作用。进入新时代,国有企业在坚持改革创新、开拓进取、攻坚克难,在做强做优做大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步伐,取得了明显成效。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和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的新形势,我国高质量发展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任务艰巨复杂,对国有经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提高核心竞争力和增强核心功能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国有经济要不断增强国家战略安全保障能力

当今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伴随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和国际关系深刻调整,地缘政治等传统安全风险明显上升,非传统安全风险持续蔓延,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因素相互交织,国际安全风险点增多。随着世界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对国有经济稳定宏观经济大局、保障国家政治安全、关键领域战略安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提出更高要求。

面对复杂的国际局势和严峻的外部环境考验,国有经济要以保障国家战略安全和发展利益为第一要务,充分发挥“稳定器”、“压舱石”的作用,及时有效化解各类重大风险,坚决守住不发生重大风险的底线,确保国家重要战略资源供应、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以及突发事件的应急保障,当好国家政治经济安全的坚定基石。要从国家急迫需要和长远需求出发,着眼国家重大战略需要,加快国有企业的综合能力建设,不断增强国际话语权,切实提高国有企业在国防军工、战略科技、粮食、能矿资源方面的硬实力和软实力,增强国有经济在国家战略安全重要领域的控制力、影响力和应对化解重大风险挑战的能力。

国企要把科技创新摆在核心位置

当前,全球科技创新进入空前密集活跃时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发展,呈现智能化主导、融合式“聚变”、多点突破的态势。世界主要国家都在努力抢抓新产业革命的历史机遇,加大对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机器人、量子计算、生物技术、新能源等关键技术领域的人财物投入,加速布局战略新兴产业,力图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主导地位。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能不能如期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关键看科技自立自强。全球科技竞争日趋激烈,我国部分行业领域“卡脖子”问题依然突出,在关键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关键基础软件等方面还存在短板瓶颈。面对新一轮科技竞争的新形势,国有企业要把科技创新摆在“头号工程”核心位置,全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难题,大幅增强国有经济的产业控制力、安全支撑力、科技创新力,成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主力军、科技创新的国家队和众多原创技术的策源地。

国有经济要担负起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任

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我国产业发展虽然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并且形成了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的经济政策体系,正在引导中国经济朝着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但仍然存在结构性供需失衡突出、质量效益不高、核心竞争力不强等问题,既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又面临多重风险挑战。

国有经济要担负起持续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历史重任,巩固优势产业领先地位,在关系经济安全发展的领域加快补短板、强弱项。突出关键领域、关键环节、关键技术、关键基础设施,实施短板产业补链、优势产业延链、传统产业升链、新兴产业建链,为建设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坚实支撑。加大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设备、绿色环保等布局力度,强化航空航天、轨道交通、海洋工程、智能装备、芯片等高端制造业布局,加大5G、数据中心、卫星互联网、工业互联网平台、物联网平台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在重点行业和关键领域形成一批先进产业集群。

国有经济要发挥构建新发展格局主力军作用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新发展阶段重塑我国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要打造能够自我循环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加速解决各类瓶颈问题,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建成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国内国际大循环,全面提升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效率水平。当前,我国国际合作能力和竞争能力不够强,部分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和装备缺失,经济体系的国际大循环处于不平衡、不平等、不安全的状态,不仅制约了参与国际大循环的层次水平,还影响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顺利形成。

国有经济要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发挥主力军作用,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全力推动技术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实现新跨越、新突破,打通创新链产业链和资本链,加速解决各类“卡脖子”和产业链、供应链瓶颈问题,畅通国民经济循环。

国有经济应承担更多社会责任保障人民利益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正是基于对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深刻洞察,党中央及时把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要坚持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人民性是国有经济的根本属性,国有资产属于全体人民,国有经济是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主动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深刻变化,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改革发展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助力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急难愁盼问题,更多造福全体人民,提高全体人民的幸福感、获得感。一方面,要强化国有经济基础保障作用,确保粮油、能源、基础设施等公共产品优质优价充足稳定供给。另一方面,要积极参与医疗、养老、教育、住房等人民群众关心领域的公共服务供给,不断巩固提升国有经济对公共服务体系的支撑保障能力,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

国有经济应深化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

进入新发展阶段,面对国内外新形势新要求,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面临更高历史使命的期待和改革要求,国有经济需要更大的决心和更切实的行动来破除改革中的阻力与障碍,在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上持续突破,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和推进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发挥关键引领作用。国有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掌握着全国大量的重要资源要素,深化国有经济市场化改革、优化国有经济资源要素配置方式,对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推进要素市场化改革、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都具有重要意义。

国有经济要适应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要求,加快各项改革措施的落地见效,推进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优化国有资本布局和结构,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加快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健全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监管体制,大幅提高国有资本运营效率,不断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要积极发挥辐射引领和带动作用,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促进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从而更好激发全社会创造力和发展活力,推动经济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责任编辑:张尧]